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眼中的八旗(骨子里的八旗)

总有人说,老北京人油滑、能说、规矩大、“事儿多”,相处得久了,你会发现他们骨子里的一种东西,可能就是“八旗遗风”吧——

韩国人眼中的八旗(骨子里的八旗)(1)

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

“八旗遗风”是贬义吗?当然不全是,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通过文字记载,还是能够管窥一二。满清入关以后,八旗子弟地位尊崇,养尊处优,提笼架鸟、游手好闲,是不是他们很懒惰、懒得劳动?据说,当时的大清法律,是禁止八旗子弟劳动的,只需按月领饷、吃喝玩乐,这样的条件,一方面造就了八旗子弟的懒惰习气,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一些八旗子弟艺术鉴赏力大增、学识丰厚、知书达理的修养。

韩国人眼中的八旗(骨子里的八旗)(2)

大画家齐白石

铁杆庄稼倒了以后的八旗子弟,有些彻底沉沦,也有一些重新自食其力,无论凭借自己的一膀子力气、还是凭借自己渊深的学问,总之,还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尤其那些学识丰厚的八旗后代,甚至实现了重振门风的奇迹,这一批八旗后人的种种特点,也成了很多老北京人推崇的人格魅力。

韩国人眼中的八旗(骨子里的八旗)(3)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

总结起来,这些良性的八旗遗风,包括了自尊心强、遵守规矩、孝敬长辈、重视教育、热衷艺术、喜爱美食、……

韩国人眼中的八旗(骨子里的八旗)(4)

北猴王京剧艺术家李万春

熟悉北京人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老北京人有个习惯特别有趣,就是喜欢把特别普通的一件事情、一个食物,要讲得寻根溯源、考究深邃、神秘莫测,“我跟您说,您可别瞧我这小馆子,姆们家传到现在,五辈儿了,您知道姆们家祖上,那是吃宫里供奉的!慈禧老佛爷都是吃姆们家这碗XXX长大的!别看这玩意儿不起眼,那讲究了多了去了……”其实谁都知道,这种历史是无从考证的,多半以杜撰和传说为主,但是丝毫不影响聆听老人家津津乐道地讲述,充满着自豪与满足,事实上,这难道不是老北京人淳朴、单纯、有趣、本分的一面吗?

韩国人眼中的八旗(骨子里的八旗)(5)

人民艺术家郑榕

八旗后人并非都是游手好闲,也有与你我一样,勤勤恳恳,守着祖辈的产业,有尊严地讨着生活的人们。

韩国人眼中的八旗(骨子里的八旗)(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