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

衡阳因位于衡山之南而得名,衡山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是衡阳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远古时期,衡阳先民就存在火神崇拜的原始宗教行为,火神祝融一直是衡阳周边百姓的祭祀对象。至今衡山周边县区老百姓祭灶神叫祭“司民(明)老爷”,衡山前后两个古镇界牌、高塘分别保留至今的“火灯节”与“火龙节”;衡阳人乔迁新居叫“搬火”,特别注重保存火种。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1)

祝融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2)

火灯节

道教以衡山为洞天福地,是道士修行的理想之地。自东汉以来,衡阳大地就受中原影响,陆续有五斗米道等道教流传,天师张道陵曾经从天目山到达衡山拜谒道家第三洞天朱陵洞天,第二十二福地光天观和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坛。晋太康年间,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人魏华存(魏夫人)来南岳集贤峰紫虚阁潜心修炼,著《黄庭经》,开创道教上清派,在道教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王羲之专门抄写了《黄庭经》,成为一代小楷名篇。杜甫在《望岳》三首中就提到“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至今黄庭观仍然是南岳第一大道观。魏晋期间,南岳道教上清派快速发展,自晋代到南朝的宋、齐、梁、陈约三百年间,陈兴明、施存、尹道全、陈慧度、张昙要、张如珍、王灵舆、邓郁之等九位著名高道在南岳修道归真,世称“南岳九仙”,后人建“九仙观”崇祀。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3)

魏夫人像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4)

司马承祯像

唐代是南岳道教发展的顶峰,南岳白云观道士司马承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与后来的邓紫阳等人被封为天师。司马承祯被赐号白云先生。其后,道士张太虚又被赐号元和先生。道士刘元靖赐号广成先生并敕授银青光禄大夫,充崇元馆大学士,加紫绶,铸印置吏,是南岳第一个实授三品职官的道士。旧志载,唐时诗人、名士与道家有交往的颇多。如唐德宗宰相李泌,早年隐居南岳时曾师事道士张太虚,唐敬宗时吏部侍郎赵橹则为刘元靖撰《广成先生传》,太子少傅卢又撰《广成先生石室铭》。韩愈则为南岳道士轩辕弥明《石鼎联句诗》作序。唐诗人储光羲、崔涂、张乔、鲍溶、李群玉、王元等诗人均有诗寄南岳道人或道观。

元、明之际,全真派进入南岳,一代宗师张三丰炼丹于九仙观。著名正一派高道吴全节,曾二次奉诏祀南岳。至明代中页,道教在南岳逐渐衰隐。目前南岳衡山是湖南道教协会所在地,有玄都观、黄庭观、紫竹林、朱陵宫、南岳大庙东八观等道观,还设有全国唯一的坤道学院。现有道观均为全真派道观,正统正一派已经是居家修行,难有道场了。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5)

黄庭观

南岳衡山佛教比道教晚来两百年,公元503年梁朝天监年间,慧海、思遁和尚来到南岳。而南岳佛教的主要奠基人慧思和尚则是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来到南岳,建立般若寺(今福严寺)、小般若寺(今藏经殿)等。慧思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禅宗始祖天台宗,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达到新高度。慧思之后,最有名的就是六祖慧能,以及他的弟子怀让、行思等。说到怀让,那个“磨砖成镜”的故事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佛理故事之一。传说唐朝时,佛教禅宗分为南宗和北宗两大派。北宗主张“渐悟”成佛:意思是要通过严格的程序和层次,不断地累积修持,才能达到成佛成祖的目的。而南宗则主张“顿悟”成佛:意思是只要心中有佛,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就可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目的。唐先天二年,禅宗七祖怀让大师在般若寺(现福严寺)聚徒说法,大力宣扬南宗“顿悟”法门的教义,自此南宗的宗风大振。唐开元年间,有一位来自四川的道一和尚在传法院处结草为庵,修习北宗的“渐悟”法门。怀让大师见他气宇不凡、悟性高,决计引其皈依门下,以嗣南禅法脉。怀让采用的是启发教育方法。第一天,他拿了块青砖,在道一打坐附近的石头上磨来磨去,寂静的山林里有磨石的声音,可道一依然打坐,毫不理会。第二天,怀让仍在石上磨砖,嚓嚓作响,可道一仍不理会。第三天,怀让照样在石头上磨石,这时道一睁开眼睛,感到十分好奇,便问“大师,你磨砖做什么?”怀让回答说:“磨砖作镜。”道一不解地问:“磨砖岂能成镜?”怀让反问道:“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又岂能成佛?”道一听后,略有所悟,于是拱手问怀让:“请问大师,如何才能成佛?”怀让说:“心地含佛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接着又说:“譬如用牛驾车, 车子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打牛,而不是打车。道一听后大彻大悟,豁然领悟惮机,大为敬服。于是就此拜怀让为师,修习南宗禅义。侍师十年后,道一离开南岳去江西开堂说法,弘扬南宗教义,开创了洪洲宗,成为一方的宗主,道一共有入室弟子139人,法徒遍布海内外,获得江西马祖的尊号。当年怀让磨砖作镜的大石头上刻着的“祖源”二字,是道一的弟子们来礼祖时刻上的。意思是说,道一皈依南禅而弘佛是从这里开始的,南岳磨镜台因此而名传史册。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6)

磨镜台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7)

禅宗世系

唐朝天宝年间,石头和尚希迁来到南岳南台寺,大力弘扬禅宗佛法,法缘远及朝鲜、日本,后来发展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与怀让的沩仰宗、临济宗合称为“一花五叶”、“五叶流芳”。如果大家对石头和尚希迁不熟,可以参考一下他的大作《参同契》(不是《周易参同契》)。

除了福严寺、南台寺、祝圣寺、上封寺等佛教丛林,南岳大庙也是值得一提的南岳寺庙,它的特点就是佛、道共存,和谐相处。南岳大庙占地面积达98,000平方米,与山东泰安岱庙、河南登封中岳庙并称于世,是五岳岳庙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庙内,东侧有8个道观,西侧有8个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并存。南岳大庙是佛教、道教教并存的寺庙。道教八观、佛教八寺和御书楼等建筑代表了教派合一的性质。佛道共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佛道融合也构成了南岳衡山的一个文化特色,南岳衡山也成了五岳之中,唯一一座佛教和道教共存的名山。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8)

福严寺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9)

南台寺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10)

南岳大庙导览图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11)

南岳大庙正殿

南岳的佛教徒也不是空谈佛理,不理俗世的方外之人,和少林寺深度参与隋唐时期社会变革一样,在抗战时期,南岳佛教界也上演了“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一幕,在南岳宗教史上写下了灿烂篇章。1939年5月,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应运而生。协会成立后,巨赞法师首先召集青壮年僧侣和少数道士约七十余人,举办军事训练班。

训练结束后,组织佛教青年服务团和佛教流动工作团,分赴长沙、湘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沿途贴标语、发传单。标语中有“当汉奸的,生受国法,死堕地狱”一类结合佛教教义宣传民族气节的口号。其活动轰动一时,人民群众称呼他们为“和尚兵”。田汉有诗赞曰:“僧衣脱却着缁衣,敢向人间惹是非”。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我所知的衡阳历史)(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