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

先奉上标题里问题的答案:(1)古代帝王出行的警卫在宫殿内叫“警”,在宫殿之外叫䟆,也写作“跸”;(2)古人对于耕田轮换的“爰田”制度也叫“<走亘>(字形如此,字库没有这个字)”。因为本文多解说生僻字,内容枯燥,其他无兴趣内容可自行忽略。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12课,讲《说文解字》“走”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这六个汉字基本全部是生僻字,枯燥仍在继续。

今天的六个字分别如图: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1)

(今天要讲的六个汉字)

1、趡。读音有三个:

(一)cuǐ。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趡,动也。从走,隹声。《春秋传》曰:‘盟于趡’,地名。”形声字。本义是动。

一般认为,“隹”的字形是飞翔中的鸟,但《说文解字》在归部时,“趡”字并未归入“隹”部,因此我们认定“趡”仍然是形声字,而不是鸟儿奔跑的会意(中国本土大部分鸟类一般也不跑,它们蹦着向前或者飞,也不会后退着走。适于奔走的鸵鸟是非洲物种)。

《说文解字》中引用的《春秋传》一句,证明“趡”是地名,出自《春秋·桓公十七年》:“公会于邾仪父,盟于趡。”杜预注称:“趡,鲁地”,据考证,趡在今山东省泗水、邹县之间,接近曲阜。证明它是山东地名,对字义理解价值不大。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2)

(古趡地所在)

本义之外,趡还有“跑,奔腾”的意思。《广雅·释宫》:“趡,犇也。”《玉篇·走部》:“趡,走也。”比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蔑蒙踊跃,腾而狂趡。”裴骃《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曰:“趡,走。”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张揖曰:“趡,走貌。”汉代扬雄《河南赋》:“风发飚拂,神腾鬼趡。”这两例用的都是跑、奔腾之意。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3)

(骏马奔腾)

(二)wěi。读音出自《集韵》。字义同“踓”。走貌。《集韵·旨韵》:“踓,走貌。或从走。”

(三)jù。读音出自《集韵》。字义为“邪进”。《集韵·语韵》:“趡,邪进也。”

趡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4)

(趡字的小篆写法)

2、<走亘>(这个字GBK字库里没有,大部分设备不能显示,字形构成为<走 亘>)。读yuá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走亘>,<走亘>田,易居也。从走,亘声。”形声字,本义是换田而耕。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甲骨文)从止从亘,殆即许书之<走亘>矣。此当为盘桓之本字,后世作桓者像字也。”也就是说,它是桓的本字,后世作“桓”者乃借字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者,每岁易其所耕,则田庐皆易。”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5)

古代农人,每年都要更换自己的土地,因为土地不是他们自己的,土地变换,家当然要搬,这个字就指这件事。所谓的“<走亘>田”,《左传·僖公十五年》作“爰田”,《汉书·地理志》作“辕田”,是古代按休耕需要而施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古代民受田:上田夫百亩,每岁一耕;中田夫二百亩,隔岁一耕,下田夫三百亩,隔两岁一耕。此即称之为“<走亘>田。”

<走亘>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6)

(<走亘>字的小篆写法)

3、<走真>(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大部分设备不能显示,字形构成为<走 真>)。读音有两个:

(一)di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走真>,走顿也。从走,真声。读若颠。”形声字。本义是(奔跑时向前)仆倒。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太阴》:“页趾<走真>,足首出。”苏源明《传》称:“页趾<走真>,倒也;足首出,反也。”李江《注》又称:“页音颉,头也;<走真>音颠,走顿也。”什么意思呢?向前跌倒,头超过脚摔出去。<走真>,即指向前仆倒。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7)

(向前仆倒)

本义之外,还有两义:(1)走貌。《龙龛手鉴·走部》:“<走真>,走貌也。”

(2)轻行。清代毕沅《音同义异辨》卷一:“<走真>,走轻也。”比如《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宝玉)跨上马,一弯腰,顺着街就<走真>下去了,茗烟也只得跨马加鞭赶上。”

(二)diàn。读音出自《广韵》,义为“走”。《广韵·霰韵》:“<走真>,走也。”

<走真>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8)

(<走真>字的小篆写法)

4、<走甬>(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大部分设备不能显示,字形构成为<走 甬>)。读yǒ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走甬>,丧辟<走甬>。从走,甬声。”形声字。本义同“踊”。哀痛已极而顿足。

王筠的《说文句读》:“小徐辟作擗,《广韵》引作躃,皆非,<走甬>,经典皆作踊。《檀弓》:‘辟踊,哀之至也。’《说文正义》:‘拊心为辟,跳跃为踊。’”又《说文释例》:“<走甬>与《足部》踊,《玉篇》以为同。丧之踊亦是跳,但足不离地耳。”《玉篇·走部》:“<走甬>,与踊同。”你看,古代的人,对于字义的精准安排,哀痛时,会捶胸顿足,拊心口就叫辟,跳跃就叫踊,但是这个踊又与跳不同,因为踊时脚不离地,所以是“顿足”。

本义之外,<走甬>又指人行走的样子。《龙龛手鉴·走部》:“<走甬>,正;<走勇>,今。行貌。”<走甬>是正字,后世也写作<走勇>。

<走甬>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9)

(<走甬>字的小篆写法)

5、䟆。(这个字部分设备无法显示,字形结构是<走 畢>)。读b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䟆,止行也。一曰竈(zào,同“灶”)上祭名。从走畢声。“形声字,本义是古代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通行。也作“蹕”《周礼·秋官·大司寇》:“凡邦之大事,使其属蹕”陆德明释文:“䟆,本亦作蹕。”阮元《校堪记》称:“从走为正字,从足为或体。”比如《史记·梁孝王世家》:“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䟆,入言警。”司马贞《史记索隐》:“《汉旧仪》曰:‘皇帝辇动称警,出殿则传蹕,止人清道。’言出入者,互文耳,入亦有蹕。”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10)

(明《出警入跸图》)

过去帝王出行时,路上是禁止行人通行的,这种制度就叫䟆,《汉官仪》里记得更细致一些,帝王的御辇一动,在殿内就不能靠近了,这叫警,出了殿叫䟆。

比如宋代苏辙《驾幸亲贤宅赠随驾诸公》:“日日南风夜气烦,一声鸣䟆万人看。”清代王士祯《迎驾纪恩录》:“老迟欢迎,不闻警䟆。”

另外,据《说文》另有一义,指灶上祭名。也作“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篇》、《韵》皆有襅字,云灶上祭。”

䟆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11)

(䟆字的小篆写法)

6、<走斬>(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大部分设备不能正常显示,字形结构为<走 斬>)。读ji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走斬>,,进也,从走,斬声。”形声字,本义是进,走进。同“䟅”。王筠《说文句读》:”《玉篇》作‘䟅’云:‘不久也,超忽而腾疾也,又进也。’是以同暂为正义。“《集韵·琰韵》:”䟅,走进也。或书作<走斬>“除了这些字书,未见应用实例,暂缺。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12)

(<走斬>:进,走进)

<走斬>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2课(如何用一个字表示耕田轮换的)(13)

(<走斬>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12,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