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

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1)

图片源自网络

自从我家小宝在2岁左右辨认了红绿灯之后,每每到十字路口,他比我更要小心谨慎,动辄就是一句惊呼:“妈妈,不要闯红灯!”“妈妈,你看那个人闯红灯啦!”“妈妈,你还记得那次你不看路闯红灯的事情吗?”……

呃,好吧,那次我带着小宝骑车,回头和他说话的时候,绿灯变黄灯,我们正好过了一小半人行道,我又赶紧带他往回冲;这件事情,他记了我这几年,但凡过马路,他就会忍不住对着我唠叨一遍。

也是从那次起,我痛改过去“蜂拥式过马路”的陋习,变成安分守己、哪怕十字路口只有我一个人也会坚持到红灯变绿灯才通行的好公民。

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2)

图片源自网络

视觉是人类成熟最晚、发展最慢的一种感觉。虽然基本视觉皮层能在孕7月时从胎宝宝眼中接受讯号,但是视觉通道中的神经细胞依旧不成熟。

对于新生宝宝来讲,世界是模糊的。因此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对色彩就怀有浓烈的兴趣,尤其是鲜亮的颜色、黑白对比明显的颜色等。

到了4月龄的时候,随着视觉的发展,宝宝对颜色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感受。

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3)

图片源自网络

颜色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德国一位心理学家用了3年的时间,探索色彩与儿童智力发育的关系。他将房间的墙壁分别涂上不同的色彩,让接受实验的宝宝在不同颜色的房间里游戏、学习和生活。

而实验证明,在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如淡蓝色、黄色、黄绿色、橙色房间生活的宝宝,他们在玩耍、游戏时更为机敏,并富有创造性;而在白色、黑色、褐色里生活的宝宝,则相对会比较迟钝一些。

可以说,不同的色彩通过影响宝宝的视觉来影响他们的智商、情商和性格。

因此,很多早教机构会借助于颜色来实施宝宝的智力开发。

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4)

图片源自网络

颜色与宝宝的性格特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好,从他们总是提前用完的某种色彩的水彩笔,从他们总是喜欢揉捻的某种色彩的橡皮泥,从他们总是主动要穿的某种色彩的服装等,都可以窥见一斑。

其实对颜色无意识的选择,就是孩子内在的某种性格特点的体现。若是孩子极端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家长也正好可以利用孩子的个性特点让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5)

图片源自网络

比如热爱粉色的女孩子,她们性格中的依附感就特别的强。大量证据表明,热爱粉色的女孩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特别黏糊,在心理上也特别依赖父母。

热爱蓝色和绿色的小朋友都有回避竞争的倾向,绿色更为突出。她们个性比较随和开朗,具有包容宽恕的心胸和强烈的好奇心,很有求知欲。

热爱橙色和紫色的孩子情绪波动会比较剧烈,其中偏爱橙色的孩子更为乐观一些,比较善于自我开解;而偏爱紫色的孩子则比较敏感,爱生闷气。

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6)

图片源自网络

喜爱红色的孩子在个性上比较外向活泼,喜欢说话且人缘比较好。只不过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会比较难以体谅别人,性格上粗枝大叶一些,也更容易信任别人。

喜欢咖啡色的孩子比较少,多由祖父母带大,性格比较老成持重。但是他们内心往往缺乏安全感,遇事容易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循规蹈矩,更容易服从,很少流露出无忧无虑的神情,缺少孩子的乐观天性和创造力。

喜欢水蓝色和白色的孩子,大多有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且比较有洁癖,又不能容忍朋友的缺点而否定别人,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7)

图片源自网络

宝宝对颜色的认知是有顺序感的

一般来说,教宝宝认识颜色从1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一次以一种颜色的认知为主,反复重复一周左右的时间再开始认知另一种颜色。

不过宝宝对颜色的认知也是有顺序感的,顺序感正确,事半功倍。

妈妈教1-2岁宝宝认识颜色时,主要是红、黄、蓝、绿四种基本颜色;到宝宝3岁左右,颜色的认知规律为:红——黑——白——绿——黄——蓝——紫——灰——棕(褐色)。不妨试一试哦!等宝宝认识这些基本颜色之后,再扩展为其他的颜色。

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宝宝对颜色不敏感或者总是混淆)(8)

图片源自网络

另外,宝宝的早期智力开发关键期是1-3岁,智力的开发应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个方面入手,五种不同的感官刺激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刺激神经的网络,更有利于唤醒和提高宝宝智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