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珠公世系排行(罗珠的故事之十三)

四皓传奇周坤对罗珠和周江千叮咛万嘱咐,说,我这次回去,会按时叫家丁送一应之物来,你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罗珠公世系排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罗珠公世系排行(罗珠的故事之十三)

罗珠公世系排行

四皓传奇

周坤对罗珠和周江千叮咛万嘱咐,说,我这次回去,会按时叫家丁送一应之物来,你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罗珠和周江说,放心放心。我们送你下山,你再和我们说说四皓的传奇故事吧。

周坤说,好的。那位唐秉先生,梦读开笔。四皓小的时候同为兰陵学馆的门生,有缘求教于荀子,学业圆满后接踵入秦。通过兰陵学馆认识了李斯、韩非子等人物,他们一起参加了秦朝的统一大业。吴实、周术、崔广三人接受荀子重托,护驾先生书简入秦,传学宏道,后来,秦始皇受李斯蛊惑,焚书坑儒,当时,吴实找到我说,他要把荀子的书简从简牍馆里拿走,我也反对焚书,于是就偷偷的把这些书简给了他们。后来,唐秉、周术和崔广三人护送吴实运书简于商山,藏书于深山密洞,保留学说火种,办学宏道扬善。

周坤接着说,四皓他们皆满腹经纶,饱学诗书,大仁大义,实现抱负,尽展宏图,成就了一幅轰轰烈烈的人生事业。

四皓上至辅佐秦王嬴政,成就始皇之伟业,一心一意,兢兢业业;下至传播优秀先秦文化思想,同修春秋,致力于建立学府和书院而不辞劳苦。

周坤说,唐秉还伴读于秦王、仁义相佐、忠心侍奉,既是君臣,又是知己朋友,为秦王成就始皇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周术呢,精于术算,营造秦宫,勘地绘形,建起了秦朝皇都;

吴实教导相佐的太子扶苏,统军训练,修筑直道,是国家北防的中流砥柱;

崔广一生致力于文献书籍的整理、编篆、抄录、著书立说,汇总编成了“吕氏春秋”。

崔广总结推广“黄老之学”。可以说是文化传承的集大成式的代表人物,他搜集百家之言,解评厘正,整理汇总,缮抄编撰了无数册文献典籍,特别是搜集整理荀子、韩非子的治国理政学说,丰功至伟。

唉,周坤说,为避“焚书坑儒”之乱,他们先后携书避乱商山,入天虎幢,居住九涧崖洞,整理手简书稿…,四皓团聚商山后,更是致力收集整理、精心校勘民间藏书,建书院,启蒙学。

周坤接着说,四皓他们的人生意义,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隐居后,致力于传道教化,宣扬孝道及黄老之学,传道播文,缔造文明,展示古老文明和民族文化。

周坤无限感慨地说,人物呀!就此和罗珠、周江分别。

学习的时间是漫长的,学习的内容丰富而多彩。罗珠和周江除了向周术学习天文地理、术算和定造,向吴实学经国理治。更多的时候,听唐秉和崔广说黄老之学。

一天,罗珠问唐秉,什么是无为之法?黄老是谁?

东园公唐秉说,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不同于法家的严刑峻法,也不同于儒家的繁文缛节。“黄老之学”,“老”即老子,“黄”指黄帝。我们这里有《黄帝四经》等著作,你俩都要认真学习。

“黄老之学”适应了人民希望安宁、清静的普遍社会心理。黄老之学风行,实非偶然。它继承了先秦道家“道”的本体论和宽大、自然、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等理论,同时又扬弃了其过于消极、悲观的思想观念。对仁义、道德、贤能、知识等概念,也不再予以否定。这些都与先秦的老子、庄子不同,反映出此时的道家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儒、墨诸家的思想因素。

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是“道法结合、兼采百家”。道家是其哲学基础,法家是其基本的政治主张,兼采百家则是其政治主张的辅翼。

黄老之学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各家的鲜明特点。首先,积极倡导法治,是它与排斥政治权威和法治的早期道家的根本区别;其次,采取道家哲理作为法治主张的理论基础,使它有别于不重视理论论证的三晋法家,使法治思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深度;再次,由于吸收了其他学派之长,特别是吸收了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优点,也使它有别于“严而少恩”的三晋法家。

黄老之学是吸收了众家之长,使各家学说在新的理论体系中形成了优势互补,所以才能够“压倒百家”,成为战国中后期真正的显学。

经过战国后期充分的交流与争鸣,各家各派都看清了彼此之长短得失,于是,“舍短取长,以通万方之略”便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潮流,各种学术思想遂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黄老之学就是这一学术思想融合潮流的产物,它打破了学派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各学派的优势互补,是百家争鸣的重要成果,适应了未来的大一统政治局面的需要,代表了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大趋势,引领着学术思想发展的大方向

《黄帝四经》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是黄老之学的奠基之作。

一天,罗珠又问崔广,“黄老之术”和“黄老之学”有区别吗?

夏石公崔广说,没区别。“黄老之术”,也称“黄老之学”、“黄老之道”。黄、老,顾名思义,是尊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和道家先贤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战国时代,是当下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

黄老之学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并且采纳了诸子百家的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 从内容上看,黄老之学继承、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崔广接着说,所谓“无为”就是要求朝廷尽量不要干涉人们的生活,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丰功伟业和政治霸权。

传统道家思想给我们的观点都是形而上的,着力探索宇宙万物和终极价值,这对道家思想的发展利弊兼半。时值乱世,实力为尊,这种形而上的思想很难获得天下的认可,即使有部分人认同,也是消极避世,这样的道家难有发展。

黄老之学将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空间(天象、地形)与时间(时令、立法)、宇宙与人类的对应、天地人关系、社会问题等等作为道在自然、社会、人类的呈现加以论述,博采众家之长,以成一家之言。形成了黄老之学独具特色的哲学。

黄老之学认为生命既是贯通天地和人事的最高价值,又是道德的核心。

罗珠说,我知道黄老之学的最终理想是“致太平”。

崔广说,对!“太平”就是万物无一受伤的状态,其具体内容也离不开黄老之学的世界观。

“太平”就是实现三合相通而阴阳中和之气保持完美的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以协调、平衡、统一为基本原理的自然法则。比如执着权力或者名誉等社会价值,施行有暴力性的制度,无节制地独占资源,轻视和破坏生命等。

黄老之学则以天人合一与可持续相结合为情怀,物质享受但求节制有度等作为追求的目标,实在是难能可贵。

罗珠陷入沉思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