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锟真实历史(曹锟一个傻子)

民国是混乱动荡的年代,政坛瞬息万变,同样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各色各样的人物如走马灯一般轮番登场。

而在这其中,一个绰号名为“曹三傻子”的曹锟,竟然登上了那高高在上的民国总统的宝座。

那么问题来了,被人取笑为傻子的曹锟,他是凭什么青云直上?又是如何当上民国总统的呢?

曹锟真实历史(曹锟一个傻子)(1)

“傻子”的由来

曹锟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父亲曹本只是一个卖苦力的造船工,成年累月干活,以维持这个十口之家的生活。

尽管曹家经济拮据,但曹本生性子憨直,为人要强,即使贫穷,曹家兄弟幼年时还是读过几年私塾。

长大后,父亲叫曹锟学造木船,他不肯;叫他学做农活,他不依。但为了维持生计,曹锟就在街上卖布为生,那时曹锟16岁。

曹锟真实历史(曹锟一个傻子)(2)

曹锟生性豪爽洒脱,喜欢交朋结友,有一次喝醉酒之后,赚的那点钱被一小孩子顺走,即使他知道是谁家小孩偷的,他却一笑了之。

曹锟有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第三,村里人见他憨厚老实,就连钱被偷了都满不在乎,便都就叫他"曹三傻子"。

有一次,曹锟到保定卖布,在城门口被两个守城的士兵拦住盘问,这两个士兵欺负曹锟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就羞辱嘲笑了曹锟一 番。

生性耿直的曹锟哪受得了这种窝囊气,便立志从戎,想着当兵或许能够改变自己吃苦受累的命运。当然这个决定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就这样, 20岁的曹锟应征入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并且一路扶摇直上, 竟然坐到了民国大总统的位置。

曹锟真实历史(曹锟一个傻子)(3)

其实曹锟之所以能当上大总统,主要靠的是下面三个制胜秘诀。

一、憨厚老实的外表

曹锟刚人伍时,是个既无背景又老实巴交的新兵,经常受人欺负。但曹锟从无怨言,任劳任怨。时间长了,竟然军队上上下下都知道有一个新兵叫“曹三傻子”。

曹锟投奔袁世凯的小站新军,是他抓住的第一个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袁世凯的小站新军非常有名气,这支部队是当时清政府装备最先进的新型部队。

曹锟真实历史(曹锟一个傻子)(4)

但这个部队有个奇葩的招人方式,就是袁世凯在招兵的时候,定了一个原则——只招憨厚老实的士兵。

个人决定袁世凯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方便好控制部队,以保持其部队的忠诚性。

就这样,外表憨厚老实的曹锟一眼就被相中,进入了袁世凯的小站新军之中,被任命为右翼步队第一营帮带。

曹锟真实历史(曹锟一个傻子)(5)

别看曹锟虽然外表憨厚老实,其实颇有心计。

曹锟听说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有个拜把子兄弟曹克忠,为晚清名将,曾任广东水师提督,后回籍养老,人称为"大帅"。

于是,他就备下厚礼前去拜访,两人一查族谱,竟然还能续上亲,于是曹克忠就认了曹锟这个远方亲戚。

自此,曹锟经常来拜访曹克忠,曹克忠也时常去袁世凯那儿举荐曹锟。

久而久之, 连袁世凯也知道有曹锟这样一个士兵,加上曹锟做事认真,很快成为小站新军的骨干,很受袁世凯信任,自此开始一路高升。

二、忠心耿耿

曹锟对袁世凯可谓忠心耿耿。

1912年2月,袁世凯当选为民国临时大总统。曹馄升任北洋军第三师师长。

曹锟真实历史(曹锟一个傻子)(6)

袁世凯拒赴南京就职,授意曹锟假造兵变,为袁世凯坐镇北京。

1915年9月,曹锟曾上书请改国体为帝制,为袁世凯称帝推波助澜,同年10月被授予“虎威将军”称号。

随着袁世凯权力越来越大,曹锟也紧紧跟随袁世凯的步伐,一路高升。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

但曹锟在两系的争斗中左右逢源,实力越来越大,最后成为直系军阀的首领,主宰中央大权。

三、脸皮厚

曹锟年轻时以卖布为生时,脸皮就相当厚。

在饭馆里,只要碰到认识的人,不管交情如何,也不管人家饭局是什么场合,坐下就吃,不一会儿就和陌生人热乎起来,结成很熟的朋友。

这种性格在军营里就成为曹锟的优点,既能取悦长官,又能团结下属。

曹锟作弊当上总统的一幕,更是脸皮够厚。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战败退回东北。直系军阀独霸北方政权后,曹锟虽然觊觎总统职位已久,但顾忌到西南军阀、奉系和国民党的反对,不敢直接登上总统宝座。

1923手,黎元洪下台后,曹锟见时机成熟,为了竞选总统成功,他以每张选票5000元的价格,收买了480名参会议员,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贿选总统”。

曹锟真实历史(曹锟一个傻子)(7)

最讽刺的是,曹锟为了筹集贿选总统的经费,竟然以借军饷的名义,从直隶所属的大小诸县搜刮了1300万余元。曹锟当上总统没几天,就被冯玉祥发动政变赶下台,北伐战争时期,曹锟逃到天津,1938年5月,在天津病逝。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曹锟不为金钱、权势所动,发誓宁肯喝稀粥,也坚决不当汉奸,保持了民族气节,也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最后的光荣。

曹锟去世后,国民政府有感于曹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于6月14日发布特别训令予以表彰,并追授曹锟为陆军一级上将。

总而言之,曹锟的“傻”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傻”,而非真正的“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