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小结(文言基础知识时间副词)

副词

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范围、时间、否定、语气、程度、情态等,在句中通常作状语,这种词叫副词。和其他虚词相比,副词数量最多。而且,一个副词常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有的既表示程度、又表示语气,有的既表示语气、又表示时间,有的在同一个句子里兼有几种不同的作用。所以同一个副词,有人说是语气副词,有人说是程度或别的什么副词。下边我们把文言的副词分为几组加以讨论。讨论的重点是:古代常用、而现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的。

时间副词

“尝、素、卒、既、遽、即、立、辄、且、将、垂、几、行、方、适、寻、旋、俄、数、亟、复”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动作的时间或频率,一般称之为时间副词。

四.方、适

“方、适”表示动作在持续中,但二者又有细微差别:“方”表示“正、正在”,“适”是“正巧、恰好”的意思。如:

1.守门卒熟寐。(《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取蔡州》)

——守城门的士兵正在睡得香甜。

2.此时鲁仲连游赵。(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这时,齐人鲁仲连正巧在赵国游历。

文言文知识小结(文言基础知识时间副词)(1)

有时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促,“方、适”是“刚、刚一、刚才”的意思。如:

3.何故受死形,绵历未已邪?(范缜:《神灭论》)

为什么活的形体刚一变成死体,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呢?

4.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胸)矣。(贾谊:《治安策》)

——刚一开口,匕首就已刺穿他的胸膛了。

此外,“方”还用来表示动作“将要发生”,和“将且”同义。如:

5.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现在正训练八十万水军,将要到东吴和你较量一番。

五.寻、旋、俄

这几个副词表示时间短暂,等于现在说“不久、一会儿”。如:

1.未果,病终。(陶潜:《桃花源记》)

——没有去成,不久(刘子骥)就病死了。

2.见一白酋(giu)督印度卒约百人。(《清稗类钞·冯婉贞》)

——一会儿,只见一个白种人军官率领一百来个印度兵。

3.见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一会儿,只见小促织跳起来。

“俄”也作“俄而”,如:

4.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势》)

——一会儿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锐利,东西没有刺不破的。”

六.数(shu)、亟(qi)、复

这几个副词表示动作的频率或反复:“数”用作动词读shu(三声),如“不可胜数”;用以表示数目读shu(四声),如“数字、数目”;用作副词读shuo,和“亟(qi)”同义。“数、亟”是“屡次、多次”的意思。如:

1.扶苏以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起义》)

——扶苏由于屡次进谏的缘故,秦始皇让他在外地领兵守边。

2.役万人。(柳宗元:《封建论》)

——(秦王朝)多次地征发数以万计的百姓去服役。

有时“亟”表示“急切、赶快”的意思。用于这种意义,“亟”读ji。如:

3.逆夷胆落心寒,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

——侵略者胆战心惊,急切地请广州知府姓余的和南海、番禺二县的知县,替他们向群众请求解围以免死。

“复”和现代汉语的“再、又”相当。如:

4.有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有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我一定啐他一脸唾沫!

未完待续……

这里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起来,一起来读书养性。

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网络爽文小说!我们也不提倡听书,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只靠“听”,能懂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