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的影响(分析网络词汇的利与弊)

在这个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物质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随之而来的网络也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网络词汇便在这片净土上生根发芽。

网络词汇的影响(分析网络词汇的利与弊)(1)

网络词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的简短,幽默,通俗易懂,传播性广,一传十十传百得很快就能流行开来。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幽默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比如“社死”仅仅两个字,就表达出来了,社交或生活环境中尴尬场合的意思。

但也并不是什么场合都适合说梗,抖音上刷到军运会上的解说说了一句:中国军人YYDS,真是让人汗颜,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网络词汇的影响(分析网络词汇的利与弊)(2)

这就是网络词汇的一个重大弊处之一,它会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对文字的组合排列能力,毕竟用“我emo了”,“内卷”“小丑竟是我自己”之类的话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了,何必绞尽脑汁的去想不容易说清的文字呢?这只会让我们患上语言癌,失语症。

网络热梗另一点就是低俗化,肤浅化。比如“nt”“nmsl”,只是将一些骂人的词缩写,就成了新的骂人词汇,现在网络中这种缩写层出不穷,给网络上负能量的发泄搭建了良好且不禁的突破口。素质高者不用,低素质者滥用,会给网络带来多大一股邪气啊!

在生活中网络热梗也并不是随时都能用的,如果有些梗你没听过,别人说了之后,为了避免冷场一般都会尴尬地笑两声,于己于人都不利于人际关系发展。比如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聚会,其中有一个人问我;怎么讨女生开心呀?我想起当时的一个热梗:一个广告中女生说“早呀”,傻子才回“早”,高情商回复暖她一整天。我对朋友说“暖她一整天”,听到这话,其他人都哈哈大笑,他手足无措的呆呆的杵在那,脸上笑也不是,尴尬也不是,脸都扭曲的要滴出水来。

网络热梗也要结合场所,在长辈面前不要讲网络词汇,在庄严正式场合也不利于使用,就和“当年厉害了,我的国”“为祖国打call”一样尴尬,梗就真的成堵住心里的“梗”了,不拿看它表达一样的意思就拿来用,网络热梗都是跟相应的网络环境相绑定,少了特定的语境,就显得干涩而没有活力 。

网络词汇的影响(分析网络词汇的利与弊)(3)

最近的文字缩写之风也是愈加严重,从“YYDS”起,缩写就愈演愈烈了,像“u1s1”“PYQ”“BLX”“LSP”等一坨让人不解其意,脑袋晕晕,只疑是否在梦中的不知所云的词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下子就流行开了。这跟几十年前的火星文有几分类似,都是令一部分圈子里的人看懂,圈子外的人不解其意的文字。其目的不外乎是保持一种神秘与潮流上的优越感而已。

网络词汇的影响(分析网络词汇的利与弊)(4)

说了那么多其实并没有诟病网络词汇的意思,要说它对社会的影响,也谈不到那个程度,毕竟现在的成语如“程门立雪”“烛影斧声”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古人的热梗,经过岁月的不断淘洗,这些“古人的梗”也就成为了我们的文化。

网络词汇也是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活水,但也不可避免的带进去了杂质,时间会把杂质慢慢的挑出来,留下的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的语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