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

夏日炎炎。青岛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外交舞台。

2022年8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青岛同来华访问的韩国外长朴振举行会谈。这是韩国新任外长朴振首次访华,也是韩国新政府上台后首个访华高级别团组。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1)

图源:外交部官网

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当日在青岛市即墨古城君澜度假酒店举行会谈。会谈达成多项共识。

由此,作为此次会见地点的即墨古城成为焦点。

即墨古城占地0.4平方公里,古色古香,古典建筑群落疏密有致。这里浓缩着中国文化的礼序乾坤,一砖一瓦皆有来历。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2)

2013年开始复建,2016年一期开城,2019年2月正式开城迎客。

即墨古城匠心独具,是青岛历史文化符号。这座“城”渊源深厚,它的每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巷、每一座精雕细刻的建筑,都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韵味。

1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3)

中和楼。邢志峰 拍摄

即墨古城南城楼命名为“中和楼”,取法中国哲学的中和思想。

“中和”语出《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春秋时期,孔子在“中和”观念基础上,明确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还提出“和而不同”,主张吸纳不同意见,倡导对立双方协调统一。简言之,就是求中、求和。

2

即墨拥有悠久的历史,正因凝聚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基因,即墨古城从一诞生就自带流量。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4)

即墨,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迁现址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

即墨县治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至今已有 1400多年历史,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即墨古城项目作为一种城市“再造”,成为青岛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

这里面还有一段尘封的故事:1898年的一天,德国信义会传教士卢威廉来到即墨。当地的世俗生活让他颇感兴趣,加上摄影爱好,所以在传教之余,他拿起相机开始记录日常生活。后来,回忆往昔岁月,卢威廉写道:“新旧的时光在这里交汇。即墨是一幅微缩的图画。凭借她,我们了解到中国的伟大历史与丰富民俗内涵。”

2005年,63岁的德国汉堡大学语言学教授吴淑曼女士来到即墨,她将收藏多年的卢威廉拍摄的130余张青岛、即墨老照片无偿赠予即墨市田横镇政府。一百年前的老城旧影,就这样重现在世人面前。历史百年,地跨两洲,有关即墨的这段珍贵记忆,终于回到了它们最初诞生的地方。这些都为再造古城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参考。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5)

在即墨古城的规划设计方面,规划建设指挥部依据清同治版县志、遗存老照片等史料,聘请清华大学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编制了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邀请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规划方案进行把脉,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反复推敲修改,终成精品。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6)

在建设过程中,城墙石基与街道所铺石板,皆是专人分赴即墨民间搜集旧时石材而得。古城再造也得到当地居民支持和配合,有人甚至把祖辈流传下来的老物件捐了出来。这里的一万多块古砖、古瓦,承载着一个个家庭故事,永久砌筑在古城的各个角落。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7)

复建的即墨古城位于即墨区中心位置。这里有山东省内仅存的三堂古县衙,有依据史料记载复原建设的学宫、文庙、财神庙和鸭绿池戏台、文昌阁、牌坊街等公共文化建筑。

3

即墨古城整体布局为“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

一城,指的是即墨古城的整体城厢格局。

从建筑形态来看,“一城”是城墙围合与城楼矗立、城阁耸峙的城池主体架构。复建城墙从空间上进一步明确划定了“城”的范围,界定了一个具有独特人文地理内涵的城市空间,也再现了历史上即墨城颇具军事特色的城防体系。城内依照公共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布局,构建起一个融文旅、商业和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两街,指的是东、西门里大街和南门里大街,也就是以即墨县衙旧址为核心的“丁”字形主街结构。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8)

“丁”字街是即墨古城历史格局的基本特点,勾画出古城的空间脉络。以此为轴线,重现城内标志性文化景观,即东、西门里大街和南门里大街牌坊林立的风貌,串联起传统风貌建筑的文旅动线,建构古城最繁华、最具体验性的时间和空间序列。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9)

十景指的是即墨古城内十座主要的公共文化建筑,是即墨古城文脉的主要载体。当然,“十景”之谓并不局限于十座建筑,其实除了文庙、学宫等如今依旧作为公共文化建筑使用者外,考院和劳山书院也都在公共文化建筑序列中。云其“十景”,或有“十全十美”之意在焉。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10)

致力于建构富有历史底蕴和时代特征的建筑人文景观。公共文化建筑作为古城文化的基本载体,在规划体系中被统称为“十景”,其中包括即墨县衙旧址和即墨红万字会旧址两处文保单位,依据历史记载并根据现有规划和场地条件、在原址周边复建的文脉地标——文庙,具有传统民俗特征的城隍庙、真武庙、财神庙、鸭绿池戏台和准提精舍。

这些公共文化建筑是即墨古城建筑的精华所在。

十三坊是指通过次级街道划分出来的13个居住组团。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11)

“坊”字有多重意思,在即墨古城,“十三坊”的“坊”是指街坊邻居之“坊”,而非牌坊之“坊”,着重塑造富有传统意蕴的诗意安居空间。

古城道路体系分为街、巷两级,主要街道作为人流商业动线和游览路线,与商业街区和主要景点相连;巷,指服务通道和居住组团内的步行交通体系。纵横交错的街巷将居住组团划分为大小合理的街区——“十三坊”,它们分别是清信坊、乐寿坊、集贤坊、五福坊、新生坊、信义坊、葆光坊、周家坊、良臣坊、启秀坊、群英坊、福音坊和养济坊。

中韩外交部长会晤(中韩外长在青岛举行会谈)(12)

青岛与韩国渊源颇深。隔海相望,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自1992年中韩建交后,青岛与韩国的贸易往来愈加紧密,青岛已成为中韩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的桥头堡。

今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孔子说:三十而立。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举行的中韩外长会晤,对于步入而立之年的两国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青岛这个中韩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的桥头堡,也将更加坚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