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不可言说的秘密(东西方龙的区别)

朱大可不可言说的秘密(东西方龙的区别)(1)

清 邱 淦 《云龙图》

龙是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首席神兽。关于它的来历,有各种说法。

有人认为它的原型是蟒蛇,因为原始龙的形状,跟蟒蛇最为接近;

另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扬子鳄,因一部分龙的造型,有着长长的嘴巴和尖利的爪子,看起来跟鳄鱼非常相似;

第三种看法,认为龙源自野猪,因为红山文化的部分古龙造型,跟还没出生的猪胚胎非常相似。

第四种看法,认为龙起源于马。《周礼》称“马八尺以上为龙1”,屈原《离骚》管快马叫“飞龙2”,《拾遗记》也把为周穆王拉车的八匹马骏马称之为八龙3。当然还有第五种可能,是说龙有不同的造型起源,然后被人合并成了同一种神兽。在发生合并之后,为了加强龙的法力,它又被添加了其它动物的肢体和特征,比如它被加上鹿的犄角,以增加龙的威严;它又被加上鹰的利爪,比鳄鱼更加犀利;它还被加上熊或者马的脑袋,以及一条麒麟的尾巴,另外还有鱼的触须和鳞片,甚至苍鹰的翅膀。

所有这些神奇动物都在为龙加持,把它改造成一个天下无敌的超级神兽,可以在大地海洋和天空上自由飞驰,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龙是最古老和最强大的复合兽。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六种看法,它认为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中生代生物,很可能是恐龙的远亲。据《竹书纪年》记载说,在夏朝年间,曾经有人饲养过这种来自黄河和汉水的动物,分为雌雄两种,而且一旦饲养不当,还会自行死去,跟普通生物没有太大的区别4。在古代文献里,有过不少关于这种生物被发现的真实记录。

朱大可不可言说的秘密(东西方龙的区别)(2)

大阪瑞龙寺展出的“真龙”标本

据说,公元1878年,也就是光绪四年,福建沿海渔民捕获了一条“海龙”,长约1公尺左右,头上长着短角,嘴边有长须,脊背像蛇一样弯曲,全身附有鳞片,一对爪子很像鹰爪,跟绘画和雕刻上的龙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它出水时还活着,但很快就窒息而死。船主通过一名走私商人,用高价卖给了日本收藏家万代屋藤兵卫,万代后来又把它捐给了大阪的瑞龙寺,成为镇寺之宝。这是目前世界上关于龙的唯一生物学证据,但它的真实性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强大的龙诞生在人间之后,被国王、贵族和祭司当作自己的守护神。到了秦汉两朝,龙变成了尘世最高权力的象征,皇帝开始以龙自居,自称“真龙天子”,喜欢身穿龙袍,头戴龙冠,就连宫殿建筑也要加上龙形装饰,以此来强调帝王的至高无上。龙成了皇帝的权力腰带。

元代的蒙古统治者,甚至垄断了龙的形象,其中双角加五爪的龙,只能由皇帝专用,不过四爪和三爪的龙纹,民间还可以自由使用。但到了清朝,就连四个爪子的蟒龙,也成了贵族和官员的专用符号。

平头百姓除了顶礼膜拜,根本就没有使用和亲近的权力。在龙的崇拜链里,老百姓是最底层的一族。所以,作为皇帝统治下的一介草民,是没有成为“龙的传人”的资格的。龙属于统治者,跟普通人还有遥远的距离。

朱大可不可言说的秘密(东西方龙的区别)(3)

西方绘画里的龙

中国的龙兽崇拜,其实分成了两条路线,一条是跟帝国的权力结合,成为皇帝和贵族的象征,另一条则跟佛经里的龙王神话结合,成为水体神话的一部分。我们被告知,龙王是各种水体的主宰,统领水族的各种生物,还负责在人间行云布雨。其中,分管海洋的叫做龙王,分管大河大湖的叫做龙君或龙伯,分管小河或池塘的,叫做小龙。你们看,龙族的世界跟人类一样,也是等级分明的。

道教认为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代表人间的各种祥瑞。龙不但能降雨和消除旱情,久灭火灾,还能给人带来福利,所以在求雨的同时,人们总是会顺便提一些其它要求,比如希望长寿、祛除病痛、家宅平安,还有升官发财之类。当然,龙王是不是满足你的要求,得看你是不是心诚志坚。

为了感动龙王,人们总是以舞龙的方式来向它发出祈求,这后来成了非常重要的风俗,甚至随着郑和下西洋,传播到南洋各地,进而传到世界各国,成为“唐人街”的经典风俗。

在中国各地,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龙王庙,要是遇到久旱不雨,老百姓必定先进龙王庙烧香祀雨,要是龙王继续装聋作哑,人们就会把它的神像抬出来,放在烈日下面暴晒,让它跟着人们一起受罪,逼迫它降下大雨。这种方式在宗教学上叫做“恶祈”,也就是通过对神的威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龙王要是宽宏大度,也就算了,但要是生气了,就非但不会下雨,反而会让旱情变得更加严重,甚至恶祈者也会遭到家破人亡的报应。

佛教告诉我们,四海龙王的主要居所,是位于海底的龙宫,那里隐藏着大量的珍宝,所以龙王相当于财神,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神灵之一。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因为,财宝放在海底比较安全,因为没有任何凡人能够到几百米乃至上千米深的海底世界。在《西游记》里,东海龙王敖广的宫殿,就堆满了各种财宝,这让许多读者不免羡慕嫉妒恨。

朱大可不可言说的秘密(东西方龙的区别)(4)

《驯龙高手》里的龙

虽然在《西游记》里,龙王受到了孙悟空的捉弄,但无论如何,龙兽毕竟是中国人的朋友,代表着正义和良善的力量,但在世界的另一头,龙却沦为凶恶的妖兽,它的英文名字叫做DRAGON,在基督教里,它代表着邪恶和残暴的暗黑力量,是魔鬼的化身。有人认为,导致这种东西方对立的主要原因,是中文翻译不当造成的。他们建议,不妨把中国龙翻译成LONG,而不是DRAGON,由此避免西方人对中国龙的严重误解。

但你只要仔细比对一下东西方的龙,两者确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一,它们都有一个类似蛇的原型;第二,两者长都有四条腿;第三,它们都是宝藏的守护者;第四,西方龙和中国应龙都长着巨大的翅膀。当然,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异,比如说,中国龙是行云布雨的神兽,会从口里喷出大水,而西方龙是喷火和毒液的;另外,中国龙只有一个脑袋,但在《启示录》里的大红龙,却有七个头和十只角,如此等等5。

随着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符号互相传播,中国龙和西方龙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向,也就是向中性靠拢。梦工厂出品的动漫电影《驯龙高手》,神话电影《龙骑士》和《冰与火之歌》等等,其中出现的巨龙,虽然保留了凶悍的表情,但开始接受人类的指导,甚至愿意成为人类的坐骑和朋友。虽然龙在西方完全翻身的时刻还远没有到来,但它的形象正在得到改善,变得更加多样,而不是被禁锢于一个凶恶的面具。

注:

1. 《周礼·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

2. 《离骚》:“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3.《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4.《竹书纪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5.《新约·启示录》:“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他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

朱大可不可言说的秘密(东西方龙的区别)(5)

首部中篇小说集《字造》《神镜》《麒麟》

朱大可不可言说的秘密(东西方龙的区别)(6)

首部长篇小说《长生弈》

欢迎各位网友订阅《文化先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