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了解的鲁迅(深度解读鲁迅笔下的她)

文:是一不是二大家好,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彷徨》中的名篇《祝福》,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你所了解的鲁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你所了解的鲁迅(深度解读鲁迅笔下的她)

你所了解的鲁迅

文:是一不是二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彷徨》中的名篇《祝福》。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共十一篇,此书的创作时期,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出现分化的时刻,作者在此背景下不断思考,写下多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制度和人性。

彷徨二字,如题之名,映人物之内心,何为彷徨,心无所安,人无以立,茫然四顾,不知何处,不知何去,内心迷茫,失去了方向。正如诗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正是此解。

此彷徨之境正是作者之内心之境,亦是笔下众生之境,作者悲天悯人,忧国忧民,在豺狼环伺,军阀割据,内忧外患之际,不断思索着个人命运,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何去何处?

我们主要来讲小说《祝福》,这篇文章在整部小说中有振聋发聩之感。

祝福二字如画龙点晴,祷祝祈福之意。可是何为祝,何为福,以何为祝,因何致福。

祥林嫂,卫家山人,不知其名,祥林应是第一任丈夫的名字,故称祥林嫂。年纪在二十六七岁,衣着蓝夹袄,月白背心,乌裙,脸颊微红,精神很好,不过因丈夫死了,做了寡妇。到四老爷家做女工,是卫老婆子介绍来的。初次见面,四老爷有点讨厌她是个寡妇,而四太太却觉得她模样周正,手脚壮大,是个安分耐劳的人。确实如此,祥林嫂,手脚勤快,做事不惜力,如煮福礼,则有她一力承担,每月工钱五百文,这是一段快乐的时光,祥林嫂在此做了3个多月,脸也白胖了些,她很满足。

然而好景不长,新年才过,她家里的婆婆来索人,假称开春事务忙,实则是卖去山里做媳妇。晓得了祥林嫂是自己跑出来,而婆婆又当家,四老爷无话可说。工钱一共一千七百文,祥林嫂一文没花,尽归其婆婆。这个婆婆行事过于乖张,前脚在四老爷面前规规矩矩,应酬很从容,后脚就将在外出洗菜的祥林嫂掠走,将她捆在了船板上。

这个婆婆,三十多岁,我们不禁猜测,他的大儿子有多大,即祥林嫂的丈夫理应不会超过20岁,而祥林嫂至少比他大六七岁,可以推测的是,祥林嫂的第一次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包办式婚姻。祥林嫂做了寡妇之后,为什么要跑出来呢,应该与她的婆婆有很大的关系,在掳走她这件事上,足看出,这个婆婆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她没有把祥林嫂当人看,只是把她作为了自家的私产。

这个婆婆,如此心性,而又强势,祥林嫂在第一次婚姻中,生活应不会好到哪里去。大儿子死后,这个婆婆想的是为她的二儿子娶媳妇,而这个祥林嫂嘛,已失去了她的价值,现在正好卖出去,得了钱财给二儿子当聘礼。

这可真是好算盘,当初大儿子结婚,给祥林嫂家里的聘礼,在如今又都赚回来了,不赔本呢。然而这还不够,要卖就卖个高价,卖到那里去呢,嗯,山里去最好了,给的多。这个婆婆算得了一条毒计,祥林嫂若不从嘛,就绑了去,这可由不得她,所以卫老婆子称这个婆婆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这个强干二字足见其豪横。

祥林嫂跑出来了,她不想嫁人,更不想被卖掉,她的婆婆如此强势,她改变不了,可她不愿屈从于她人操控的命运,注意,这是祥林嫂的反抗精神,她是不想屈服于命运安排,不想屈服于宗法制度,不想屈服于恶势力的威压,所以她逃了出来,如果祥林嫂能逃出这片被黑暗笼罩的的大地,祥林嫂以其勤快能干的性格,她会有很好的前程。不过还是太可惜,祥林嫂没有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祥林嫂的命运亦是那个时代的悲壮。

推测来看,祥林嫂对再婚应有两点顾忌,第一是,祥林嫂为了名节,想守寡,这在她被绑去出嫁,大闹婚礼,以头撞香案,鲜血直流,不屈服,不服从,如此激烈,足见她的贞烈,第二是,对于婆婆的迫害,深感忌惮,前文说过她婆婆的心理,并不把她当人看,在一婚的生活中,欺负打骂是少不了的,所以祥林嫂有恐婚的心结,她恐怕再碰到这样的婆婆欺负她,这在卫老婆子在后来言辞中倒有迹象,她是这么说的:“上头有没有婆婆,男人又会做活,她可真是交了好运了。”

从祥林嫂的第一次婚姻中,我们可以看到,娶儿媳妇,好像是买了个丫鬟,做工做活不算,挨打挨骂也少不了,不仅要伺候男人婆婆,还得给家族传宗接代。末了,男人死了就得守寡,如果缺钱了,还可把儿媳妇卖了去。嗨,这个恶劣的风俗,都叫什么事啊。

四老爷一家对此气愤,然而无力帮助,在那个体制,宗法制度中,嫁夫从夫,夫死从婆,一个女人一旦出嫁,便失去了自我,成了倒贴的工具人,伺候这个,伺候那个,任人指使。若是夫家爱怜些,还可有福可享,若是狠辣无情,就贱如蝼蚁了。女人的磨难贯穿一生,祥林嫂只是这万千女子命运的一个缩影。

经此一闹,四老爷一家受到波及,被人看了笑话,有些气恼。

第二次婚姻中的祥林嫂,以惨烈的斗争开局,那天她被反关进了洞房,头上又流了好多些血,还是骂呀骂。总之,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应该是被打的了吧,经过呢,谁能知道,或许,可能吧,唉,祥林嫂的一生已经够悲惨的了,我们就不在推测了,

从最开始的强迫,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倒也有了一段好时光,祥林嫂有了孩子阿毛,男人也会做活,房子又是自己家的,还没有婆婆管教,祥林嫂也胖了,孩子也胖,可见后来的生活还是舒心些了。

祥林嫂的命运会苦尽甘来吗?然而,没有。

她的男人,染了伤寒,稀里糊涂地死掉了。这个男人,对祥林嫂来说,是福是祸,说不清楚。最初的强买,后来的生活,这个感情是十分复杂的,非常难评判,罢了,我们也不要去论个是非,这里面的是非曲直,就让祥林嫂自己去定义吧。

好在祥林嫂确实是持家过日子的好女人,没了丈夫,自己也能干,打柴摘茶,样样行的来,她带着阿毛,阿毛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娘俩相依为命,感情那是十分的深厚。

然而,有人就是见不得她人的好,都给红眼发疯似的。哦,错了,这次真不是人,确定是个真畜生,一头饿狼。

恶狼,我不管你饿不饿,我就想问你,问什么非要对着人家的孩子去,你不知道她已经很难了吗?你怎么一点仁义之心都没有,难道你也去去过镇上,或者到学堂里上过学,受了统治者的侵染,专会欺软怕硬,干些吃人的勾当。

“我真傻,真的,下雪的时候,山里的野兽没有食物吃,但哪里想到春天也会有,我让阿毛在门槛上剥毛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就这一会的功夫,我叫阿毛,阿毛没有应,奇怪,阿毛是很听话的,我的话他句句听。”

“我出去一看,豆撒了一地,阿毛不见了,我当时就急坏了,各处询问,没有,马上央人出去寻,我的心一直吊着,我当时害怕极了”。

然而,直到下半天,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给吃空了,我的心好像被挪碎了,我的阿毛,我的孩子,我痛苦极了,我止不住我的眼泪,阿毛痛苦的神情,让我泪流满面。

阿毛手里还紧紧地握着那只小篮呢,阿毛是很听话的,我的话他句句听的。他到死都没有放下我对他说的话,我给他的这个小篮,是给他剥毛豆的,他听话,他一点都没忘,阿毛死都没有放弃,他记着母亲的话,双眼紧闭,面色痛苦,唯记得母亲的疼爱。

阿毛是个好孩子,从家里到山里这么远,他怎么做到的呢,那个畜生咬着他,他那么小,那么疼,他怎么做到的呢,都怪我,我真傻,真的,为什么要让他剥毛豆呢。

阿毛手里紧抓着小篮,这是母亲的嘱咐,祥林嫂见此情景,担忧的心再也崩不住了,残酷的死亡,抵死的执念,做为一个母亲,亲见幼小的孩子遭此劫难,孩子又是受了多少痛苦,祥林嫂悲从心来,号陶大哭。

丧子之痛是祥林嫂的伤疤,于是她余生常常提到这件事,阿毛是个好孩子,听妈妈的话,帮妈妈摘毛豆,死了都不忘,每一次提及,祥林嫂的伤疤都会揭一次,鲜血淋淋,痛到难以呼吸。

然而,那个家族里的大伯,又来赶她,要收走她的房产,连一个片瓦遮身之地都不给她留,这真是翻脸无情,想当初,祥林嫂可是被你们强娶的,那也是坐着轿子,明媒正娶进来的。人家不愿意来,拼死抗争,你们绑着打着,把她关进这个房子里。现在又要把她撵出去,收走她的房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你们这群人还真是里外不是人呢。女人何其难也,出了嫁,娘家回不去,夫家留不住,你想自立生活,对不起,这里没你的地。要知道,这天下的男人都是女人生的,为何要对女人毫无怜悯之心,毫无尊敬之意。难道你不是女人生的,还是你是那头恶狼的大哥,合起伙来欺负一个善良的女人。

于是祥林嫂在第二次婚姻中,丧夫丧子丧家,苦难淹没了她的精神世界,她失去了以前的从容。手脚已经没有早前轻便,思维也不似早前灵光。

这时的祥林嫂,有32岁了,走投无路的她,再次经卫老婆子介绍,进了四老爷的家做女工。

四太太可怜她,然而这一次四老爷对她不满了,俏俏地告诫四太太,这种人似乎可怜的,但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候可不能沾手,否则祭祀饭菜不干净,祖宗是不吃的。

祥林嫂去分配酒杯,四婶慌张道:“祥林嫂,你放着吧。”又去取烛台,四婶又慌张道:“祥林嫂,你放着吧。”

祥林嫂的闲,是对祥林嫂的嫌弃,是她的落寞,是她的痛,无奈又无解。

至于为什么祥林嫂是败坏风俗的,真让人费解呢,四老爷所谓的风俗又是什么样的,难道他是那恶狼的四哥,专门一起研讨过风俗之学。不过说起来,祥林嫂一个人就能败坏你们的风俗,那你们的风俗还真好败坏呢。

还有沾了她的手,就不干净了,祖宗是不吃的,这个情况四老爷又知道了?是他的祖宗给他托过梦,还是请他过去喝过茶?那么祥林嫂又怎么给自家祖宗祭祖呢,要不要请四老爷过去帮个忙,陪着一起喝两杯?

祥林嫂的状态大不如前,她的处境越发的艰难了。镇上的人们对阿毛的故事,初次还叹息一番,经过多次的讲述中,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以致烦的头痛,冷冷的笑容,鄙薄的神气,似乎这是对一个不幸女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俗话说,好话说三遍,鸡狗不待见。何况这些诉苦的话,听起来更是厌烦。大家生活已经很艰辛了,平时的苦已经够多得了,还要在你这儿在受这苦,于是哪个不嫌弃,如果是有点乐子,有点热闹,到还想去瞧一瞧,评头论足一番,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件快事。你的阿毛嘛,早就没什么新鲜的味道了。

连番打击之后,祥林嫂热情的心也慢慢的凉了,似乎自己也觉没趣,开始不再理会周围人的态度,自顾自的讲述她和阿毛的经历,

这时的祥林嫂恐怕神智出现了问题,心理上也有了问题。那么她究竟想要什么,想要同情,大家最初也是陪了泪,红了眼的。想要阿毛复生,更是不可能的。祥林嫂的反复述说,说明了一个明显的情况,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祥林嫂根本没有走出丧子之痛的阴影,她不是可怜自己的遭遇,而是可怜阿毛的悲惨,最爱子者,母也,阿毛是她的希望,也是她生命的寄托,阿毛死了,祥林嫂的心也死了。

然而,祥林嫂是一定要去给人讲述她的阿毛吗,不是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深切怀念,她永远忘不了,那个可爱的孩子,那段快乐的时光,那悲惨的影像,那个紧紧抓着的小蓝,多么好的孩子啊。

一遍又一遍,这些事不断地涌上她的心头,她不是在人前才这样,她是随时都会这样,进入到对孩子的思念中去,以至,见了差不多大孩子,就会说起自己的孩子。所以说,祥林嫂不是有意想去说给别人听,因为在她自己独处的时候,又说了多少遍给自己听呢?

这些事情已经印在心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才导致了她的思维迟钝,手脚不再灵活,记性也坏得多,脸上那还有什么笑影。祥林嫂已不再是过去的祥林嫂了,而是丧子的祥林嫂。这就像经上说第二支箭的譬喻,第一支箭是阿毛遭狼之事,第二支箭是这对此事的回忆。以后每回忆一次,就会遭一次伤害。虽然事件只发生一次,而伤害却有万万次。

渐渐地,众人的围观从同情到冷漠,再到调笑,“祥林嫂,如果你的阿毛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

她的悲伤故事让她成为了众人的笑谈,人言可畏,笑得寒冷,祥林嫂知道自己没有了开口的必要了,这个痛苦的伤口还要自己舔的,这一支又一支的箭矢早让她遍体鳞伤,冷寞孤寂,封闭内心,形单影只的身影成了她的底色。

然而,人们似乎不会放过她,新的流言又出来了,祥林嫂,你怎么又依了呢,

呜,大家开始恶意揣测祥林嫂二婚的场景,又倒打一耙,你怎么又肯了呢,是你自己肯了吧。这是在造谣,笑话她的清白。在前文卫婆子已明确说了祥林嫂是被婆婆卖了去,绑着上的轿子,又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斗争,被打的第二天起不来,真相早已大白,但重要吗,这些人只是相信自己的结论,不会在意事实究竟如何。

轻飘飘的话,是一场针对祥林嫂的风暴,这集体式的施暴,在众人的狂欢中,恶意地对她施加极端的伤害,这恐怕是现代网暴的原型吧。在那个名节大于天的年代,何必去歪曲事实,嘲讽一个女人的清白呢,嘴下留点口德,不好吗?

祥林嫂可有一丝的自由,可有一丝的选择,她婆婆为她再择一夫,若能征得祥林嫂的同意,也不至于受此暴行,若是没有嫁到山里,冬日无食,山里狼饥,春天还在山村捕食,祥林嫂这外来女人不知此情,阿毛也不会惨死。悲哀啊,女人何其苦矣。

然而,就这样,祥林嫂的清白还是被抹黑了,新的枷锁,名节,来了。若名节是女人为了保护自己,不受男人侮辱,不受外界欺凌而设置的武器,倒真是好事。

比如当一个浪子勾引少女或少妇,而女人以名节拒之,则合情合理,让男人羞愧难当。反过来,当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而以名节为由提出婚姻之事,则合情合理,素不因为爱欲而行苟且之事,伤害女人的身心健康。

以名节为铠甲,行婚姻正事,可防浪子宵小之辈花言巧语欺骗女人,伤害女人,如此免得财色双失,是为有益的一面。可若是有些男人把名节当成掌握女人的权柄,用来禁锢之,以此威胁女人,则卑鄙无耻了,这种男人名节和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祥林嫂是完全的受害者。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加害情节被忽略,而专拿名节说事。让我们仔细想想,这是为什么?

第一,前文卫老婆子说了,太太,我见得多了,哭喊的,寻死觅活的等等。由此可以分析,绑架女人强行成亲是一件常见的事,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暴行见得多了,反倒习以为常,久在其厕,不觉其臭。

第二,众人之间缺乏同理心,是麻木不仁,他人的苦难只是他人的故事,若是情节精彩,那就是好故事,若是再热闹些,那便值得炫说一番了。

第三,清政府的愚昧统冶,以设计完备的世俗礼法奴化百姓,愚弄之,以至其虽日受其苦,反而哀叹自己不幸。这是思昧统治的结果,从上到下的强权镇压,以恶意的奴化思想禁锢之,蒙骗之。当良善被驱逐,恶魔就充满了人间。当统治者指鹿为马时,白即成了黑,黑即成了白。

于是乎,女人,苦难的女人,一幕幕的惨剧,不断上演,这一切竟成为了当时百姓的谈资和笑料。

祥林嫂已经够惨了,可能残害她的方法还没完,这一次又有新的找上门来了。

“你这死后被两个男人争,可要把你据开来,你不如找个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柳妈的话,杀人又诛心。

祥林嫂大概是信了她的鬼话,真的被吓到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日,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至此,在众人嬉笑中沉默下来,“不说一句话,带着那大家以为的耻辱的记号伤疤,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祥林嫂的勤恳是没得说的,忍辱负重,干了快够一年才去土地庙捐了门槛了,回来时如释重负,神气舒畅,神采奕奕了,咦,祥林嫂以为已经通过捐赠赎罪,脱胎换骨,干净起来了。

于是,祥林嫂还特意给四太太说了这件事,由此可见,祥林嫂想要的只是,能堂堂正正做个人,干干净净做点事,这么一个本就该享有的权力,在那时却多么的卑微,而祥林嫂此时精神起来,连眼光都有了神采,祥林嫂获得了新生,她从过去的悲惨中解脱出来,我想如果没有后面的打击,祥林嫂是不会死的。

冬至祭祖时节,祥林嫂做的更出力,她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然而,

“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太太慌忙大声道。

祥林嫂如遭霹雳,震在当场,她呆住了,心里有说不出的疑惑:怎么,我,我不是捐了门槛,洗刷了罪孽吗,这,为什么?万千的疑惑,混杂着委屈,不解,所有的苦难一时涌上心头,悲凉之极,难堪之极,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失了神,所有的力量和尊严,全部被这一句不认可给冲的粉碎,她的精神力和生命力在一点点流逝,而且越来越快,她不知该怎么做,呆住了,她失去了清白人的渴望。直到被前来上香的四老爷,给撵走。

从此祥林嫂颓废了,如同丢了魂,眼睛凹陷下去,精神更不济了,怕黑夜,像个孤魂游鬼,怕见人,像过街老鼠,常常一个人独坐,被这精神折磨,不半年,头发也花白了,记性坏,这是伤了神智,连正常生活也有些困难了。要知道,祥林嫂这个时候才34岁出头。

经历捐门槛一劫,我们不能不分析,祥林嫂所造苦难,其缘由为何?柳妈的瞽论是源头,那时的愚昧之见,有代表性,第一祥林嫂是被迫嫁了两个男人,于是死后,还要被这两个男人争夺。这种生活的女人也是在是惨,生是丈夫的人,死是男人的鬼。这种把女人作为私产,作为附属品的做派,实在是对人格的抹杀,以人格伦,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人,每个人为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怎么可以被他人剥夺去人身自由的权力,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奴仆,凭什么。

其次,在阴司,要把它锯开去,分给他们,注意,如果阴司也如此论断的话,那阴间也是悲惨世界了。

又如下文,你不如捐一条门槛,做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罪名,免得死了受苦。

这一番言论,可谓密不透风了,先说你要归属男人,然后又因二婚被劈了分开,最后又说,你要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个罪,然后就清白了。这套言论,确实有蛊惑性,既严明了罪行,又给了你希望,阳间的生活已经够苦了,现在阴间也恐怖如斯,你活着受恶人恶法的欺负,就算死了也不得安宁。

杀人又诛心,祥林嫂惶恐了,她搞不清楚,这里面的是非曲直,不管信不信,这个种子在她心里扎下了根,为了自己的出路,她付出了一年的辛勤劳动。要知道,就如今还有地方配阴婚的新闻曝光而出。

此次祝福再被嫌弃,祥林嫂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她的心智已被摧残,完全的被黑暗所吞没了。

然而天可怜,最终她还是被四叔一家给驱逐出去,成了乞丐。五年来,不知祥林嫂如何度过这饥寒交迫的岁月,或许是生的渴望,也或许是求知的欲望。乞丐,也有问个答案的权利。

祥林嫂想找个人问个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四老爷倒是个知识分子,不过以他对祥林嫂的嫌弃,也不敢去问。这时鲁迅回来了,鲁迅是个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多。

于是她直挺挺的走到鲁迅身边,眼中泛起光彩。

这一次,才40岁的祥林嫂,发已全白,脸上痩削不堪,黄中带黑,仿佛木刻似的,只有眼珠一转,还可以表示是个活物。唉,“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祥林嫂早已经万念俱灰了。

然而就这样的人,竟然最关心的是求知的问题。这里面有四个层次,她问道,

第一:“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第二:“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第三:“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而第四个则是柳妈的话:“二婚的女人,究竟会不会劈开呢。以此推论,三婚的劈三份,四婚的。。。”

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足见祥林嫂已不知想了多少遍,她理清了这里面的逻辑关系,还真是个聪明的女人,只是这些问题,她都没有见过,她也不知道作何解,是真是假,她没有完全相信,也没有完全抛弃,因为她不清楚,他心中的疑惑还是非常大的,但她想搞清楚这里面的真相,这还真是个有探索精神的研究员。所以,我仔细分析,祥林嫂的优秀品质,要有机会自由发展,未必不能干出一番事业。

在新文化运动及至如今社会的一些意识形态里,这种理论是避而不谈的,正如鲁迅而言:说不清。其实也不怪他,毕竟人非全知全能,没有深入研究,确不能妄言。但过分的抨击为迷信,余毒,斥为愚昧,腐朽,倒也是另一种迷信,愚昧了,不加研究,而妄言无有,又怎么算是探索未知的研究精神,又怎么谈科学精神呢?一味掩盖,不仅不能断其真假,反而起了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嫌疑。

鲁迅抛出这个问题,也有一番深刻的反思,所以他如芒刺背,紧张极了。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对民众启蒙使命的怀疑,到底是从暗向明,觉世牖民呢还是以盲引盲,相牵入火呢。这些“说不清”,与呐喊中“差不多”,毫无二致,在这如烈日炙烤的生存环境中,民生艰难,正邪不分,鲁迅内心的痛苦与煎熬何其难耐。

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心怀社会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更像是一代干劲十足但内心却彷徨迷茫的青年。热血冲动,痛苦迷茫,舍生取义而又不知义在哪里,悲壮又无力。

鲁迅的痛苦与反思何其之神。也反映出鲁迅对自身的深刻反思是毫不留情的。然人又非全知全能,遇到不知道的事,反倒不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干脆真诚谦虚的多,这才是正心诚意的学问态度。

如今,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个问题的根源,成因,一一的破开困结,让祥林嫂这样的人从这种苦难中解脱出来。然灵魂之有无,是个大问题,生死之交才有大学问,若要问个答案,还要从中华文化的渊源流变说起,才能研究清楚,向儒释道,古圣先贤文化中去求。

这里引用《印光法师文钞》书中的话为祥林嫂做阐述: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从未悟故,不得受用。故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须知智慧与妄想执著,原非二物。迷之,则全智慧,以成妄想执著。悟之,则全妄想执著,以成智慧。喻如握拳舒掌,原是一手。结冰融泮,原是一水。良由心体不变,用常随缘。

体不变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而不受轮回,证涅槃而不属寂灭,无象而为万象之主,非法而为诸法之宗,从本以来,常自如如,了无凡圣生佛之异。悟之名贤,证之名圣,若但具而未悟,则虽有性德,了无修德,只为六道轮回之凡夫而已。

用随缘故,则有四圣六凡,苦乐升沉之殊。而缘有染净,必随其一。随染缘,则起惑造业,轮回六道。随净缘,则断惑证真,常住涅槃。

由惑业有轻重,故有人天善道,及阿修罗之善恶夹杂道,并畜生,饿鬼,地狱之三恶道。而由惑起惑,由业造业,或善或恶,了无定相。致所受生处,辗转迁移,如轮无端,忽上忽下。以既具烦惑,皆被业缚,随业受生,不能自主故也。

由断证有浅深,故断见思者,证声闻果。侵习气者,证缘觉果。破无明者,证菩萨果。若无明净尽,福慧圆满,修德功极,性德全彰者,则证佛果。

证佛果者,亦不过彻底究竟证其在凡夫地本具心性功德力用,亲得全体受用而已,实未加一丝毫于其初也。若声闻缘觉菩萨,虽则所证高下不同,然皆未能全体受用性具功德。而一切凡夫,反承此不思议心性之力,于六尘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致堕三恶道,永劫沉沦者,比比皆是,可不哀哉。

所以祥林嫂的疑惑也就有答案了,

第一个问题,灵魂之有无,答:《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第二个问题,也就有地狱了,答:用随缘故,则有四圣六凡,苦乐升沉之殊。由惑业有轻重,故有人天善道,及阿修罗之善恶夹杂道,并畜生,饿鬼,地狱之三恶道。

第三个问题,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答:而由惑起惑,由业造业,或善或恶,了无定相。致所受生处,辗转迁移,如轮无端,忽上忽下。以既具烦惑,皆被业缚,随业受生,不能自主故也。

第四个问题,究竟会不会劈开呢。答:《印光法师文钞》云:“所谓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耳。故佛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了此,则苦乐吉凶,皆自己罪福所感,非从天降,亦非人与,是以君子聿修厥德,素位而行。”所以祥林嫂的未来是祥林嫂自己决定的,不是她男人索取的,也不是阴司判的,也不是老天给的。

所以柳妈是道听途说,一番瞽论,未明真相,不知道究竟实义,以讹传讹,反受其害,祥林嫂所遇非人,没有因此探索而解脱苦难,实在是惋惜。不过今天不必详谈,有欲了解者,可以详细翻阅《印光法师文钞》和《楞严经》。

祥林嫂死了,四老爷却说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是的,四老爷要祝福,他祝的哪门子福呢,又给谁祝福呢?想来不是祥林嫂这样的人能得福的。

祥林嫂死了,可对她的探究还没有完成,若以法律来判,是谁杀死了祥林嫂,恐怕非常难,祥林嫂应是自杀,没有行凶者,没有人会为其负责,终其一生,还真搞不到罪名。

例如,宗法社会,她那婆婆当家,有权处置儿媳去留,直是方法忒狠了些;二婚丈夫娶老婆,这是他的的事,还不能打吗?卫老婆子,只是个中介,又不是主谋,况且而为祥林嫂多次找了四太太,做女工呢;

儿子是被豺狼叼去得,怪不得人;她那个大伯,收走了她的屋,又赶她,祥林嫂是个外人,又不是它家族的人;柳妈的赎罪论是道听途说,你可以不信嘛;众人的嘲讽是嬉闹,咋还开不得玩笑呢?

四叔的不能祭祖,免得不洁净,是对祖先的恭敬,但至于为什么不洁净,估计是他心里有神经病;四婶对祥林嫂还是不错的,只是她要的是能做活的女人,不是去做矜孤恤寡的善人;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他确实不知道,也是无能为力,不清楚嘛,早就免了责的。

一番分析下来,祥林嫂自己怪自己,早该死了嘛,白遭这么多罪,死了会怎么样呢,管不了了。而且她早已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她早该死的,正好也随大家的愿了,免得脏了人家的眼睛。祥林嫂从婆家跑出来做女工,二十六七岁,而死时四十岁,只过了十四年,一个好女人就被生生的折磨死了,唉,悲哀。

在这里要注意一点,自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人要明理,要有智慧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无论艰难不艰难,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也要发愿到极乐世界去,这个道理在《印光法师文钞》里讲的很清楚,应当详细参阅。

祥林嫂的悲剧是无言的,寂寥的,铺天盖地的无声杀意包围着她,不断收紧祥林嫂的生存空间,让她透不过气来。祥林嫂是孤独的,丧夫丧家丧子,没有朋友,没有家人,过去不能提,未来不敢想,生时如游魂,死后如孤鬼,或许她想她的阿毛了,也可能想她的妈妈了。

这悲惨的世界,让许许多多天真,善良,淳朴的女孩子成了祥林嫂一般的人物,和她有着相似的遭遇,或许她们只有祥林嫂的一种苦难,也可能是多种苦难,细想一下,她们又在这密不透风的围猎中,是如何逃得出去,如何艰难的生存下来。

祥林嫂是勤劳的,不惜力,一个人能当好些个女工;是淳朴的,初次做工她的钱财一分都没花,被她的婆婆拿去;是慈爱的,他对阿毛的感情,直接让她丢了半条命;是有斗争精神的,从婆家跑出来,大闹二婚,头破血流;是善良的,在苦难的一生中,始终没有报复过伤害他的人;是聪明的,求知探索的精神,沿街乞讨五年,最关心的是找个答案,找个真理。

祥林嫂忍辱负重,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脏水泼到他身上,她有什么错,她有什么罪,这些事情有哪一个是她选择的,祥林嫂的品德和操守是闪着光的,那是人性的至善。

这么好的女人去哪里找,在那个社会被生吞活剥了去。有人说,她是愚昧的,可又是谁给了她这个愚昧,又是谁给了中华大地万千女性的愚昧思维?是谁不断地加害,残害她们,让她们受尽了欺辱和磨难。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就生活在这个小镇边,从小到大,又识不得字,所有的理念思维,都是外在灌输给她的,就连她的父母,以至祖父母都是这样的思维,是谁想要把她们造就成这个样子。

必是那些掌权者,他们通过强权,外用武力镇压,滥杀无辜,内里编造愚民文化,奴役百姓,随其所欲,草菅人命,此中人明干着吃人的勾当,却满口的君命天授。卑鄙下流,无耻至极,天地不忍,人神共愤。如此日久,颠倒黑白,杀人诛心,又怎么不会民生艰难,国力凋敝,有此灭国之祸呢。

通篇而言,祝福二字如画龙点晴,贯穿全文始终,可是何为祝,何为福,以何为祝,因何致福?我们以《太上感应篇》的开篇语做结尾吧:“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祥林嫂以其善心,未尝以后没有善报呢,然祥林嫂已经死了,可冥冥之中,亦未尝没有后福呢?

终。

注:文中有部分引用了《印光法师文钞》、《楞严经》、《祝福》的原话。

注:文中图片为祥林嫂及相关人物,来源:网络,图片版权归版权方,使用若不妥请告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