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纪实故事(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乡村振兴纪实故事(讲好乡村振兴故事)(1)

鹳雀是水鸟,也是候鸟;外形像鹤,也像鹭;脾性安祥而机敏,常以树梢为巢。民间视之为高雅与吉祥的飞禽。

300多年前,闽东沿海连江县有一支黄氏族人,不堪倭寇侵扰,仓皇北徙,一路跋山涉水,精疲力尽,傍水歇息,忽见鹳鸟翔集,或信步小溪觅食,或驻足高岩望风,或栖息树梢养神,形态优雅,鸣声婉转。黄氏族头四下眺望,此地依山望海,林茂地广,溪流潺潺,前有小山冈如鹳鸟展翅,后有百辟岩高耸入云,分明是一块福地,于是决定择居于此,取名“鹳里”。

这个鹳雀古村即现在的福安市甘棠镇观里村。为何“鹳”变“观”呢?缘于上世纪70年代,该村黄会计经常为村人开证明、打报告,嫌“鹳”字笔画太多,书写麻烦,便改成谐音字“观”,还美其名曰:“纵观千里”。久而久之,就成了观里村。

乡村振兴纪实故事(讲好乡村振兴故事)(2)

观里村民新居

观里村现在的交通条件实在好。前些年高速公路沈海复线建成,驱车从甘棠互通口下,一个转弯,高架桥好像专为观里村架设的迎宾门,桥下被开辟为规整的停车场,即是村入口,也是“观里革命老区纪念园”的入口。

老区纪念园林木青翠。2021年的一场秋雨初歇,园林景观愈加清新。我们采风团成员缓步走向纪念碑,颂读碑文:”1933年,中共(福)安(宁)德边县委于此成立,翌年改为安德县委,并建立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开展革命斗争。因敌重兵围剿,1935年6月安德县委转入地下,且迁他处。前后凡三冬夏,观里村民众为革命历尽磨难,奋勇不屈……“

乡村振兴纪实故事(讲好乡村振兴故事)(3)

老区纪念园

“该园建于2004年,那一年正是纪念闽东苏区建立70周年,福安市老区事业发展促进会牵头兴建的。”薛细康君为我们解说。

薛君现在身份是观里村指导员。2019年,宁德市委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作为宁德市农业局副局长的薛君,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来到观里村,指导乡村振兴工作,一呆已近三年。

薛君带领我们攀登“安德公园”。公园建在百辟岩一处占地4000亩的生态林和茶园、果林之中。百辟岩是宁德(蕉城)与福安的界山,古时颇具名气,据地方史料记载:“宋少帝航海入闽,集勤王之师于此因出名。”有地方学者论证,昔文天祥护送少帝南撤,曾航海入闽,驻兵白辟岩。上世纪30年代,中共安德县委成立前后,百辟岩是红军打游击的根据地。而今,一条红色木栈道与花岗岩石阶相间,沿着溪涧攀援而上,长达3000多米,沿途有红军亭、红军寨、红军瀑、红军洞等景点和遗址。徒步其间,空气清新,时时可品咂到负氧离子滋味。最是喜欢,密林深处,红军洞紧挨着溪涧,瀑布就是一道水帘,飞花溅玉,作金石之声,仿佛在弹奏一曲激荡人心的游击队之歌。

乡村振兴纪实故事(讲好乡村振兴故事)(4)

安德公园

穿越芭蕉林与脐橙园,村民主任顺手摘下几个脐橙,果大皮薄,颜色青青,虽未熟透,但汁多肉嫩,口味特佳。薛君说,去年搞了个采摘节活动,游人如织,那可是热闹。

伫立半山腰观景台,观里村全貌尽收眼底。依山处是一片古厝,乌瓦青砖,飞檐翘角,厚重沧桑,古韵悠悠。沿溪畔是103幢连排别墅,坡顶蓝瓦,白墙亮窗,罗马柱大阳台,颇有现代欧式风格。一个村庄古韵新风,泾渭分明,却也相映成趣,不禁让人想起建筑大师梁思成理:保护旧城,另建新城。或许,正因为观里村有着这种保护传统文化意识,2018年,该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全村17座清朝古厝都得到有效保护,修旧如旧,古色古香。陈氏古厝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规模最大。相传那年上梁日,东家请来几十个亲朋帮忙,大家见厝坪上的石柱础纵横密布,戏曰:就像燕窝里的鸟屎,密密麻麻,数也数不过来。大厝雕梁画栋,轩廊花窗,尤是青砖大门,做工精细,门楣镌刻着“凤鸣朝阳”四个大字,对联“禹甸山河旧,尧天雨露新”,历经风雨,依然清晰如昨。

乡村振兴纪实故事(讲好乡村振兴故事)(5)

陈氏古厝

古厝中有5座是红色旧址,即中共安德县委、安德县苏维埃政府、红军独立营等旧址,而今都修缮整理,呈现原貌,让后来人踏入百多年前的古厝,触摸80多年前的物件,聆听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

中共安德县委旧址紧挨陡峭山岭,坐落于全村最高处,视野开阔,进退自如;门前的古楹联“天将化日舒清气,室有春风聚泰和”,似乎在诠释当年革命者的胸襟。那一年,叶飞、曾志、阮英平等一批英杰,促膝筹划在微微松脂火下,曾几何时,星星之火燎原于闽东大地。1933年11月初,在这里召开了福安中心县委执委扩大会议,即后来载入闽东革命史册的“观里会议”,为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奠定了思想、政治、组织、军事基础。

乡村振兴纪实故事(讲好乡村振兴故事)(6)

安德县委旧址

有一天,老厝三兄弟迎来叶飞率领的一批革命者,晚上睡觉房间安排不够,曾志对着大嫂陈妹嫩耳朵悄悄说:我到你床上挤挤。妹嫩吓一跳:你是男人,怎么可以?曾志笑曰:你莫担心,我也是女人,只不过为革命女扮男装而已。一笑释怀。

陈妹嫩后来成了曾志救命恩人。有一天,曾志遇到国民党下路队兵丁追击,急匆匆跑进古厝,被陈妹嫩一把拉住,塞入茅房间,古厝侧门打开,恰好将茅房间遮掩得严严实实。追兵赶到,妹嫩身靠侧门。追兵问:看到一个红军跑进来了吗?妹嫩答:好像看见一个人从门前台阶岭跑到后山去了。诈得追兵远去,曾志化险为夷。

1998年4月,作为观里村人女婿的林山森先生,到北京参加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研讨会,受岳父母(原苏区老接头户)嘱托,前往曾志家中拜望。曾老对当年安德县委所在地记忆犹新,深为怀念。而今,这些相片和老房东回忆录镶嵌展框中,茅房间、会场、厅堂、寝室等旧景重现,让参观者身入其境,感受颇深。

安德县苏维埃政府门前有两口井,建于清嘉庆年间,一为圆形,一为弧形,称“日井和月井“。至今井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当年军民共饮一井水,而今名曰”红军井“。

红军队伍撤退时,登上台阶岭,走进百辟岩,乡亲们挥泪送行,后称台阶岭为“红军岭”,称走进深山的小路为“红军路”。

走进古厝片区,处处可见红色景物,体验红色根脉的密集和旺盛;而走进别墅新区,沿溪眺望,绿色茶园千姿百态:这里几百亩茶园竟然孕育着几十种茶苗,可不“千姿百态”吗?

薛君毕业于农业学院,又在农业部门工作几十年,深谙茶产业的知与行。他介绍:观里村有种茶和培育茶苗的传统,共有茶园460亩(户均一亩多),近些年,又发展新品种茶苗繁育280亩,育有福鼎大白、福鼎大毫、龙井茶、安吉白茶、金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一系列优质茶苗,很受市场欢迎,今年福鼎大白和大毫茶苗,价格很好,每株售价达0.5元。村民仅茶苗一项,年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6万元。

观里村茶苗产业带动了毗邻5个村,于是,甘棠镇聘请薛君牵头,创办了甘棠镇茶苗大棚繁育基地,目前,已发能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茶苗大棚繁育基地。

乡村振兴纪实故事(讲好乡村振兴故事)(7)

观里大棚茶苗园

观里村距海湾不过几里地,依山傍海。甘棠镇是全国著名的民间船舶拆解、修造、贸易基地,观里村有150多人从事这蓝色产业,绝大多数人成为船舶修造业的能工巧匠。

傍晚返程,中巴驶上高架桥,回首眺望观里村,烟雨迷蒙,村庄若隐若现,不禁赞叹:鹳雀故里,红色村庄,春秋代序,精神长存,乡村振兴,共绘丹青。

作者简介:唐颐,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福鼎市委书记,宁德市委副书记等。目前已出版《树犹如此》《二十八个人的闽东》《闽东纪事》《山水有道》等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