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十二年的历史真相(长安隋李唐李有何不同)

拜《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所赐,一向坐着冷板凳的北朝史,突然在网络上卷入一个热点。

这个热点源自于剧中人物李必的自我介绍:但我的李却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

李唐十二年的历史真相(长安隋李唐李有何不同)(1)

隋李唐李之说,实际上并不严谨,可能编剧想表达得是,李必和唐朝皇帝不是一家,而是从前朝隋朝过来的李家。

观众可能不会深究,看懂了就行嘛,只管剧情不管历史。然而,这句看似无意的台词,一下子勾连起四个家族、从北朝到隋唐近200年的历史。

这四个家族,分别是李必的祖宗李弼家族、唐朝皇帝的祖宗李虎家族、北周宇文氏皇族以及另一家能真正称为隋李的李穆家族。

这四个家族的兴衰浮沉,基本上反映了北朝至唐朝安史之乱前2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写到这里,笔者作为埋头北朝史十几年的资深老粉,忍不住两手都要颤抖起来。

终于轮到我热爱的那段历史了!

一、宇文氏皇族:北周隋唐200年历史的总枢纽

上述四个家族,归根结底,都绕不开北周宇文氏皇族,李必(历史原型为中唐名臣李泌,下文称李泌)的六世祖李弼,就是宇文氏家族的臣子。

李唐十二年的历史真相(长安隋李唐李有何不同)(2)

北魏末年六镇大乱时,武川镇镇兵宇文泰卷入北魏官军,后来辗转进入关中,逐渐形成一股较为强悍的武装力量,开始称霸关中。

宇文泰在向陇右、河西一带扩张时,遇到当地几股豪强势力的顽强抵抗。

就在陇右形势陷入混乱的时候,两家头脑清醒的豪强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投入宇文氏集团,先后帮助宇文泰拿下了原州(今宁夏固原)和秦州(今甘肃天水)这两个最要紧的大城,通往河西走廊的大路豁然洞开。宇文泰从关中一隅,顿时打开了鼎足而立的大好局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两家豪强,迅速被宇文泰纳入其核心集团。

这两家豪强,一个是辽东李氏李弼,也就是李泌的六世祖。另一个是原州李氏三兄弟李贤、李远、李穆。

与此同时,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也慢慢融入宇文泰集团,成为独当一面的重要将领。

此后不久,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也从南朝逃归北朝,投入宇文泰帐下,凭借武勇能战,被任命为帐内都督。

简单介绍完这几个家族,一个著名的历史概念就呼之欲出了:关陇集团。

这是国史巨擘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概念,从狭义上理解,它最早指的是西魏北周的开国勋贵集团。

这个集团的核心分子,是被称为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鲜卑—汉人复合贵族。

柱国全称柱国大将军,八柱国是西魏(宇文泰操纵北魏皇室建立的国家,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泰)帝国八位军职最高的将领,分别是宇文泰、李虎、李弼、于谨、赵贵、独孤信(隋文帝的岳父)、侯莫陈崇、元欣。

李唐十二年的历史真相(长安隋李唐李有何不同)(3)

其中,宇文泰身份超然,是全军的最高统帅,元欣是元魏宗室的代表,只有职而不掌兵。所以实际领兵的只有六位。

六位柱国大将军之下,次一级的军职是大将军,西魏时代最著名的有十二位,杨坚的父亲杨忠位列其一,也是了不起的勋贵。

宇文泰以高超的手段,将这些或汉或胡的将领聚拢到一起,开创了西魏北周帝国,后来宇文泰之子周武帝宇文邕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宇文氏的成就达于极盛。只可惜天不假年,周武帝暴病早亡,其子周宣帝宇文赟又荒淫无道,在位不足两年也迅速病亡,北周最高权力陷入混乱,最后被杨坚窃取。自知得位不正的隋文帝杨坚,把宇文氏皇族全部诛杀干净,宇文氏一脉完全断绝。

二、李弼家族:忠诚而多福的传奇家族

李泌的六世祖李弼,据《周书》记载出自辽东李氏,六镇之乱时卷入契胡兵中,后来辗转来到关中,在宇文泰的死对头侯莫陈悦麾下。宇文泰进攻秦州,时任秦州守将的李弼弃暗投明,帮助宇文泰拿下秦州。

所谓的弃暗投明,倒不是说两家互相厮咬的军阀谁更有道德优势。而是说,宇文泰无论人格魅力、决断力、威望、名气,都远远强于懦弱愚蠢、好利忘身的侯莫陈悦。

能辨出贤愚,并果断转换阵营,这是李弼的聪明所在。

李弼进入宇文泰核心圈之后,并不以宇文泰高看一眼而沾沾自喜。他绝口不言政治,只老老实实地领兵作战,甚至屡屡不惜以一军主将之尊冲锋陷阵,以不怕死的作风,继续展现对宇文泰的忠诚。

公元537年西魏东魏爆发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在局面打不开之际,李弼和亲弟弟李标率领60铁骑横冲东魏十几万人的大阵,这个让人想想都遍体冷汗的场面,最终成了西魏军取胜的关键。

这个名场面,实际上也正是李弼家族与宇文氏亲密关系的一个缩影。

六柱国中,于谨的后人叛变北周,赵贵、独孤信与宇文氏撕破脸被杀,侯莫陈崇卷入政变被杀,李虎则始终与宇文泰貌合神离。唯独李弼一族,始终不离不弃。

李弼之子李辉是宇文泰的女婿,被委以监控元魏宗室的重任,终西魏北周之世,一直处于受重任、受信任的位置。

北周亡后,李弼的曾孙李密入隋,由于隋朝表面上实行保留北周爵位的政策,李密得以继续承袭蒲山郡公的爵位。

然而由于李弼家族对宇文氏深厚的政治感情,李密被隋文帝刻意排斥冷落,到了隋炀帝时代,李密已沦落到与普通百姓无异了。这也是他甘愿加入杨玄感之乱反对隋朝的重要原因。

李密后来加入并领导瓦岗军,失败后投降唐高祖李渊,最终不免于被诛杀。在隋末大乱的怒潮之中,许多由北朝入隋的大家巨族或被政变吞噬,或被战乱毁灭,但李密家族并未因此遭到灭顶之灾,其宗族子弟大多幸存下来,最终有了李泌这一辈的兴起。

李唐十二年的历史真相(长安隋李唐李有何不同)(4)

自6世纪中叶李弼显名于陇右,到8世纪中叶李泌封侯,200余年历三朝而不衰,可以说大半原因是李弼开了个好头,既靠努力自存,更靠良好的政治声誉。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出场自带一顾傲娇之气,自立于李唐之外,其实是200年深厚的家族底蕴在支撑。

三、李虎家族:郁郁而终的唐太祖

李虎也是武川镇兵出身,虽然自称是西凉李氏出身,但在李虎一辈却是实实在在的破落镇兵。

李虎与宇文泰原来都是贺拔岳的部将,贺拔岳是谁,这里就不多解释了,涉及的源头又要说很远。贺拔岳在平凉被刺杀后,军中群龙无首,李虎立即远赴荆州,要请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来接管部队。

但远水不解近渴,在赵贵的拥戴下宇文泰抢占先机成为统帅。李虎历尽艰辛返回关中,已是江山变色,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服,仍然不得不忍着恶心屈事于宇文泰。

关陇集团的形成过程,伴随着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其余五位柱国大将军,都多多少少在战争中有所贡献,唯独李虎,多次被委以留守的任务。

李虎去世后,宇文泰又打破兵权父死子继的老规矩,表面上抬出来一个叫元子孝的西魏宗室接掌李虎的军权,但这个花瓶柱国并没有拿到一兵一卒,李虎原管兵马都由一个叫阎庆的实际掌控了。阎庆是谁,宇文泰的姻亲(宇文泰长兄的外侄,阎庆的儿子阎毗后来还亲上加亲,娶了周武帝的女儿清都公主,就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母亲)。由此可见宇文泰对李虎猜嫌之深。

这直接影响了李虎后人对北周的感情。

李虎孙子李渊娶了宇文泰的外孙女窦氏(父亲窦毅,母亲北周襄阳公主系宇文泰之女),也就是唐朝太穆皇后窦氏。

李虎的遭遇,也连带着其亲家公窦毅对宇文氏皇族有了距离。

杨坚篡北周之权时,窦氏痛哭流涕,说我恨自己不是男人,不能去给舅舅家报仇雪恨。其父窦毅吓得连忙捂住她嘴说:别乱说,会灭族。

女尚如此,窦氏家族的男人们却慑于杨坚的威势,没脸没皮地帮助杨坚消灭北周宇文氏。宇文泰选窦毅这个女婿,眼瞎的不轻。

唐人令狐德棻作《周书》,把宇文泰的几个白眼狼女婿合为一传,指名道姓地数落了一顿几个吃里扒外的王八蛋女婿,说要不是他们几个屈膝事敌,杨坚能不能篡夺北周还在两说。

窦毅也在此传中,但碍于唐朝皇家的面子,令狐德棻并没有点名骂窦毅。然而不骂更胜似骂,唐太宗并没有让令狐改掉这个列传,大概也是打心眼里看不上隋朝,以及那些背主事敌的二臣。

四、李穆家族:从救命恩人到反国二臣

真正能称为隋李的,应该是原州李氏,特别是活到了隋朝的李穆家族。

李穆,原州李氏三兄弟的老三,宇文泰开拓陇右局面的关键功臣。

宇文泰为酬谢李氏兄弟的功劳,任命李家世代掌管原州。两家关系非常亲密,到什么地步呢?宇文泰的四子宇文宪、五子宇文邕,幼年时代一度寄养在李贤家,这就不仅是政治盟友的关系了。

过了十几年,老二李远的儿子李基娶了宇文泰的女儿义归公主。李基后来还成了宇文泰儿子周闵帝的心腹,可谓是累世通交了。

李穆本人与宇文泰更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别想多,是恩义,不是别的。

538年东西魏爆发河桥大战,宇文泰在阵上,战马中了流矢受惊,宇文泰落马,被几个东魏兵追上。危急时刻李穆赶到近旁,大声斥骂宇文泰怎么没跟上主将,东魏兵以为宇文泰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小兵,便舍之而去,李穆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宇文泰骑,这才脱离了危险。

宇文泰因为这场救命之恩,赐李穆免死铁劵,免其十次死罪。又给李穆家所有子侄、女儿连同亲家都给予厚赐。

后来李远的儿子卷入政变,父子都被权相宇文护诛杀,李穆虽受牵连但只是短暂地免去了官爵,后来很快就恢复了。李穆甚至还做到并州总管,手下掌握着精锐府兵。

并州是原北齐军事首都,地位相当重要。要地配以精兵,周武帝如此看重李穆,应该能把李远一家被杀的仇揭过去了。但到了北周末年,当杨坚篡政时,李穆非但一点也不顾念与宇文氏的旧情,还主动帮助杨坚消灭了尉迟迥。

尉迟迥是谁?北周旧臣,当杨坚篡政时,他起兵讨伐杨坚,力图恢复北周。尉迟迥起兵本来尚有胜算,但因李穆在尉迟迥的侧后牵制进攻,最后归于失败。

入隋后,杨坚把李穆遵为开国第一功臣,不仅保留了他和家人的全部爵位,还升其为太师,赏赐恩遇相当隆重。

然而人在做天在看,李穆的变节行为,不仅令他在史书中备受指责,更是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了后人的命运。李穆的儿子众多,但是家教似乎不好,后代儿孙争名夺利闹窝里反。

李穆死后,由于他的长子先他去世,爵位例由长孙继承,但李穆另一个儿子李浑利欲熏心,为继承爵位不惜雇凶杀人,刺死李家长孙。他虽然最终继承了爵位和财产,但后来又因分赃不均,得罪了隋炀帝的心腹宇文述,宇文述进谗言诬陷李浑意图谋反,最终做成冤案,李氏家族全部处死。李穆一族绝后。

四个家族的简史回顾,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简述其概略。然而对比几个大家族的浮沉亦看出,为善的家族虽然不一定活得长久,但是活得长久的必然是为善的。如李泌者,正此谓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