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领导力打造强大的团队(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建立领导力)

本文字数4844,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探询式领导》

本书作者迈克尔·马奎特(Michael Marquardt)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人力资源开发和国际事务教授、高级领导力发展项目负责人。他同时也担任国际行动学习协会(WIAL)主席。

马奎特博士在领导力、学习、全球化和组织变革领域著有24本专业书籍和100多篇专业文章,由于他的伟大成就和领导能力,马奎特博士获得了很多奖项,包括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颁发的年度"最佳国际实践者奖"。

本书揭示了提问的惊人力量,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正确有效的提问来建立领导力,激发团队创造力,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以及通过提问来帮助我们改善与其他个人、团队以及组织之间的工作模式。

如何培养领导力打造强大的团队(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建立领导力)(1)

01、提问的力量

优秀的领导者做事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般喜欢什么样的领导者呢?有一种领导方式是,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下属,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列出详细步骤;另一种领导者,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你,比如会问你,这件事情你怎么看?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呢?

也就是说,他会向下属提问,直到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为止。那么这两个领导你会喜欢哪个呢?有的人会说,肯定是第一种啊,简单直接,都不用自己想,直接问题领导多好。第二个领导啥事都推给别人,不能快速给出指导,那就是缺乏领导力的表现。

如果你是这么想就错了,因为作者认为,一个经验丰富而且能够直接给员工指导的领导,反而并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因为第一种领导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形象很高大,决策很英明,这种领导方式短期来看是有效的,长期来看却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1、命令依赖症和答案依赖症

从领导的角度看,总是这么做会让领导患上“命令依赖症”,认为自己就是给员工提供答案的角色,而这样使领导总是处于救火的状态,无法真正履行领导的全局统筹责任;而且,当领导总是习惯于直接给员工答案,那么他就很难发现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从而让解决方案埋下隐患。从员工的角度看,一方面,领导把问题答案都给了,那么员工就会患上“答案依赖症”,慢慢地就丧失了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动力,进步就会很慢。

2、失去工作主动性

员工在这种情况下也会逐渐失去工作主动性。他会想,领导的经验很丰富,能力也比我强,我能想到的问题领导肯定能想得到,我想不到的问题领导也能比我想得到,那么我只要听领导的安排,把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我不需要想更多的事情。所以,一旦领导养成了总是命令,而不是提问的工作习惯,那么,无论对领导和员工而言,都是很糟糕的工作方式,对组织的发展也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比如,大家熟知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其实也并非全是意外。事实上,这艘船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就有设计师和造船工人对船体的结构提出过疑问,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当着领导的面说出来。而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总统会议上决定要派人偷袭古巴的时候,现场有专家认为偷袭计划非常不完善,但是也没有人敢说出来,结果导致美军1400多名入侵者寡不敌众,1200人投降,剩下的全部阵亡。

团队成员中明明有人发现了,察觉到问题,但是却没人敢于说出来,从而导致灾难的情况其实非常多。为什么没人敢说出来呢?就是因为领导没有能够在团队中建立提问、了解情况的机制。

所以,这种坚持什么都由自己做决策才是好领导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即使能力再高的领导者,也有自己的经验局限。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在一线发生的,作为领导者要处理很多管理的事情,往往就不了解一线的情况,所以去处理,去做决策的时候就带有更大的风险。有时候明明好的解决方案就在你的团队当中,但你却永远不知道。

多提问题、多质疑已经成为21世纪领导者走向卓越、获得成功的关键。被公认为20世纪领导力大师的彼得·德鲁克指出,过去的领导者或许只需会下达命令、给出指示即可,但是毫无疑问,未来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提出问题。

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组织面临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复杂,没有人能够独自一人就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和信息。戴尔公司的创始人和 CEO 迈克尔·戴尔就非常重视提问的价值。他说,多问问题是打开通往新想法、新观点的大门,最终能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因此,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不要再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经验来命令式地管理团队,而要更多地关注你的同事、你的团队成员,用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大家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02、如何提出好问题

那怎么样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呢?什么是好问题呢?在作者看来,一个好问题它应当是一个有效的问题。事实上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效问题,一种是无效问题。而大多数人提出的问题常常属于无效问题,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去能问题。

1、去能的问题

哪些问题是无效问题呢?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在工作中项目进度没有如期完成或者工作失误的时候,就会有人向你提问:你为什么没赶上进度?这个项目存在什么问题?谁拖了后腿?你怎么连这都不懂?这种问题就是无效的问题,当我们听到这样的问题时,会感到紧张、焦虑,想要立刻证明自己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可能提问的人真的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没别的意思,但是听的人却感受到了是一种指责、是一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成员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我们听不到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就更谈不上和他们一起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2、赋能的问题

那怎么样才能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呢?作者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那就是看看你的问题究竟是赋予人能量还是在消除人的能量。赋能还是去能,是判断问题是否有效的关键。

去能的问题就是打击了别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的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那么什么是赋能的问题呢?赋能性的问题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从而有助于培养下属的责任感,以及对问题解决结果负责的精神。

比如,领导让你负责一个项目,领导想知道项目进展,这个时候赋能的问题是:到目前为止,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感觉?到目前为止,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完成了哪项工作?你想让这个项目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这些目标中,你觉得哪一个最容易实现?哪一个最难实现?如果你能实现所有这些目标,能给我们的客户带来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公司、我们的团队和你个人带来什么好处?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什么?为确保成功,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一个赋能的有效问题,能够让人产生积极的心态,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假如你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或者是一个团队中的成员,在遇到项目延期或者工作失误的时候,就不要去问为什么进度没完成,这些去能的无效问题,你要问赋能的问题,比如:你觉得现在项目遇到的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在哪里?在制定此前这个方案的时候有没有困惑?你觉得接下来的工作哪一部分最容易实现,哪部分不太容易实现?你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团队需要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听到这样的问题,员工很可能就会调动自己的热情,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也更能够坦诚地去交流问题。作者说,很多时候,好的问题还能够增进你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当员工或同事遇到问题来找你的时候,不要着急着回答,你可以尝试用作者推荐的这三个问题来处理。

第一个问题是: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这种提问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提问的人感受到了你的尊重,另一方面,这个问题也在促使对方理清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很多时候,人们需要的只是希望领导能够支持自己去实施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做?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鼓励员工和同事,自己寻求解决方案。人们往往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或者解决方案。

第三个问题:别人会怎么做?比如你的竞争者会怎么做?你的领导会怎么做?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员工和同事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更好的答案自然就产生了。

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带着问题来找你,你提了这三个问题之后,员工自己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自信而又充满动力地去解决问题了。这三个问题就是一组典型的赋能好问题。当然,有时候你面临的情况可能确实很棘手,比如你的问题可能会伤及一些人的面子或者可能让别人很不舒服,这时候你可能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提出一个能够给别人能量的问题了。

作者说,如果很难办你就坚持一个原则:坦诚。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问题是否合适,那就真诚地向对方坦白。你可以如实地说,“我不知道该怎样问你这个问题,我不确定是否合适,但是我真的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次工作的失误。”这样的问题,能够缓和对方地抵触情绪。同时,你的坦诚也应该尽最大努力让对方感受到,你是想和他一起面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团队成员有勇气面对挑战和困难。所以说,能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03、如何让提问发挥真正的作用

作者说,虽然探询式领导的核心环节在于提问,可是要让提问这件事情发挥真正的作用,还需要注意两点。

1、积极倾听

彼得·德鲁克等人指出,沟通中最重要的是要听出对方没有说出来的内容。很明显,这需要仔细地去倾听。如果你想从提问中获得最多的信息,高效地倾听技巧非常关键。

作为领导者,你能够采用很多方法来表示你在认真倾听并关心你的提问对象:提出问题后稍作停顿,让对方能够有时间思考、组织语言并回答。一旦你提出问题后,要认真倾听。进行平稳的目光接触,并点头表示鼓励;注意“冰山技巧”——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以及对方暗示愿意贡献更多信息或想法的含糊措辞。

只有能够去倾听别人的想法,才能让自己的问题更有效。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的,“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听出对方没有说出来的内容。”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和员工合作的时候,不要急于打断他们或者直接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要仔细倾听员工,为员工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这就是积极倾听的力量。

2、采取后续行动

为什么采取后续行动很重要呢?那是因为每一个坦诚而深刻地回答了我们问题的人,其实都有权利知道我们会怎么样处理他们提供的信息。

如果我们提出问题,但之后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的话,那么很快就会让别人认为自己是缺乏诚意和不可信的,迟早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一旦你在员工中有一种只是走走过场提问的印象,那么下一次你就听不到真正的意见和回答了。

作者引用了一位企业家的观点:“在别人回答之后采取进一步行动,是对回答者的一种回报”。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反馈,并采取后续行动,让他们看到自己回答所带来的好处。

比如,美国海军有一位舰长叫迈克尔·阿布拉肖夫,迈克尔·阿布拉肖夫在美国的最新式军舰之一本福德号上担任舰长,在他任职的20个月当中,本福德号只用了预算的75%,为海军节约了140万美元。而与此同时,他的战舰各项作战指标达到了太平洋舰队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通常而言,一个战舰的部署训练周期要52天,而他的官兵却只需要19天。一般来说,有三分之一的新兵在服役的第一个阶段还没有结束就会离开,第二个阶段只有54%的人能留下来,而阿布拉肖夫的舰队上100%的官兵继续参加了第二个阶段的训练。除此之外,他的舰船上,下属官兵晋升比例是海军平均值的2.5倍。

如此惊人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按照阿布拉肖夫自己的说法,他所做的无非就是不断提问,认真倾听,根据大家的信息采取行动。阿布拉肖夫舰长上任的时候却没有颁布任何命令,他反而跟舰艇上300名官兵的每一个人都进行了15到20分钟的面谈,面谈中他都问三个问题:

第一,你喜欢这个军舰上的哪一点?第二,你最不喜欢哪一点?第三,如果可以的话你希望做出什么样的改变?通过这样的提问,舰长意识到过去已有的作业流程其实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他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每当有军官或者水兵来找他,希望他批准某件事或在某个文件上签字的时候,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一旦大家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舰长就真心地采纳大家的意见,迅速地改变流程,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意见受到了格外的重视。

如何培养领导力打造强大的团队(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建立领导力)(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