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

原创丨046 作者丨曾飞燕 审核丨陈陈 编排 | 曾飞燕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2)

翻拍自金庸小说的新版《鹿鼎记》近日引发热论,口碑跌入谷底,潮学君略有耳闻,姑且不谈人物及情节的如何,就单讲鳌拜家的匾额竟写着鳌府,如此史实不符就足以令人大跌眼镜。毕竟导演马进说过,新版《鹿鼎记》的受众是00后和10后,这样糊弄、错误引导,不妥。

在各个版本的《鹿鼎记》中,鳌拜这个“红帽子白胡子”的国产圣诞老人,都被刻画成一个胡须鬓耳、凶神恶煞的奸臣形象,潮学君今天也正有意趣谈这胡子的故事。

有关胡子的典型形象可不少,不由得提及民歌《陌上桑》衬托罗敷美丽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之语。记得当年语文老师授此课时,还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捋光溜溜的下颌,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事实上古人对“胡子”颇有讲究,感兴趣的炒粉(潮粉)不妨继续往下看: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3)

蓄胡缘由

胡子,是个总名称。细分起来,上唇的叫"(zī)",下唇的叫"(tiào)",脸颊两边的叫"(rán)",下巴的叫"(bì)",下巴底下的才叫。但习惯上人们并不会认真区分。

《说文解字》就把面毛各个部位的胡子都叫做须,须、髯并称也是常有的事。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4)

那古人为什么都爱留胡子呢?

《孝经》中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古代社会提倡百善孝为先,孝道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古人蓄胡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认为身上的每一寸地方都是来自父母,如果轻易损毁,是对父母的大不敬吧。

在秦朝还有一种刑法叫“耐刑”,即强制剃除某人鬓毛胡须而保留其头发,使其在人群中醒目,让其觉得羞辱,和髡刑一起合称为古代的侮辱刑。古时男子蓄须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对刑法的避讳吧,毕竟只有受罚才剃须。

还有观点认为,古人对胡须的特殊情结,或许与对龙的迷信与崇拜有关。

《史记·孝武本纪》记载:黄帝採首山銅,鋳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羣臣後宫従上龍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堕皇帝之弓。

龙须被拔掉,黄帝随身的大弓也一同掉在地上。传说龙须落地后成了今天的龙须草,而大弓坠地则化成了一座大山——桥山。从此,胡子在民间传说中就成了带有天神力量的象征。

龙有胡子,而自称为龙的传人的炎黄子孙,当然也得搭配一把大胡子啦。古代帝王大多都有胡子。如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称他:“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5)

刘邦

中国男子对胡子的执念,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鲁迅也曾留有一把胡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留一点碎胡子,才显得端正方严,中国人固来如此。”

护理胡子

洗胡

美酒好喝,但一碗下去,难免会湿了胡子。那古人一般都是如何清洗胡子的呢?只是清晨拿盆冷水泼一把是吗?哈哈哈当然不是!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6)

古代男子的胡子,一般情况下都会定期进行修剪和清洗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利用草木灰皂角和淘米水进行对胡子的清洁。而且有钱人家的精致度又会更高一些,他们一般都会请专门的人对他们的胡子进行护理。

古代的刮胡子工具,富家人日常用的是剪刀和剃刀,而穷家人日常用的则多是绞线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7)

剃刀

护胡

毛发也者,所以为一身之仪表。

国内文人张友鸾在《胡子的灾难历程》一文中说:养胡子的人总是十分爱惜自己的胡子,如果把胡子放在被里,太容易折断了,那是不肯的。古人胡子长的,常用一个纱袋套着睡觉,有个纱袋放在被里,辗转反侧都不方便,只能放在被外。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8)

朱仝的髯套

这种套着胡子睡觉的袋子叫“髯套”,在我们观看的影视剧《贞观之治》以及新版《水浒传》中,可发现李世民和朱仝就都曾戴过这种髯套。

古人对于胡子采取的保护措施,我们还可以从魏晋史料中再觅“蛛丝”:

(崔文仲)尝献太祖缠须绳一枚,上为纳受。——《南齐书》

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晋书》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9)

把胡子团结起来,捋一捋不易折断嘛。由此可见,古人对胡子确是极为爱护!

修胡

历史上有名的大胡子不胜枚举,大都是被人夸赞的,没有揶揄之意,且以胡子稠秀为男性美的特征,相法上谓之“根根见底”,就是浓疏合度的意思。

虽然都是胡子,但在不同朝代其样式也是不全相同的。

例如,战国人的胡子像倒过来的菱角,向上翘一点;西汉人的胡子是长长的左右两撇;到了唐宋时期染胡子又大为流行,“好染髭须事后生”......

《汉书·王莽传》记载: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进所征天下淑女。

意思是说当年王莽为了突出他的强壮体魄,不惜把胡子全部染色,后广征天下美女。一代新朝帝王也如此重视胡子的外展相貌,可见当时男子对胡子的执着程度之深。

下面就为大家展示一下古人常修的几种胡子类型吧: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0)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1)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2)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3)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八字胡”,左右分两撇,尾端或上翘或下垂,被视为中国最传统且经典的胡子样式。

古人胡子样式的不同,所反映的人生经历也不一样。如留一字胡的人说明他已经成家;留八字胡的人标志他开始步入社会;留子孙胡的人,表示他的子女已婚配,或已有了孙子女......文官的胡子整齐、下垂,显示飘逸儒雅之姿,武将的胡子则多浓密、蓬松,显示粗犷豪放之态。

截胡

脸上的胡子既要认真清洗,又要研究不同的样型,晚上睡觉时还需悉心套上髯套······胡子有着如此麻烦的工序,那为何不一剪为快呢?古代的男子真的全部都蓄长胡子吗?

也不尽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政权就对胡须做出了一个不重视甚至鄙视的态度。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4)

这个时期的风尚以男子具有女子阴柔之态为美,剃须、敷粉、熏香才是权贵美男子们开启装扮的正确方式。

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是北齐始祖高欢的孙子,以骁勇善战而闻名。

《北齐书》记载:“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他的形象可能太过于美女化了,所以他上战场都是“以甲遮面”,即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以强悍无敌的形象冲锋陷阵。

当时舞台上已有了歌颂兰陵王战功和美德的歌舞戏,男演员模仿兰陵王头戴面具。到了唐朝,演员改面具为直接在脸上勾画脸谱,反倒成了中国戏剧脸谱的最早起源。

可见事事有例外,一切皆是其时代背景的选择。但毋庸置疑的是,蓄胡、护胡才是古代公认的潮流准则。

在过去潮汕,年过50的男人多有蓄须的习俗。因50算为上寿、尊长,所以有种说法称50岁蓄须为“留尊长”。而在东北土匪文化中,以前的人将盗贼称为“胡子”,且一叫就叫了千年。

胡子轶事

胡子多了,当然趣事也多。

《闻见录》记载,有一次秦少游(秦观)在苏东坡家做客,有人调侃他胡子多,少游说:“君子多乎哉。”东坡笑着接:“小人樊须也。”两人对答十分巧妙,都化用了《论语》语句却毫无痕迹,让人佩服。

注释:孔子说自己小时候穷苦,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而真正的君子是不会东这些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又想学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去后,孔子就说了:“小人哉,樊须也!”

秦观的意思是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我的胡须多吗?不多;苏轼则说“小人樊须也”,樊取“繁”意,小人胡子多呀。

除了国内,对胡子的热爱之火也燃到了世界。

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的王妃,因为路易七世剃掉了胡须而与之离婚,改嫁给了蓄着一副漂亮胡子的英国国王亨利二世。而对于王妃陪嫁的土地,英法两国为此争夺了300年,这就是著名的“胡子大战”。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5)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6)

1991年德国举办第一场"世界胡须锦标赛",让世界各地的"胡子"们聚集在一起,展示出了五花八门的胡须与小胡子造型。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7)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8)

鳌拜全身照(鳌拜在朝堂吹胡子瞪眼)(19)

举办方研究人员认为,有胡子的男性看上去更具有进取心和领导能力,而且对女性的吸引力也更加强烈。

结语

纵观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男性对胡子有着一种天生的崇拜。虽然我们表示理解,但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其实并不提倡男性留着长长的胡子。

亚历山大时期古罗马军队中禁止士兵留胡子的命令就是很好的例子。

因为空气中的很多有害物质会附着在胡子上,如果人体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的话,必然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所以对于胡子的蓄剃问题,我们还是应该选择理性的对待。

古人胡子千千万,如果回到古代你也想留下一把密密的长胡子吗?

参考文献:

1、《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冯盈之,汉字与服饰文化,2012;

2、《题施总兵所翁龙》,王阳明著,张清河编注,王阳明贵州诗译诠,2017;

3、《须:阳刚男子话“须眉”》,卞向阳、崔荣荣、张竞琼等著,从古至今的中国服饰文明,2018;

4、《附:舌须》,胡莲玉,搔首问天,人体卷,2019;

5、《胡须》,梁实秋,雅舍小品,2018;

6、《从仪式、习俗审视近代以来东北土匪文化》,刘全顺,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

7、《何以男子称须眉》,黄建民,趣味百科系列 人体大揭秘,2013;

8、《胡子的历史与文化》,梁蕾,百科知识,2014年14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