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剧情介绍(食货志跳跳鱼我从远古而来)

□叶青潮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汉书食货志剧情介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汉书食货志剧情介绍(食货志跳跳鱼我从远古而来)

汉书食货志剧情介绍

□叶青

潮起

三亿年前,地球属于石炭纪时期,恐龙还没有诞生,但两栖生物高速发展。青蛙作为典型的水生生物呈现,它智商尚可,好奇心十足,向往登上陆地,抢占地盘,为此,努力发育出像"肺"的气管,适应陆地的生存环境,最终梦想成真,成为石炭纪时期可以生活在水源周边的两栖动物。

大青弹涂。

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很不起眼的弹涂鱼(俗称跳跳鱼),石炭纪时期也已在地球上闪亮登场,成为两栖生物中的一员。它根据自身的生理结构,另辟蹊径,发挥皮肤和口腔黏膜的作用,摄取空气中的氧气。潮涨而起,潮落而栖。

如今手指般大小的跳跳鱼三亿年前是什么模样,在巨型昆虫统治的年代它们是如何生存下去,不得而知。但肯定是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丛林法则的赢家。经过三亿年的奋斗、挣扎、博弈、蜕变,在全球近四万个物种濒临灭绝,平均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的今日,它在世界留存了25个品种,堪称神奇。

大青弹涂。

我国沿海弹涂鱼有3属6种。浙江沿海常见的有3种,分别是大青弹涂鱼、弹涂鱼和青弹涂鱼。它们都会跳来跳去,跳出螺旋形的曲线,灵活的小个子,像个运动健将。为了分辨和表述清晰,就以跳跳鱼为三种弹涂鱼的总称。感谢水产专家分门别类和饕餮者尖酸刻薄的舌尖,否则很难分清它们的不同。与其它海洋美味鱼类相比,文人墨客记录跳跳鱼的文字极少,更少有诗词吟诵流传。

唐代志怪小说家、宰相之子段成式,因其随父亲官职的变迁,以及自己的官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北方驰骋江南,在靠近沿海的浙江丽水、缙云,及江西吉安、九江生活和工作过,他的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写有"弹涂如小鳅,头有斑如星,潮退跳入涂中"。这是难得见其登文学大雅之堂。但把弹涂以小泥鳅来甄别,也说明它的知名度远不及泥鳅。头有斑如星,见到的是大青弹涂鱼或弹涂鱼。浙闽沿海的史志也只有廖廖几笔,冠以弹涂、泥猴、跳鱼等名。其名噪一时还得感谢《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让更广泛的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么低调的生物。三亿年来,这虎虾鱼科海陆两栖生物在地球上自娱自乐,逍遥自在,繁衍生息,堪称生物自我保护和与自然抗争的典范。我从小喜欢它们快活的模样,也深得其舌尖上的享受。

大青弹涂鱼(花条)

大青弹涂鱼故名思义体型比其它两种弹涂鱼大,鱼油含量高,口感鲜嫩。它长的端庄周正,头尾宽度相近,身段修长。背侧深褐色,腹部浅灰色,背鳍上有两条青蓝色的纵带纹或黑灰色纵带纹,服饰自带装点。最显眼的是一眼看去,全身布满花斑,近看与滩涂颜色十分接近的黑褐色皮肤缀满星星,图案极像我台州括苍山上寒气结冰如珠的冰花,又让人想起小时候躺在竹床上纳凉夜幕上的满天星星。它竖起的背鱼鳍,像帆又像拉满了的弓。当它跳起时,贲张的鳍像京戏武将临战出场背上插着的"靠旗",威风凛凛。大青弹涂鱼双眼凸起,炯炯有神,还略带青色,侧面看去有蓝光闪烁,如混血儿的眼睛。只要你仔细观察,大青弹涂鱼的颜值可谓高矣,我乡人慧眼识珠,称它为花条,大致因鱼身的花斑像花一样好看。

经三亿年的演变,大青弹涂鱼和其它弹涂鱼一样,胸肌十分发达,腹鳍合体为吸盘,可匍匐于滩涂、岩石、红树林,也可栖于河口、港湾。爬上树吃昆虫的跳跳鱼常被我家乡的渔人调侃为:飞上树的假鸟。

大青弹涂与赤鲶对比图。

大青弹涂鱼送礼最体面。小孩胃口不开,买几两花条(大青弹涂鱼)清炖黄酒,小孩胃门就开了,小孩拉黄尿或尿床,吃了也很有疗效,这是我乡老人家用食疗方子。产妇坐月子,亲朋好友抓鸡抓鸭来送礼,贴心的就会挽着小木桶,里面盖着几斤花条,送上门来,倒在大木桶里慢慢吃上一周半月。一斤大青弹涂鱼一般有二十来条,它们在木桶里挤作一堆堆,动它一下就跳个不停,越动它跳得越有劲。抓几条上来,用粗盐洗去它身上的鱼泫,皮肤变得十分光洁。整治干净后,用盐或冰糖加姜片隔水蒸,会蒸出油汪汪的一层金黄,全屋飘香,很是诱人。我乡人的风俗妇女坐月子要吃索面,索面高档浇头有青蟹,但坐月子要保护好牙齿,花条成了索面的绝配,一碗索面汤,有香菇肉丝白虾花条,加一个煎蛋,舀两勺菜油姜(一种姜汁做法),一个月吃下来,哪个产妇出月子不是脸如圆盘,面如满月。

随着沧海桑田的推进,野生大青弹涂鱼日渐式微,水产养殖专家把大青弹涂鱼亲体取来,用科学种苗技术,进行人工池养,逐渐研发出养殖大青弹涂鱼,这也是科学挽留。嘴刁的我总是能吃出野生和养殖味道的细微差别,一个肉质软嫩,入口即化,一个肉质稍微硬实些。吃真是一门功夫。

弹涂鱼(弹涂郎)

弹涂鱼,三门人称它为弹涂郎。古人的官名有侍郎、员外郎。女子称丈夫为情郎、郎君。我们尊称别人家的儿子为令朗。还有新郎倌、儿郎。郎字用途广泛,以"郎"作为弹涂鱼的后缀,可见三门人与弹涂鱼的亲密关系非同一般。

弹涂鱼同样有花斑,但头大身短,尾巴很小。双眼特别突兀,像青蛙的眼睛。如果看到一个人眼球往外鼓,三门人就会说这眼睛长得像弹涂郎。

弹涂鱼在我老家坎门叫猴花,因为我家乡人也称跳跳鱼为跳跳猴,弹涂鱼虽然个子小,但肉嘟嘟的。潮水涨上来,它喜欢扒在岩头上看世界,谁知道它看世界的同时有人在看它,如卞之琳的诗《断章》:你站在桥头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可捕弹涂者非诗人,他们要养家糊口,需求的是讨点小海给家人尝个鲜。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家住在海塘坝边上,白天上学,晚上会轻手轻脚,拿着手电筒,像探照灯一样照到岩石上悠然自在的观望者,跳入水中瞬间,弹涂和风景一起收入竹篾编的蟹筌里。岩石上捕捉困难,一般数量不大,但男同学还是会用灶火余烬把弹涂烤熟,第二天把劳动果实带到班里,与同学分享,缘此,他成为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值日生检查完后才能回家,几十年了,我还记得他锡饭盒里散发出来弹涂鱼的焦香味。

赤鲶。

弹涂鱼比大青弹涂鱼贪吃,一见鱼饵就上钩,钓弹涂鱼能手熟知它的德性,每每去滩涂甩杆子,总是准备充足的鱼饵,所以钓来的弹涂鱼肚子也特别肥大,因个头小,一斤也有三四十条。

各地有各地的乡风民俗,三门人特别喜欢吃弹涂郎,肉质软嫩但油性不大,口感没有大青弹涂鱼油润,做菜肴还是无上佳品 。但必须去掉肚子里的肠胆,弹涂鱼的肠胆特别苦,鲜吃要剖开洗净,红烧为主。用它做弹涂干又是另当别论了,一旦燂干,它的苦胆味道消失,食用且有明目作用,我们台州人最喜欢用它燂弹涂干。我乡人在收获颇丰时,总是很慷慨分给左邻右舍。

各种弹涂鱼混合在一起了。

弹涂鱼还特别喜欢在港湾和咸淡水域游游逛逛,并有溯水的习性,利用这个特性,渔民张网捕捉,将浅水区的水位排于低位,用吊网网住进水口,利用涨潮时注水,收网时拉起网吊和网绳,将溯水集群于网中的弹涂鱼一网打尽。这种方式比较辛苦,但效益高。小时候跟着邻居去看张网,常分一袋子回家,让外婆烧煮起来下饭,经菜籽油的煎制味道相当不错。

青弹涂鱼(赤鲶)

青弹涂鱼被台州玉环港北、温岭、路桥及温州乐清一带人称为赤鲶,我听了几十年赤鲶却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花了好多力气才寻问到这两个字的书面语。它是弹涂鱼中肉质最细嫩的品种,鲜中带甜,味道最好。

青弹涂鱼苗条瘦细,宽嘴扁腮。与大青弹涂鱼和弹涂鱼规模相比,如女子细嫩如笋尖的小指与男人粗大的中指和拇指的区别。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随时光成长,青弹涂鱼与小白虾、黄梅童一样,不会长成大白虾、大黄鱼,它始终保持娇嫩灵活小巧样,我闽籍乡人称它鮡仔,也叫扁嘴仔。

赤鲶,鳍像绸扇。

赤鲶也是喜欢生活在滩涂里或咸淡水交汇口,炎炎夏日,潮汐退后,辽阔的海涂成为它们撒欢的舞台,在这里健身、洗濯、求欢。它背上没有耀眼的花斑,只布满比皮肤更黑的圆点,像无数排省略号。但它背鳍比大青弹涂色彩鲜艳,金黄条纹错落,纹理有序,双鳍对称,展开时划出优雅的弧形,极像两款漂亮的绸扇,又像孔雀开屏。

赤鲶眼睛周圆,虽然眼眶较小,但眼珠子不怒而威。夏日,我家乡的野生跳跳鱼以赤鲶最多。买赤鲶一般以两计算,因为小,买几两就有密密麻麻一堆。家乡的赤鲶可以连骨头都嚼碎咽下,不像大弹涂鱼还吃出标本。

上一次我回老家,十几个同学相聚在一个酒家,现在城里人回乡颇受同情和照顾,都说你渴海鲜久矣,我们给你补上。一大桌青蟹、水潺、梅童种种,甚受同情之乐。最后上了一盆赤鲶烧咸菜。作东的同学以为我不识货,立马解释,这赤鲶比大弹涂鱼贵一倍多,很鲜甜的。哪有吃货我不知道呀,我把前一天去了海山乡的临时菜市场,在地摊上看跳跳鱼,大的(大青弹涂鱼)卖45元一斤,小的(赤鲶)卖90元一斤,问摊主为什么小的比大的贵,我边拍照边东问西问,朴实的海山渔人竟然集体讨论给我答案:小的叫赤鲶,是野生的,特别鲜甜,味道不一样,海对面的乐清人端午节一定要有一盆赤鲶炒咸菜上桌才排场,是包食饼筒必备的,听说去年贵时卖到了350元一斤⋯⋯我把这些细节一一道来,你们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一桌同学开心地说,那你就这盘菜写一篇文章吧,我深以为然,尽力吧,吃人的嘴软,我笑着应声。

一方水土一方风俗,我乡人咸菜炒赤鲶,似圭臬拍挡。清明后开吃食饼筒,有这个菜显主人客气,是港南港北高度统一的食饼筒高级配菜。近日在椒江一菜场购得几两赤鲶,舍不得烧咸菜,我用绍兴花雕加冰糖,配以党参、玉竹、枸杞清炖起来,香嫩鲜甜,美美滋补养颜一回。

潮落

各种跳跳鱼的捕获的方法十分相近,有根据其栖息Y型孔道用人类的智商制作竹管诱捕,有甩杆拉钩钓捕,有张网捕,还有一种用锄头挖。跳跳鱼一般在四月份交配,这时用锄头挖是最好时机。

捕跳跳鱼能手马传贵告诉我,自己一年中喜欢在两个时间段捉弹糊(这是他的习惯称呼),四月份雌雄交配,用宽口的小板锄挖出一块泥土,一般都有两三根,雌体都已拖鱼籽,特别肥,好吃得很。再就是七八月份,跳跳鱼很旺,天气又热,它们喜欢在洞里钻进钻出,最适宜钓捕,一次可钓四五十斤。

我十分好奇问他怎么知道滩涂下有货呢?他说有洞呀。有洞就有弹糊?不是的,这跟人家厝(闽南语房子)一样,家里有人住,会收拾,房子就清气(干净),家里没人住,就结蜘蛛网。有弹糊的泥孔十分光洁,特别是交配期,它们会把洞口磨得很光亮,下面做产卵室,产卵室不合雌性跳跳鱼的心意,就会另选交配对象。两栖动物还有这等讲究,民间的智慧和经验真让人涨知识。他还说钓来的跳跳鱼可卖几十元一斤,锄头挖来的能多加20元一斤,应该是生命力不一样。

有一年,某电视台摄制组听说三门有一个钓跳跳鱼高手,丈八长的钓竿上系丈八长的渔线,渔线上挂五连钩以上,在滩涂上甩出钩杆抛开钓线,从发力到捕获仅有八分之一秒。成排跳跳鱼在钓钩上活蹦乱跳。来回甩百来次,不停转换角度和方位,一天能收获四五十斤的跳跳鱼。为此摄制组想一睹钓跳跳鱼人的绝技,为美食节目录制镜头。那一天,众食客、摄影爱好者及四邻六亲纷纷前来观看。钓者挽手甩臂,竹竿飞抛,甩了一个下午,身怀绝技的钓者一无所获,表演失败。

这是为什么?因为跳跳鱼有灵性,别小看它,它的两只眼睛就是天然的雷达系统,双眼一直往外伸扩,感知周围的动静,视角敏锐,对天空之物非常敏感。它除以海涂泥、矽藻类为食外,还快捕空中昆虫,不会放过蚂蚱和蛾子。它尤其不喜欢热闹,那么多人过来,动静不小,把我当猴耍呀,黑压压的庞然大物吱吱喳喳,又不是虫子,那我宁可当泥猴潜入泥中享受泥油,才不上当呢。就这样,各种跳跳鱼以敏锐的视角破坏了一场表演的成功,留给自己生的机会。我想钓者也应该知道跳跳鱼的脾气,他可能没想到这么多人围观,长枪短炮和架起的机器让他骑虎难下。平时都是独自调息凝神,甩杆回绳,也没想到这泥猴子还真是屎壳郎爬玻璃,狡(脚)猾的很。我想这种绝活是一代代传下来,应该申请非遗传人。

燂弹糊。

夏日晚上,把跳跳鱼穿在竹签或铁丝上,用砖头和石块叠起一个野炊式的小灶,把一串串跳跳鱼横铺在上面,燃起早稻草烤,极像烤羊肉串。乡人称为燂弹糊,用早稻杆燂出来的跳跳鱼特别香,灰白的腹部和褐色的背脊都变成黑炭般的黑,要用手不断地翻转跳跳鱼的角度,使之受热均匀,又不能燂得太干,喷香喷香即可。跳跳鱼干用处很广,可炒米面,可炖豆腐汤,可煮姜汤面。炒年糕时,放一把跳跳鱼干汤汁浓稠,十分香甜。此味似乎从远古而来,醇厚浓郁而深远。有一年我小学同学友连托人从海山买来一袋跳跳鱼干送我,一看是赤鲶燂出来的,窃喜。存在冰箱里从夏吃到秋,大多是在下半夜肚子饿时,来一把米面,菜头丝、青弹涂干,煮出汤白面鲜,又十分清口,吃得心满意足,一上床就睡着了,胖了七八斤,还自己站在电子秤上发微信,公布体重近110斤,创本人体重历史最高纪录,感谢自然馈赠和友情惦念。

现在跳跳鱼干十分金贵,几百元一斤也买不到真货。有不良商家用一种与跳跳鱼形状十分相似的泥鱼来充当跳跳鱼燂干。表面上看黑不溜秋,难以分辨,买回来烧面炒糕,味道完全不同,知道受骗上当,以后买跳跳鱼干十分慎重,一般托熟人买才放心。

汪洋大海,万千风味。跳跳鱼也一样,各有千秋各有滋味,人也各有所好。它们除了给我们口舌鲜美的享受外,还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跳跳鱼含有一种叫16炭烯酸的物质,能保护血管,增强血管弹性。跳跳鱼煲汤喝了能吸收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加快人体内胆固醇的分解和代谢,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的含量。它还有滋阴、养胃、补虚、润肤的食疗效果。在治疗肾虚腰痛、骨质疏松上更是见效显著。

现在,我国的长江口、珠江口、福建和浙江沿海是盛产跳跳鱼的主要地方。长江口已规定 10年禁止捕跳跳鱼。据说日本九洲岛早就把跳跳鱼纳入禁鱼期,禁止在特定的时间里捕捉。

就在昨天清晨,家乡海水养殖专家徐先生漫步玉环湖。他用一段文字配图发了微信朋友圈,"芦荷争艳,跳鱼蜻蜓同栖。狗藏树林,一片和谐共生"。看到湖里的跳跳鱼,他感慨玉环湖成湖已数十年,在远离海洋又缺乏涂泥藻类的淡水生态环境,弹涂鱼竞能生存下来,生命的顽强令人佩服。

再有三亿年,任潮起潮落,愿你仍跳来跳去。(部分图片由林伟拍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