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那些事儿要知道(新生儿黄疸几大问题)

“ 上网查资料,说要及时就医。可奶奶、外婆又说居家观察就行。到底听谁的呢?”

新生儿尚处于从胎儿转化成独立个体的特殊阶段,所以新生儿不同于儿童、成人,他们有不同的生理表现,新生儿黄疸就是症状表现,而不是病因。那到底怎么看待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都有黄疸,不用看医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原因是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胆红素呈橙黄色,因此宝宝的皮肤和组织均染成黄色。

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这在东亚人和美国印第安人中,比例还更高些。

通俗地说,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宝宝自身胆红素代谢相关,会自然消退)和“病理性黄疸”(是多种因素或疾病导致,需要就医诊疗)。

生理性黄疸是宝宝生后早期,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在一定范围内的黄疸,一般生后2~3天皮肤开始黄染,4~5天达到高峰,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也可能持续2~4周)。宝宝黄疸若按这一“时间表”变化,黄疸比较轻,可以观察为主、不用治疗。

以下几种情况则属于“病理性”:

★ 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升速度太快(每日上升超过5 mg/dl或85 μmol/L);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具体值根据不同日龄而异);

★ 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

★ 直接胆红素增高(超过1.5 mg/dl)。

有些“病理性黄疸”能找到“病根”,如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有些是和宝宝围生期的各种因素相关,如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窒息、头颅血肿、胎粪排除延迟等;也有是宝宝其他系统疾病如败血症,伴随的表现。

专家表示: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大量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基底核等组织。“这会引起急性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差,激惹、角弓反张,甚至发热、尖叫、惊厥等。有些孩子会因此出现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等后遗症,这被称为核黄疸。”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黄疸都不用管。“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查找病因。

如何测黄疸值?

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是一个随日龄动态变化的过程。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日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等相关。

高危因素包括:是否存在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低蛋白血症等。

因此,出生后及时评估、实时观察,对于及早发现胆红素水平异常,非常重要。

专家提醒:黄疸通常先出现在面部,然后随着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向腹部和四肢蔓延。在自然光线下,根据皮肤黄染部位,能粗略推断黄疸进程。

新生儿黄疸的那些事儿要知道(新生儿黄疸几大问题)(1)

因此,如果肚脐以下部位或四肢远端皮肤黄染,说明黄疸较重,应尽快就医。另外,如果宝宝巩膜(眼白)明显发黄,通常黄疸也较重。需要声明的是,“目测法”精度非常低、主观性强,只能作为参考。

宝宝的黄疸跟母乳养有关吗?

大约有2%~4%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会出现母乳性黄疸,但大多数都是生理性的。目前,母乳性黄疸尚是一个排他性诊断,缺乏实验室手段直接明确诊断。只有排除了其他病理性原因,才能考虑为母乳性黄疸。

居家观察,应该怎么做?

在此提醒家长,对生后4-10天内新生儿必须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随时检测血胆红素浓度。可每天将初生的婴儿放在窗前自然光线下密切观察黄疸,用手按压额头、胸部及手脚心,按压1-2秒钟,然后将手放开,观察皮肤的黄染情况。一旦发现白眼珠发黄、尿布染黄及眼泪发黄,应立即就医,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特别要注意的是宝宝黄疸持续不退,甚至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等情况就要警惕发生核黄疸的可能。新生儿黄疸干预是为了防止出现重度黄疸和核黄疸,这是家长、医生及整个社会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又是重中之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