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帝王会在对受封或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诸侯将相论功行赏,赐予礼物宝器;还有就是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下葬时一起埋入地下的陪葬品;它们统一被称为“冥器”。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1)

明器(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也许是古人认为“冥”字不祥,作为地下随葬物品的代称,后期文献慢慢改变称之为“明器”,正所谓“古之明器,神明之也”!同时也象征着古人一种渴望能与神明沟通的美好心愿。

  “明器”作为古代人们随葬的器物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铜器。

  作为中国文化文明历史渊远流长的重要一环,青铜器拥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鉴赏价值,更是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历史沿革、冶金技术、文字演变的过程。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2)

青铜酒爵(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青铜器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今4500年前龙山时期,对应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那个时候冶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文字的创建成功,文明与野蛮的对立,以及历朝历代历史文献中对之少之又少的记载。

  到了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这段近1600多年的时间里,青铜器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兵器、礼乐器、祭祀用器中使用。由于带花纹的青铜礼器带着普通大众所认定的神圣性,代表着崇拜和图腾,一般的生活场合并不会使用。因此,以上三种青铜器可以代表着中国青铜器史上的巅峰工艺水平(如越王勾践剑,至今无法仿制)。

  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时期,各国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几百年来以富国强兵,兼并取代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特别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建立,之前的传统礼仪制度土崩瓦解。当铁制品开始普及应用后,日常用的青铜器就被挤出了生活舞台。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3)

青铜器(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是现今青铜器出土最为集中的地区。除此外,西北、东北、巴蜀、岭南等古代中国王朝定都之地都有青铜器的影子。特别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因其历史悠久、制作精湛、花纹精致、造型生动瑰异而备受国内外收藏家和历史学家的青睐,工艺水平也是国外粗制滥造的青铜铸品不可同日而语的。

  中国至今为止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之冠就是“司母戊鼎”,被誉为“国之重器”。

  司母戊鼎,又称为“商后母戊鼎”。重量833公斤,长110厘米,宽78厘米,高133厘米,其中包括足高46厘米,壁厚超过6厘米,因其形状呈马槽状,又称为“马槽鼎”。“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由商朝皇室所铸,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文化代表,代表着商代的铸造技术发展和中国古代铸造水平的高超,又因鼎身内壁铸有“司母戊”(商代字体书写自由,司与后二字书写相同。根据鼎内铭文是商王之子祭祀其母所用,也可称为“后母戊”)。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4)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发现大量甲骨文,当时的民国政府闻讯就派人下来进行大规模挖掘收集,这里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殷墟”的所在,也是古代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不久后,日本人占领了安阳地区,挖掘工作被迫终止。

  由于日寇的侵略压迫,附近的村民们生活过得苦不堪言,饿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为了生存,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村民便拉帮结伙在田野间“寻宝”,期望能捞到那么几件破铜烂瓦贱卖给经常在这一带转悠的古董贩子,换取些食物干粮来填饱肚子。

  1939年3月的普通日子,安阳武官村北(今安阳市殷都区殷墟路小屯村),吴希增在自己本家兄弟吴培文的庄稼地里像平常一样用探杆探寻地下文物,希望可以有所收获。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5)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当探杆探至地下13米深的地方时,探铲头触及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从土里拔出来一瞧,坚硬的探铲竟然卷了刃,破损处还有绿色的铜锈残留,吴希增根据经验知道,自己找到宝了。

  当地民间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探宝者可以随意在别人的地界范围内自由行动。但若是在土地主人地界上探到了宝,土地主人有权从探宝者手上分得宝物卖价的一半。

  由于土地是吴培文的,吴希增当即便找来吴培文商议,当晚趁着夜幕降临后,二人便开始了破土挖掘工作。挖到半夜时分,当挖掘深度至10米深时,二人发现先从土中出现的是宝物的柱脚,略有些诧异的二人兴奋异常,继续卖力的将柱脚旁的泥土清开,直到这个宝物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6)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这是个奇怪的大方鼎,形同农村喂马的大马槽,大口朝东北,四足向西南,斜插在泥巴里。对于这个将近一吨重的庞然大物,凭两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把它从十几米深的土坑里挖出并带到地面上。两人无奈只能中止了当晚的行动。为了防备日本人的发现,二人用原土封住洞口离开了。

  第二天夜里,吴希增和吴培文召集了四十多名村民前往原地挖宝。这次人手充足,他们在洞口搭建了一个简易木架,用两条粗大的麻绳一条拴住鼎耳,一条绑住鼎足,上面的人用力拉,下面的人用撬扛抬并往鼎下填土,反复操作下将鼎一点点向洞口上方靠近。当离洞口只有几米时,由于绳索的断裂,众人不得不终止。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7)

殷墟旧址(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第三天夜里,在众人的努力下才将这个特大号马槽弄出了地面。

  司母戊鼎的出土是在极其隐秘下进行的,吴希增吴培文等人将大鼎秘密拉回村里后,立即就埋在吴培文家的院子里,并用柴火放在上面当作伪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司母戊鼎的消息就被人泄露了出去。早在1937年11月,河南安阳就已经沦陷为敌占区,驻安阳飞机场的日军警备队队长黑田荣闻讯前来“参观”,一边观摩一边嘟囔着:“哟西…”

  黑田荣走后,吴培文知道这大鼎被小日本盯上了,若再留下则大家性命不保。不久后,北平大古董商肖寅卿也闻讯秘密赶来看货,当场出价20万大洋,但是要求将大鼎分割成六至十二块,方便分箱带走。

  20万白花花的大洋,财帛动人心啊!众人抡起大锤,钢锯开始肢解方鼎。由于方鼎的硬度太高,这些破坏手段都没能凑效。众人越破坏感觉越作孽,万一肖寅卿出尔反尔,不白糟贱了这件宝贝。而且破损的方鼎有没有人要都是问题,于是大家停住了手,将方鼎继续埋藏在了地下。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8)

蒋介石参观司母戊鼎(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消息很快传到了日本宪兵队,闻讯而来的侵略者多次对村庄进行了搜索。为防止大鼎被日军抢走,村民们将大鼎转移到较远的地方埋藏起来,吴培文还在原地埋藏大鼎的地方埋藏了一些其它的文物。日本宪兵队找到了这个埋藏地点,将这批出土文物抢掠而去,方鼎才得以保存。为避过宪兵队的搜捕,迫不得已的吴培文此时不得不背井离乡。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鼎被重新掘出,由县政府暂时保管。1946年10月,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六十寿辰,当地驻军为祝贺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把它运至南京。

  老蒋亲自指示将国宝转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1948年夏天,大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览,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司母戊鼎前留影,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9)

1946年报纸关于司母戊鼎的报道(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1949年,老蒋败退台湾时,原本有意将司母戊鼎这个“国之重器”运往台北故宫博物院,可能是大鼎太过沉重了觉得是个累赘而没有带走,国宝就这样被遗弃在南京机场。后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现,转移至南京博物馆。直到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后,司母戊鼎才从南京运至北京,至今一直存于首都国家博物馆并成为镇馆之宝。

  “司母戊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物质遗产。它的造型雄伟庄严,象征着我们炎黄子孙坚韧不屈的开拓、民族团结的进取、宽容含蓄的性格等内在传承,同时也汇聚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老祖宗留下来的仙器(冥器还是明器)(10)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如果喜欢,请点个关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