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讲解(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

培训模块三 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燃烧应具备的三个特征:化学反应、放热、发光。缺少任一特征,都不是燃烧现象。

3、生石灰(CaO)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CaO H2O= Ca(OH)2 热量 属化学反应,但无发光现象。

4、 电灯的灯丝通电后发光发热。通电后的发光发热现象,是物理现象,不属于化学反应。

5、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6、燃烧的充分条件:1)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2)一定含量的助燃物;3)一定能量的引火源;4)相互作用

7、按照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类:

1)着火;1、引燃。2、自燃:根据热源不同,自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热自燃,例如煤堆、油脂类、赛珞、黄磷等物质自燃就属于自热自燃,另一种是受热自燃,例如,油钢加热、沥青熬制过程中。2)爆炸;1、物理爆炸:锅炉爆炸、轮胎爆炸。2、化学爆炸:按照爆炸物质不同,分为气体爆炸、粉尘爆炸和炸药爆炸;按照爆炸传插速率不同,又分为爆燃、爆炸和爆轰。3、核爆炸:原子弹、中子弹爆炸等。

8、按照燃烧燃烧物形态不同分类:

1、固体物质燃烧:4种燃烧方式:阴燃、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

2、液体物质燃烧:4种燃烧方式:闪燃、蒸发燃烧、沸溢燃烧、喷溅燃烧。

3、气体物质燃烧:2种燃烧方式:扩散燃烧、预混燃烧

9、燃烧产物的定义: 燃烧产物是指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它通常包括燃烧生成的烟气、热量和气体。

10、燃烧产物的分类:

完全燃烧产物:例如:二氧化碳(CO2)

不完全燃烧产物:例如:一氧化碳(CO)

11、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单质的燃烧产物:一般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该单质元素的氧化物。如碳、氢、硫等燃烧分别产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这些产物不能再燃烧,属于完全燃烧产物。

化合物的燃烧产物: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外,还会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比如一氧化碳。

木材的燃烧产物:木材的燃烧产物木材属于高熔点类混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

高聚物的燃烧产物:高聚物的燃烧产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气、煤为原料制得如人们熟知的塑料、橡胶、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2、燃烧产物的毒性及危害:燃烧产物大多是有毒有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等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往往会通过呼吸道侵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据统计,在火灾中死亡的人约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中毒而致死的。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力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人体组织缺氧而窒息。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讲解(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1)

13、烟气的危害:毒害性、窒息性、减光性、高温性、爆炸性、恐怖性

14、火焰的定义及构成:火焰:俗称火苗,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火焰是可燃物在气相状态下发生燃烧的外部表现。

火焰的构成:对固体和液体可燃物而言,其燃烧时形成的火焰由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构成。

15、火灾的分类:安卓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木材及木制品、棉,毛、麻、纸张、粮食等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可融化的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例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等气体燃烧或爆炸发生的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例如:钾、钠、镁、钛、倍、锂、铝镁合金等金属火灾。

E类火灾:电气火灾;例如:变压器,家用电器、电热设备等电气设备以及电线电缆等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例如:烹饪器具内的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燃烧的火灾。

16、按照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讲解(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2)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讲解(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3)

17、火灾的危害:1).导致人员伤亡;2).毁坏物质财富;3).破坏生态环境;4).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18、建筑火灾发展规律有它的客观过程,研究建筑火灾的发展与蔓延,目的在于掌握其内在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消防对策。火灾发展分为初起、发展、猛烈、衰减四个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初期:火灾燃烧面积不大,室内温度差别大,火灾发展速度缓慢,持续时间为5min-20min, 此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用少量的灭火剂就可以扑灭。为此,在建筑物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是很有必要的。此阶段是人员疏散的最佳时期。

火灾成长发展阶段:发展期:火灾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不断升高。热对流和热辐射显著增强。若发生火灾的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都卷入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一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间状态称为轰燃,轰燃具有突发性,轰燃的出现,标志着火灾从成长期进入猛烈燃烧阶段。即火灾发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若轰燃之前,被困人员仍未逃出,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火灾猛烈燃烧阶段:猛烈期:轰燃发生后,所有的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速度很大,房间内出现持续高温,最高可达800-1100℃左右。这个时期是火灾最盛期,破坏力极强,建筑结构可能被毁坏,或导致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可采取措施: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适当地选用耐火时间较长的建筑结构。使其在猛烈的火焰作用下,保持应用的强度和稳定性。

火灾衰减熄灭阶段:衰减期:室内可燃物大都被烧尽,火灾燃烧速度减慢,温度下降,燃烧向着自行熄灭的方向发展。一般把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时,作为猛烈燃烧阶段与衰减阶段的分界线。该阶段虽然有燃烧停止,但在较长时间火场的余热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温,大约200℃ ~300℃ 。

19、建筑火灾发展的两种特殊现象:

轰燃:1、定义:某一空间内,所有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过程,称为轰燃。2、轰燃的危害;a、易加速火势蔓延;b、能导致建筑坍塌;c、对人员疏散逃生危害大;d、增加了火灾扑灭难度

回燃:1、定义:当室内通风不良,燃烧处于缺氧状态时,由于氧气的引入导致热烟气发生的爆炸性或快速的燃烧现象,称为回燃。2、回燃的危害:回燃是建筑火灾过程中发生的具有爆炸性的特殊现象。回燃发生时,室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从开口逸出,在高压冲击波的作用下形成喷出火球。回燃产生的高温高压和喷出火球不仅会对人身安全产生极大威胁,而且会对建筑结构本身造成较强破坏。

20、建筑火灾的蔓延方式:1、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一端的过程。

1、热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能的现象,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

2、热对流:对流方式: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气体对流、液体对流。

21、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主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火灾在水平方向蔓延途径:1、通过内墙门蔓延2、通过隔墙蔓延3、通过吊顶蔓延

火灾在竖直方向蔓延途径:1、通过楼梯间蔓延2、通过电梯井蔓延3、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4、通过其他竖井和孔洞蔓延5、通过窗口向上层蔓延

22、防火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讲解(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4)

隔离法:将燃烧物或燃烧物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不使火势蔓延而终止其燃烧,从而使火熄灭。

冷却法:就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燃烧点,火就会熄灭。

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化学抑制法: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中断燃烧的链式反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