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由嘉定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布上青花——南通蓝印花布文化艺术展”今天在嘉定博物馆展出。将展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藏的古旧精品、以及创新设计的新纹样、新作品180余件套。从传统到现代,展示蓝白艺术古老魅力和鲜活的时代气息,呈现中国蓝印花布图案和技艺之美。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

展览现场

蓝印花布又称“药斑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江南起源后流传至全国,距今已近千年历史。药斑布由嘉定安亭归氏所首创,故称归氏药斑布,诸古籍记载相同。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采用天然的蓝草制作染料,通过织布、刻版、刮浆、染色、刮白、固色、晾晒七道工艺,留下了自然冰纹,形成鲜明的蓝白之美。

明代以来,嘉定农业逐步形成“棉九稻一”的种植结构,嘉定人民比户织作,昼夜不辍,至明末清初,药斑布生产规模臻于鼎盛。

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这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鼎盛时期形成了“乡乡都有染布坊,村村都有染布匠”的繁荣局面。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早在2006年即获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2)

近代蓝印花布主产区分布图

据此次展览策展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介绍,过去蓝印花布陪伴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刚出生的襁褓是“喜鹊登梅”的纹样,咿呀学语时带的是驱邪避毒的五毒肚兜,而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一定要做一条“凤戏牡丹”或是“麒麟送子”的被面。蓝印花布既是百姓的生活实用品,又内涵传统的民间习俗,记录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3)

展览现场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4)

展览现场 蓝印花布包袱布 民国

此次展览将分为四个部分:钟毓南通“蓝印花”开、根植乡土花繁叶盛、蓝草育蓝艺传千载、留住遗产守住文化,展览作品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历年藏品中精挑细选,包括从江苏、浙江、上海等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古旧精品,以及创新设计的新纹样、新作品180余件套。品类包括古旧蓝印花布包袱布、被面、帐檐、服饰等以及现代创意的蓝印花布作品。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5)

展览现场

策展人吴元新现任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等职,他长期以来专注于蓝印花布工艺的抢救、保护、收藏、研究与传承工作。据他介绍,从儿时起,家里便过着祖母纺纱、母亲织布、父亲染色的生活,17岁进入蓝印花布厂,在染坊学艺5年,又专研刻板5年,后在南通旅游工艺品研究所工作10年,直至1997年在南通旅游工艺品研究所的基础上创办了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吴元新几十年来遍访全国蓝印花布产区,抢救、保护明清以来大量的蓝印花布、夹缬、绞缬、民间彩印等传统印染实物。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6)

吴元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钟毓南通“蓝印花”开

南通自古以农耕经济为主,土地属冲击平原,适合种植棉花,自宋元至明清,南通一直是江南主要棉产区,棉花生产又带动了织布业发展。南通历史上就以生产“南通小布”著称,当地农妇素有“农暇之时,以织取耕”之习,棉花种植的兴起,纺纱织布技艺的不断成熟,为蓝印花布在南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也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明清以后,蓝印花布已在南通广为流行,并成为国内唯一不间断传承民间蓝印花布的地区,因此,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7)

南通纺织染传习所

展览的第一单元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了纺织步骤,包括1、弹棉花、2、纺纱、3、轻纱、4、织布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8)

1、弹棉花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9)

2、纺纱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0)

3、轻纱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1)

4、织布

根植乡土花繁叶盛

南通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元的民风习俗,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一经落地,就深深地铭刻出南通风格的烙印。历久的富庶与文化,滋养出南通蓝印花布多姿的纹饰、丰实的题材。布面内外的美好传说,历经千载,依稀讲述着曾经的万象人间。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2)

展览现场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3)

展览现场

蓝印花布的图案十分丰富,而且大多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比如取材自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如五蝠捧寿、吉庆有鱼、龙凤呈祥、鹿鹤同春、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也有一些民间故事戏剧人物,如“福禄寿”民间吉神。正如吴元新所言,蓝印花布记录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过去蓝印花布陪伴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刚出生的襁褓是“喜鹊登梅”的纹样,咿呀学语时带的是驱邪避毒的五毒肚兜,而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一定要做一条“凤戏牡丹”或是“麒麟送子”的被面……”

“福如东海至”——纳福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4)

平安富贵纹样

“牡丹”寓意富贵,“瓶”和“平”是谐音,牡丹花插在花瓶中,寓意吉祥、平安、富贵、繁荣。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5)

狮子滚绣球纹样

狮子被人们视为辟邪的祥瑞,绣球在古代被视为吉祥喜庆之品,狮子欢快的舞动绣球,烘托出热闹喜庆的场面。一般都是家庭有重大的诞生、婚庆、祝寿等大型活动时亲朋好友赠送的。

“人生小登科”——婚庆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6)

鸳鸯戏荷纹样

鸳鸯亦称“爱情鸟”,人们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婚姻和谐幸福。鸳鸯戏水,荷花相随,意味恩恩爱爱,早生贵子,家庭和睦。以鸳鸯为题材的蓝印花布、枕巾、服饰面料都是新婚常用的吉祥之物。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7)

凤戏牡丹纹样

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物,牡丹是著名的观赏花,唐刘禹锡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祥瑞之鸟穿行在富贵花中,寓意人生好事不断,生活荣华富贵,美满幸福。

“寿比南山松”——寿庆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8)

松鹤延年纹样

《史记·龟策列传》有“千岁之松”的说法,松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常青树,它坚强高尚的品格常被赋予延年益寿、长青不老的吉祥寓意。“寿比南山不老松”是常用的祝词。古人常用“鹤寿”、“鹤龄”称颂长寿的人。“松”与“鹤”结合,均为长寿之物,鹤在空中飞翔,比喻永远精神焕发,健康幸福。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19)

五福捧寿纹样

以葫芦为主要纹样,用藤蔓连接而成,葫芦谐音福禄,葫芦的藤蔓众多蔓延,果实累累,籽粒繁多,寓意子孙万代绵延兴旺,福禄同春。

“花繁程似锦”——愿景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20)

状元及第纹样

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谓榜首,及第是指科考中选。图案上一长者手持状元帽,孩童欲抢,意为儿童皆望中状元,榜上有名,功成名就,平升三级。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21)

平升三级纹样

“瓶”谐“平”,取平安之意。戟是一种古时的兵器,“戟”与“级”谐音,“三戟”借喻“三级”,到后世它成为官阶武勋的象征。瓶中插入三戟,象征平升三级,多用来祝贺亲友官运亨通,平安高升。

蓝草育蓝艺传千载

中国是民间技艺最为丰富的国家,作为一项古老的技艺,蓝印花布印染工艺因其制作简单,材料获取方便,通过劳动人民口传心授传承下来,是世世代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历史、文化、生活、思想和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22)

原始制靛图

植物染料靛蓝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染色原料,它是从菘蓝、蓼蓝、木蓝或马蓝等植物的茎或叶中提取的有机色素。早至春秋,晚至明清,民间日常服饰、日用纺织品大量使用靛蓝染色,它色调高雅,具有合成染料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我国传统染织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23)

展览现场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24)

展览现场

留住遗产守住文化

蓝印花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农耕文化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曾经遍布天下的蓝印花布渐渐淡出民众的生活,然而,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它所体现出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技艺传承,已远远超出了物质使用的范畴,留住这份遗产,守住这份文化,已刻不容缓。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原名为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成立于1996年,是全国第一家蓝印花布私人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项目保护责任单位,是蓝印花布“国家保护”项目责任单位。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25)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新馆

嘉定博物馆和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布上青花——南通蓝印花布文化艺术展》,一是向大家传递蓝印花布艺术之美、工艺之美、实用之美,希望通过这一幅幅经典的蓝印花布使大家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更好的关注和传播传统印染文化;二是为了传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保护传统蓝印花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认识和肯定。

蓝印花布中的非遗(布上有青花在嘉定赏蓝印花布本色之美)(26)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开设有蓝印花布课程,观众可预约参与,亲自动手体验蓝印花布刻版、刮浆、染色、刮灰的工艺环节,切身感受传统印染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栾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