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特征和象征意义(春联的起源和寓意)

图文/梅亦风清春联”表达了人们在新的一年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人们心中的祝愿和愿景用工整、对偶、精巧、简洁的文字抒写出来描绘时代大好前景,抒发心中美好愿望,春联用中国的文学特有的形式,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春联的特征和象征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春联的特征和象征意义(春联的起源和寓意)

春联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图文/梅亦风清

春联”表达了人们在新的一年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人们心中的祝愿和愿景用工整、对偶、精巧、简洁的文字抒写出来。描绘时代大好前景,抒发心中美好愿望,春联用中国的文学特有的形式,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探究春联的起源,相传是五代后蜀主孟昶首创,公元964年除夕孟昶题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么,“新桃”和“旧符”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现在的“春联”。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过年就有在大门两侧悬挂桃符的习俗。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书降鬼“神荼”、“郁垒”的字样。“正月初一,桃符着户,为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宫廷中,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古人称春联为“桃符”。

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春节贴对联,明朝建国后,下令春节期间。传说他在过年时微服私访,发现有一家没有贴对联,就进门问主人为何不贴对联,主人说;我们家没有会写字的人,又错过了领取官府发放的对联,所以就没贴上。最喜爱对联的朱元璋,马上表示要给这屠户写副对联,于是命令左右备纸笔,挥毫落墨,落笔有句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于是这就成了后来所有屠户家的对联了。当时的文人也把题写对联当成雅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对联犹如唐诗一般兴盛 ,出现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春联也在历史变迁中,辗转传入越南、新加坡、朝鲜、日本等国家。如今这些国家依旧保持着贴对联的习俗。

梅亦风清今日题写对联如下:

1、细雨一堤烟柳绿

春风十里桃花红

2、爆竹一声辞旧岁

梅花万朵报春归

3、玉燕衔春风拂柳

金猪拱福鹊登梅

4、四海五湖同贺岁

千门万户共迎春

5、盛世家业盛

华庭亥春兴

6、福到神州万户

春满华夏千家

7、红日蒸蒸处处染画意

春风暖暖缕缕送诗情

——梅亦风清 己亥桂月作

第一图为:桃符钟馗

梅亦风清绘画作品

梅亦风清书法作品

梅亦风清(赵军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