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硬笔书法(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硬笔书法(秦时明月汉时关)(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 · 王昌龄

王昌龄 ,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现太原市),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号称“七绝圣手”。他的这首《出塞》曾被人们评价为唐代“七绝”之冠。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的征夫仍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还健在,绝不允许匈奴南下的牧马度过阴山。”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良将守边、保家卫国的渴望之情是何等之迫切和强烈。

《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李白借乐府旧题曾创作了著名的《关山月》五古诗,它也是通过对关、山、月三种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而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诗,更独辟蹊径,简明扼要,开创了“关山月”边塞诗的新境界,可谓是“一绝冠千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但秦朝只传了二世即被汉朝代替。而从秦汉开始,戍边(特别是西、北方向)就成了朝廷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关隘巍巍,长城连绵,冷月照边关,从山海关到玉门关,记载了多少惊天动地的战争风云,埋葬了多少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传颂着多少民族英雄的忠勇神奇。可以说,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历史,始于秦汉。

秦皇汉武,一代枭雄,为了中华帝国的长治久安,他们曾把两千多年前北方的历史天空搅了个天昏地暗,直至引起了一场世界民族大迁移,余波推向了地中海边。此后,万里长城,雄关要塞,沙场点兵,战马嘶鸣,在祖国西、北两个方向,演绎了一场又一场金戈铁马的悲壮故事,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帅名将,巩固了一座又一座的雄关要塞。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唯有一弯晓月,闲看烟云,冷眼千秋。

在祖国北方绵延万里的群山峻岭间,舞动着一条神奇的飞龙,它就是从宇宙俯瞰地球唯一可见的人造地标——万里长城。在这横垣万里的长城上,耸立着13座雄关,分别是: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偏头关—雁门关—娘子关—杀虎口关—嘉峪关—阳关—玉门关。而在这些关口的背后,沉淀着一段段战火纷飞的故事,它们随着岁月的流逝,已逐渐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淡出了历史的记忆。

王昌龄生于盛唐时期,死于“安史之乱”之中,从这个客观存在的史实结果来看,就很能说明当时诗人的这种预感或担忧是非常合理的——不仅是“大唐盛世”止于“胡马”的那一场“安史之乱”,王昌龄本人也葬身于叛乱之中,显然,诗人被一“诗”成谶了。如果说,王昌龄的“被杀”还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的话,那么,“胡儿”安禄山的反叛,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可惜的是李隆基当年“没有看懂”王昌龄这首诗。

从历史上看,自秦汉至盛唐以来,来自西北方向的危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天然的“游牧优势”,以及它对中原腹地农耕文明下“物华天宝”的觊觎贪婪。这一“结构性”危机一直被延续到近代,直到中国的“农耕文化”弱化和工业革命兴起。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大汉族”为核心的王朝,不仅被“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所分裂,还被“辽金蒙满”两次“灭国”,堪称教训深刻。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多年中,尽管危险始于“鸦片战争”,皇城毁于“八国联军”,惨烈甚于“抗日战争”,但不可否认的是,北方领土的大面积丟失,直接导致了“秋海棠”变成了“大公鸡”,这应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最刻骨铭心教训。每当我们站在中国地图前时,总让人对“巩固北疆”有一种特别的历史使命感,总让人对岳飞的《满江红》顿生敬意,总让人油然而生无限的惆怅、无尽的茫然……

“秦时明月汉时关”,穿透浩浩渺渺的历史长河,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几经坎坷,绵延不绝,可歌可泣,叱咤风云,在有形的关塞与无形的意志合力之下,它完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传承,让中央帝国至今仍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傲视群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经历了无数次边关征战的烽火锤炼,重复了无数次抵抗侵略的浴火重生,奏响了无数次维护一统的大风悲歌,可谓西风烈马,壮怀激越,岁月峥嵘。

“秦时明月汉时关”,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把巩固国防的战略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两弹一星”成就辉煌,“陆海空天”齐头并进,“边境危机”果断出手,用实力支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蔚蓝天空,确保了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昌盛。人民解放军就如一道铁打的万里长城,守卫着祖国东南西北的各个边塞国门,守卫着共和国的每一寸国土,每一片海洋,每一座岛礁。

“秦时明月汉时关”,新时代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美国“一超独霸”的难以为继,多极世界的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互交织,利益碰撞,挑战与机遇并存。值此历史关键时刻,国家能拥有一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来捍卫和平,更显得异常重要。令人惊喜的是,随着“航母服役”,“大驱巡洋”,“20腾空”,“东风镇邦”,我国的铜铁长城已矛尖盾利,敢于打败世界上任何一支犯吾中华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中华历史的经验总结,它在警示着人们国土防卫之要旨;这是跨越时空的雄壮呐喊,它在唤醒人们固国安邦之警觉;这是民族精神的不朽传承,它在激励人们捍卫和平之斗志。当然,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所有“龙城飞将”们,泱泱中华正以它从未有过的豪迈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央,雄心万丈,继往开来,而“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文化积淀,正伴随中华民族开创新的时代,再铸辉煌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