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八大古迹(文化栾城栾城东岳庙)

栾城八大古迹(文化栾城栾城东岳庙)(1)

栾城八大古迹(文化栾城栾城东岳庙)(2)

栾城八大古迹(文化栾城栾城东岳庙)(3)

在石家庄市栾城区东约两公里处,地处田家庄村、东关村、小任家庄三村交界处的农田里矗立着一处古庙,名曰东岳庙,此庙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据清版《栾城县志》记载,此庙曾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被当时知县沈廷劢捐奉增修,如此算来此庙距今至少已有几百年历史。

东岳庙是一处道教庙宇,坐北朝南,有山门三楹。进山门,左右为哼哈二将神像,二进为马王殿三楹,三进为菩萨殿三楹,四进为廊桥。拾阶而上又一重山门,过山门,左右廊庑各十楹,正面为五楹大殿。其正殿供奉着《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黄飞虎和他的帐下将军。神话中黄飞虎是执掌阴曹的正神,所以两廊供奉着十殿阎罗,而菩萨殿则供奉着苍岩山上的南阳公主(俗称三皇姑)。东岳庙供奉的黄飞虎乃五岳之首泰山正神,自古以来只有帝王诸侯才能祭封域内山川,崇祀五岳,在州县境内立五岳之庙属于僭越违制之举,而栾城不仅立有东岳庙而且几百年兴盛不止,显然是得到封建皇室许可的,这为东岳庙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旧时,栾城盛产棉花。农忙过后,家家户户都会纺棉织布。当时还传出“富织布,穷扎花,没有本事的纺棉花”的俗语,因此本地土布交易也甚是发达。据栾城区政协文史资料第九辑檀承琳老先生编撰的《古栾风物志》中“东岳崇闳”一文中引用古文描写东岳庙盛况记载:在清朝康熙年间东岳庙会已是“四方以挟其土物以趁墟于兹者,盖襁负属也,地不远千里,人不下数万,熙熙攘攘,有肩摩毂击之盛。”

抗战时期,土布作为军用物资被侵华日军强令禁止买卖,交通也实施管制,东岳庙会一度停办,通往庙门的路上野草丛生,方圆十几里到处都是高达近两米的野高粱。为了减轻罪恶,鬼子常常选择此处作为枪决爱国人士的刑场,东岳庙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间炼狱。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在东岳庙前就义的革命先烈,鲜血不往地下渗透,引来成群乌鸦在此悲鸣,常年累月下来此地的空气腥臭无比,鬼子一来就狂风大作,尤为渗人,就连罪恶多端的鬼子、伪军后来再枪决革命志士时都不敢一个人前往,因此常让人代劳执行枪决,这也为我党地下工作者营救同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年,八路军副营长正定人张贵生在栾城侦查敌情时被鬼子发现并逮捕,随后被判处死刑。此事被我党地下工作者知悉,并制定了营救计划。他们首先通过打入敌人内部在日军高级军官身边做副官的我党同志,在行刑当天来到栾城,特意找到当时执行枪决的日军小队长以练习枪法为名,独自带张副营长到东岳庙深处,与等待多时的我党人员汇合后将其救走。而后,副官朝天连放两枪回去复命,最后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则在附近泼上大量猪血制造假现场来蒙蔽第二天前来复验的鬼子兵。用此办法,在副官与地下工作者相互配合下营救了很多我党同志。东岳庙也因此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如今的东岳庙,早已揭下了神秘面纱,去往东岳庙的路上两旁往往伴有马戏团、杂技班子、民间艺人在此做短暂停留,杂耍班子在离东岳庙不远的空地上搭台子,支帐篷进行曲艺表演,民俗艺人在途经东岳庙的路上摆摊吹糖人、做烫画等售卖手工品,形成了特有的民俗文化。

【作者简介】

龚贺,男,汉族,1989年出生,石家庄栾城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四级作家。石家庄市民协理事、作协会员,栾城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栾城区民曲协、摄协、作协理事,区文联重点培养青年文化人才之一。2017年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文化之星”荣誉称号,2019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确定为首批“冀青之星”。

栾城八大古迹(文化栾城栾城东岳庙)(4)

来源 | 文化古栾

中共石家庄市栾城区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投稿邮箱:lcfbtg@126.com

85502036

栾城八大古迹(文化栾城栾城东岳庙)(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