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哪一集被授予上将(韩先楚两次回乡)

故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割舍的,韩先楚也不例外。

韩先楚哪一集被授予上将(韩先楚两次回乡)(1)

他两次回乡,都情难自已地流下眼泪,在他回乡途中发生了啥?

第二次回乡

1981年10月29日,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韩先楚回到了离开数十年的家乡,红安县新建公社高楼生产大队吴家嘴村。

韩先楚14岁加入家乡的农民协会,随后跟着共产党四处征战,一直没有机会回家乡看望。

即便在战场上他铁血虎胆,气势如虹,但是他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只是这一面很少人见到过,他只在家乡才表露过。

韩先楚欢欣雀跃地跨上了吴家嘴村的路。

从县城到吴家嘴大概20公里的路程,韩先楚和随从人员同坐一辆面包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

以前坐车,韩先楚都是坐在后排中间,警卫员在前面与司机并排坐。

但是今天却不一样,韩先楚不顾警卫员的劝告执意要坐在前排,说是视野开阔,能看到家乡的山水风景。

一路上,那山山水水触动了他心底里最柔软的情怀,往事在脑海里呈现。

从红安县城一出发,韩先楚就显得尤为激动,一路上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说个不停。

和之前作战打仗,运筹帷幄的样子判若两人,警卫员们还是第一次见到韩先楚这个样子。

“我告诉你,孩童时候,我给‘六裁缝’家放牛,还带头和邻村的孩子打架。

因为太过调皮捣蛋,上学的时候,总是上佛龛、闹祠堂,结果私塾先生陈善初一气之下当众打我板子...”

韩先楚还讲到在孝感花园的一次战斗中,姐夫田长松是如何被白匪用刀捅死的。

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童年的玩伴还在不在,家乡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汽车到了村口后,韩先楚第一眼看到了那一汪水塘,紧接着是熟悉的山峦,和村口那棵大枫树。

这么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就连大枫树也显得更加苍老。

吴家嘴是一个占地面积没有多大的小村庄,当听到汽车的声音后,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像是得到消息一般,一下子都围在村口,想要一探究竟。

韩先楚也急忙让司机停下来,他下车与乡亲们亲切地打着招呼。

再一次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韩先楚也是感慨万分,在乡亲们的簇拥下,他向村子走去。

韩先楚哪一集被授予上将(韩先楚两次回乡)(2)

突然间,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太太急匆匆赶了过来,她不顾年迈,拼命挤开人群,还一边往前挤,一边哭着喊:“祖宝!祖宝!”

这么多年了,自从韩先楚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人喊过他的乳名,韩先楚循着声音在人群中望来望去。

那位老太太也挤到人群中最前面,韩先楚看着老太太的脸,稍微愣了愣,急忙迎上前。

他激动地抓住老人的手,停顿了许久才说出一句:“秀姐!”然后便再也说不下去了。

昔日那个瘦瘦小小的男孩子如今长成了司令员,而秀姐则从容颜姣好的姑娘变成了农村老太太。

一切如梦般虚幻,但又是那么真实,知道内情的人看着这一幕,都为他们感动。

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落,韩先楚也因为太过激动,哽咽着半天没说话。

老人家也紧紧抱着韩先楚,用泪水诉说着这50多年来的离别之苦。

这位老人家是谁?与韩先楚有什么关系呢?

童年的经历

韩先楚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生活在艰苦岁月中,为了谋生,他吃过许多苦头。

三岁的时候,母亲因为生育孩子,身体虚弱,患上了产后风,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

父亲虽然悲痛,可也不得不承担起养育家庭的重担,到地主家里给人家当长工。

父亲常年为工作奔波,赚来的钱也只能勉强让几个孩子吃上饭。

为了减轻生活压力,父亲将韩先楚的姐姐韩先敏送去给人家当童养媳。

自从姐姐嫁人后,韩先楚的生活一日不如一日,12岁那年,父亲也因为病重不治去世。

没了父亲的照顾,韩先楚过着如同乞丐一般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着实可怜。

好在村子里有一个叫“秀姑娘”的女孩心地善良,经常给予韩先楚帮助。

虽然秀姑娘和韩先楚非亲非故,但是她将韩先楚当成亲弟弟一般看待,处处呵护他。

在那个年代,农民们自己也不富裕,秀姐担心冻着饿着韩先楚,好不容易弄来点粮食都先给韩先楚吃。

韩先楚寂寞的时候,秀姐会给他唱山歌解闷,衣服破了,也是秀姐在微弱的灯光下为他缝缝补补。

韩先楚哪一集被授予上将(韩先楚两次回乡)(3)

有了秀姑娘的周济帮助,再加上姐姐的帮衬,韩先楚总算生活还能过得去。

自那以后,韩先楚就和秀姑娘亲如姐弟,韩先楚在外打仗也时常惦念着秀姐。

对韩先楚来说,秀姐就是他生命里的一束光,没有了她,就没有现在的自己。

韩先楚拉着秀姐的手向村子里走去,就像当年弟弟拉着姐姐的手回家一样。

秀姐已经76岁,身体还算硬朗,一边拉着韩先楚的手,一边问:“祖宝,你这些年还好吗?”

这个时候,一位老汉扯着嗓子大声喊着:“祖宝,你这当了大官,不认识人了!”

人还未到,声音先传了过来。

韩先楚仔细看了看,原来来人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他笑了笑,说:“陈尊友!”

好友相见,韩先楚激动地上前就是一拳,还上下打量着这位多年不见的兄弟。

只见老汉年龄约70多岁,10月的天气,他头戴一顶毡帽,身上只披了一件破棉袄,下面穿着一条单薄的裤子,裤脚高高卷起,露出他脚下的一双破草鞋。

韩先楚看好友如此打扮,不禁乐了,打趣地说:“陈尊友,你这怎么搞的,几十年过去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

陈尊友装出一脸埋怨的样子说:“你这大官怎么当的,都50年过去了,还让我如此穷!”

这话一出,韩先楚竟然哭笑不得,顿时百感交集。

这就是多年的好兄弟,见面先损上一损,然后一个拥抱足以说明一切。

没过一会,儿时玩伴闵永进、陈尊棋、吴少洲、韩志聪都听说消息,急急赶来,

几个人嘘寒问暖,又是一番热闹,几十年没见,他们有好多话要讲。

男女老少,上百口人都跟着韩先楚来到他的“故居”,说是故居,不过就是两间旧瓦房。

原来的草房早已不见,虽然韩先楚多年没回来,但是他为国家流血流汗的,家乡的人也不能看着他家中破落的草屋不管不顾。

为了有个纪念,乡里的干部们特意为他建了两间旧瓦房,当时政府是准备大修一番的,但是韩先楚怎么都不答应。

因此他们就重建了两间旧瓦房,在韩先楚没回来前,这两间房子一直作为生产队公用。

看见这两间房子,韩先楚先是愣了一下,当初离开的时候还是茅草屋,不遮风,不避雨的。

韩先楚哪一集被授予上将(韩先楚两次回乡)(4)

如今却变了样子,这都是多亏了国家和政府啊!

进屋后,韩先楚招呼着大家都坐下,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人,屋子里外都挤满了人。

几个小孩子被挤到韩先楚面前,他们好奇地看着眼前的“陌生人”,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受欢迎。

看着几个小孩子,他大手一揽,将孩子抱在怀里,还让警卫员打开箱子,将准备好的带过滤嘴的“中华牌”香烟和糖果分给大家。

陈尊友叼着香烟,乐得嘴都合不上了,还直嚷着:“穷小子如今也能开洋荤了。”

韩先楚让警卫员给他们点燃香烟,可是陈尊友却如何也点不着,急得他脑门上都出了汗。

韩先楚见状哈哈大笑,在一旁笑着陈老汉,原来他是将过滤嘴的香烟拿反了。

韩先楚详细询问了秀姐的家庭生活,秀姐告诉他自己一切都好,能有今天的生活,还要多谢国家。

说起过去的生活,秀姐不禁流下了眼泪,若不是共产党赶走了侵略者和地主,他们哪里来得这么好的生活。

看到秀姐过得幸福,韩先楚内心的愧疚才少了一点,他当初干革命,也是想让秀姐过上好的生活。

紧接着,韩先楚询问了其他乡亲们的生活,向生产队长陈克厚询问了群众们的种子、口粮、收入和分配的情况。

从陈克厚那里,韩先楚得知村子里全年人均收入只有77元,陈尊棋老伴去世后,一家四口人只有一条被子,这位久经沙场、身体多处伤疤都不曾落泪的将军竟然难以自已地哭了起来。

他痛哭流涕:“没想到解放30多年了,乡亲们还是这个样子,是我韩先楚对不住你们啊!”

原以为陈尊友不过是一句玩笑话,可没想到他这句话竟然是真的。

秀姐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韩先楚,看他如此难受,站出来安慰他说:“祖宝,我们已经习惯了,虽然穷了点,但是只要不被人欺负,心里就舒坦。你当上了大官只要不忘记我们就行。”

看着乡亲们的笑脸,韩先楚擦擦眼泪,让秘书去了解一下村子里的情况,看看现在还有多少百姓缺吃少穿,生产队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韩先楚哪一集被授予上将(韩先楚两次回乡)(5)

在吴家嘴村,韩先楚不顾疲劳走街串巷,访贫问苦,了解乡亲们的生活。

他走到了干河滩后,昔日和玩伴在这里打架的场景涌上心头,那个时候的他们总是无忧无虑的。

身旁的闵永进似乎也回忆起这段经历,还笑着说:“小时候你就是我们的司令员,没想到长大后还是。”

在吴家嘴村的这段时间,是他最为放松的时光,看着村子里的百姓们,韩先楚多想在这里多停留一段时间,和秀姐拉拉家常,聊聊这几十年发生的事情。

可是他不能,他还有公务在身,这次回来也是抽空回来的,不能久留。

他对着秀姐说:“我一直在外打拼,不能照顾你,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等我退休了,我就回来陪你一起种地,建设村子。”

秀姐也能理解韩先楚的身不由己,如今她的弟弟有出息了,身上肩负的责任重:“祖宝,姐知道你的心意,不要说傻话了,如今政策好了,你就放心当你的官,用不着惦记我。”

“秀姐,这次回来得太匆忙,下次我还要回来看你和乡亲们。”

“你有时间就回来,没时间就算了,你是做大事的人,别为了我们耽误工作!”

虽然话是这么说,可是秀姐还是很舍不得这个弟弟的,临行之际,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她紧紧抓着韩先楚一只残疾的手,不想分开。

如果可以,她也想和弟弟单独聊聊天,听听他这么多年的故事,但是她不能,弟弟的时间不属于她一个人,弟弟的时间是属于部队的,不能为了自己,耽误了大家。

作为一个农村老太太,能有一个当大官的弟弟时常惦记她,偶尔回来看看她,她就已经很知足了。

韩先楚深情地看着乡亲们说道:“等我退休后,来家乡给你们当顾问,咱们一起改变这贫穷落后的面貌。

不过我也年近古稀了,不如我们一起合个影,留个纪念吧。”

听到他这个倡议后,几乎所有吴家嘴的男女老少,都站在古老的枫树下,与韩先楚身挨着身、心贴着心,留下宝贵的历史镜头。

韩先楚要离开故乡,还有些依依不舍,众乡亲们难分难舍,都不舍得跟他告别。

秀姐跌跌撞撞地跟着车子走,边走边说:“别为了我们耽误了工作,你的心意我们领了。”

韩先楚的汽车发动后,一个村民气喘吁吁地赶过来,手里还提着三只咯咯叫的老母鸡,要送与韩先楚,说给他补补身体。

虽然韩先楚一直拒绝不要,但是村民不管不顾往车子里面塞,韩先楚拦不住,只能作罢。

他打开车门,探出身子,大声说着:“秀姐、永进、友哥、乡亲们,等有空了我要请你们来北京玩玩。等着我。”

韩先楚哪一集被授予上将(韩先楚两次回乡)(6)

汽车缓缓驶离了村口,乡亲们的身影也越来越渺小,直到看不见为止,韩先楚一直向他们挥手告别,中间没有说一句话。

他欠了这里百姓太多太多。

在红安县活动两天后,韩先楚先后到了麻城、罗田、英山等地方,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

还参观了林场、茶场、水库电站、瞻仰了烈士陵园,走访了红军战士和烈士家属。

根据这几天的走访情况,韩先楚针对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还给武汉军区司令员打电话,让他考虑给家乡人民解决部分救济物资。

在他的关注下,一辆又一辆的大衣、鞋帽和棉被被送到了家乡人民的手中。

韩先楚又请相关的负责人,帮忙解决了生产劳动工具缺乏的问题。

请军区徐国夫副司令员派人到高楼大队安装维修机械,请国家计划部门照顾乡办企业,扶持烟厂、林场的生产经营。

回到北京后,韩先楚正式向中央递交了一份一万多字的调查报告,还在会议上做了详细报告。

在忙完这些事情后,他还请闵永进、陈尊友等朋友来到北京做客,带他们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

其实韩先楚为家乡做的事情远不止于此,在红安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第一次回故乡

那个时候韩先楚还是兰州军区司令员,军务很忙,但他还是抽空回了趟老家,当时正是隆冬时节。

韩先楚先被接到公社的办公室,看着漫天的大雪,韩先楚发起了愁:“这天气,根本不适合串门,这样吧,你们去把海洲给我接来,我要跟他聊一聊。”

韩先楚口中提到的“海洲”叫吴海洲,是韩先楚儿时的玩伴之一,两个人关系亲厚。

虽然关系亲厚,但是两个人之间还有一笔旧账没有算清楚。

说起这件事,也是十几年前发生的。

当时韩先楚以红军的名义向吴海洲借了四斗谷子作为军粮,红军那个时候正处于艰难之际,因此这笔账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还清。

大军南下,担任40军军长的韩先楚路过家乡,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这笔账,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偿还债务。

韩先楚哪一集被授予上将(韩先楚两次回乡)(7)

吴海洲被接到公社后,他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听说韩先楚要找他,急急忙忙穿了单薄的衣服就赶来。

一路上冰冷的天气,将他衣服外面都冻上了一层冰霜,进屋的时候颤颤巍巍的,吴海洲不停地哈着热气。

虽然身体被冻得冰冷,但是他脸上的喜悦之情却是掩盖不住的,他没想过韩先楚都成为司令员了,还能惦记着他这个农村老头。

两个人拉起家常,好像小时候那般,无拘无束。

吴海洲不在意韩先楚的司令身份,只当他是多年朋友,韩先楚也没有因为自己司令员的身份就瞧不起吴海洲。

当他听说吴海洲已经有三个孩子后,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钢笔对吴海洲说:“听说你都生了三个孩子了,而且一个比一个机灵,这笔就当作我的一点心意送与他们,让他们将来好好念书。”吴海洲接过笔后连声道谢。

送完礼后,韩先楚提到了四斗谷子的事情,表示今日一定要将这笔账还了。

但是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吴海洲给截住了,他当时借粮的时候,就没打算让红军还。

这笔粮,又不是韩先楚自己借的,是给红军使用的,而红军是为了他们穷人与敌人作斗争的,这笔粮就当作是他支援红军了。

吴海洲说:“怎么,你还小瞧我是不是?我吴海洲是那样的人嘛?如今土改了,有了牛有了地,还会缺那点粮食吗?”

他告诉韩先楚,几斗谷子算不了什么,不必再提。

但是韩先楚坚持部队的纪律,既然说是借用,就要有还才对。

吴海洲见两人都坚持,他提出用三支笔来抵还,就当他们还过了,不过字据他想要保存下来。

不是为了以后用它来讨债,而是上面有韩先楚的签名,留着它做个念想。

聊天聊到后面,韩先楚问他:“伙计,你冷不?怎么就穿这么点衣服?”

吴海洲避开他的眼神,笑着说:“冷啥啊,山里人都习惯了,你看你操这么多的心。”

虽然积了厚厚的雪,但是韩先楚坚持要去吴海洲的家里看看,吴海洲推脱不了,只能让韩先楚跟着他来家里。

到了吴海洲家里,韩先楚看到吴海洲的老伴正蜷缩在一条千疮百孔的被子里取暖。

她看到韩先楚,只好强颜欢笑说:“这不天下雪了,也没什么事做,只能待在床上。”

其实她身上的衣服更加破旧,根本不能抵御风寒,衣服上补丁摞补丁,一看就知道穿了好多年。

她也不好意思穿出来迎接客人,只能用千疮百孔的被子尽量遮盖住破旧不堪的衣服。

韩先楚只看那破旧的被子就猜到了一切,再看屋子里那锅台乌漆嘛黑的一片,显然是许久没有粮食吃了。

韩先楚哪一集被授予上将(韩先楚两次回乡)(8)

但是这些他都没有说出来,只是默默藏在心里,他没想到都解放这么久了,村里的百姓还过得如此艰难。

最重要的是,他们明明自己吃不饱穿不暖,还不要韩先楚偿还欠下的那几斗粮食。

他再一次流出了眼泪,心仿佛被人用针扎似的,疼得很!

他没有说什么,回到县里后他就让秘书给兰州军区的人打电话,传达他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凑够上万件旧军被和旧军大衣调往红安。”

秘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导致韩先楚下达了这个命令,他问道:“那么这笔账应该记在哪里?”

韩先楚原本就处在愧疚中,听到秘书的问题直接火了:“没地方记,就从我的工资里扣,我的工资不够扣,等我死了,从我儿子的工资继续扣,儿子不够,还有孙子,孙子不够还有孙子的后代!”

韩先楚和红安的乡亲们血肉相连,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乡村父老过着如此贫瘠的生活。

在韩先楚的关心下,家乡的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他终于能用自己的力量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