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动物是否真实存在过(山海经吃了就能)

“(招摇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山海经·南山经》

据《山海经》记载,紧邻西海的招摇山上生活着一种名为“狌狌(xing)”的猴子,这种猴子长得像猕猴但耳朵却是白色的(其状如禺而白耳)。狌狌常以四肢走路,但还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据说人吃了它的肉,能跑得很快(食之善走)。

山海经的动物是否真实存在过(山海经吃了就能)(1)

狌狌

那么这种猴子真的存在吗?

查阅资料,有一种名为“白耳绒猴”的猴类与“狌狌”十分相似(见图二),白耳绒猴生活在热带丛林之中,为杂食性动物。

山海经的动物是否真实存在过(山海经吃了就能)(2)

白耳猕猴

但白耳绒猴体长仅有18-30厘米,尾长约17-40厘米,体重230-450g,是一种只有巴掌大的小猴子,与狌狌“形似猕猴”的介绍有所不同,笔者推测,狌狌可能是与白耳绒猴同科属的一种猴子,后来可能因为气候剧变而灭绝。

吃了“狌狌”真的能跑得更快吗?

目前的研究并未发现食猴子肉能有使人跑得更快的作用,《山海经》“食之善走”的记载有两个可能,

  • 一是古人“以形补形”的误解,“以形补形”理论并不适合所有情况,古人可能观察到狌狌移动速度快而误以为吃了它就能跑得更快。
  • 二是猴肉中可能含有某种激素,众所周知,很多动物肉都具有滋补效果,吃了狌狌肉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了某种激素,小幅度提高了奔跑速度。

笔者提醒:猴子身上可能携带病毒,且大部分猴类都属于保护动物,大家还是尽量不要食用猴肉,毕竟一顿羊肉的滋补效果可能更优于猴肉。

你认为狌狌有可能真实存在过吗?欢迎畅所欲言。

山海经的动物是否真实存在过(山海经吃了就能)(3)

招摇山

有关《山海经》招摇山中其他物种“”佩之不迷”的“迷穀”,“食之不饥”的“祝余”可查看往期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