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1)

《梦华录》的豆瓣评分从上周8.8跌到了8.6,这0.2的跌分不冤。虽然我本人喜欢这部剧,但那个“双洁”热搜实在下头。

越是喜欢越是恨,简直脑袋有包才搞“双洁”营销。如果不是特意把这个词拎出来上热搜,看剧的时候并不会特别反感那段表述,只是觉得稍显啰嗦,没啥必要。而且就我个人来说,确实没想过去关心这两人是不是第一次的问题,更不会因为联想到他们不是第一次而觉得这糖里揉了沙子。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2)

我属于比较成熟的观众,追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轮不到让一部电视剧左右我的三观,但不排除有些观众非常在意这个。

在一部分观众拿着放大镜追剧的当下,艺术创作者其实挺难的,要照顾方方面面的情绪,但即使再小心,作品播出后也可能在你完全考虑不到的地方翻车。

papi酱在《十三邀》上说的一段话我特别感同身受。她说如今限制太多了,很多观众还没看完就来骂,动不动扯上三观,表面上有很多的思考,其实都不是自己真正的思考。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3)

我今天这篇文章也做好了被骂“洗白”的准备。

如今很多正常的分析与评价,不是被说成“洗白”就是被说成“抹黑”,而非黑即白本身其实并不符合我们对一件复杂文艺作品评价的标准。

《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如果放在今天,只要抹去《红楼梦》的标签,宝玉就是大渣男,黛玉、宝钗都是绿茶。《红楼梦》不被说三道四,纯属是被曹雪芹的棺材板子给压住了。

标签化的评判最大的坏处是省去了思考的过程,过度强调结论与传播。

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去给别人打标签,他们不需要真正看书、看剧,更不可能用复杂的人性去共情作品中的人物。标签一打,俏皮话一说,流量哗哗地就来了。

在互联网时代,批评比赞美更容易传播;标签比事实更容易被记住。一部分网络评论员们不看书、不看剧,见到标签就兴奋。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4)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5)

《梦华录》这段画蛇添足的表白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其实有几种可能。

一是投资方或者其他公公婆婆们的要求。

中国的影视剧从来不是编剧说了算,在编剧上头有无数可以理解以及无法理解的公婆们,甚至有些大明星自带编剧入组给自己加戏。所以不排除有人钱权在手,但脑袋里的裹脚布比谁都长,非要在意男女主是不是第一次。

二是主创自己心里有一条根深蒂固的脏东西。

可能有人要问,主创都是女性怎么还会有脏东西?很正常,谄媚权力是人类的天性。在男权社会里,压迫最深的是男性,走在最前面的斗士却可能是女性。

第三个可能是编剧过度依赖网文大IP的模式化写作,使用了爆款模块来组合自己的作品。

编剧张巍过往作品不乏《陆贞传奇》、《女医明妃传》、《独孤天下》、《杜拉拉升职记》这样的爆款IP,所谓爆款都有一定的商业逻辑,有时候创作者会拿这些逻辑点比照自己的作品进行增减,有些作品看上去支离破碎、前后逻辑无法自洽,就是因为加入了这些零散的卖点。

当创作者过多考虑卖点,作品成为经典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所谓大数据害人,这不是张巍一个人的问题,是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的集体病症。

如果真看了这部剧,就不难发现,主创在表达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在努力规避雷点。

首先它安排男主先表白自己年幼被爷爷订过娃娃亲,但连那个女孩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进入皇城司后被退了婚。同时男主说自己过往清白,从未有过别的小娘子。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6)

这时候女主才开始陈述16岁脱籍前主要工作是管账,与前男友恋爱三年“发乎情止乎礼”。最后还安排男主说“其实你不用说这些,我又不介意”。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7)

可能在编剧看来,最后这句话是表达男主冲破世俗,对女主的一片赤诚,主动表白但并不要求女方与自己一样。但目前这句找补的话,被一些人解读为男权视角;女人怎么样是女人的事,男人有什么资格介意或者不介意。

这种解读也不能说错,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每部几十集的电视剧都要考虑到人物每句话的正确答案,这部剧能不能拍出来另说,即使拍出来,无趣是肯定的。

浓情蜜意时互表衷肠,说明以前从未像现在这样爱过,从恋爱逻辑来说,这一段不算大错,只是可有可无,对剧情推动不大。

真正大错特错的是“双洁”这个热搜。这么生僻的词,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被普通网友提取出来形成巨大流量,最开始发带#双洁#话题的也都是一些营销号。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8)

如今网上有剧粉说这个热搜是仇家买的,如果现在中国影视剧市场已经复杂到这个程度,也确实累觉不爱。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9)

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双洁”。可能很多人想不到,这个听上去智商欠费的词,竟然还是网文界平权斗争的结果。

在晋江言情文遍地“泰迪”的时代,出现了大量良家女爱上浪子的言情文,浪子阅人无数,攻天日地,遇到良人改邪归正,但他们交往过的女人,无论女主还是女配无一例外都是小白花。

读者当然就不乐意了:凭什么男的那么随便,女的却很纯洁?

但如果把两人都描写得特别随便,剧情好像又比较难推进,就算强行推进也不好看,谁想看两个玩不动的“流氓”最后岁月静好呢……

各方争斗平衡的结果,是作者与读者都默认遵循一种文风,即双方洁身自好,只对彼此动情,此为#双洁#。

表面上这是对男主拈花惹草的束缚,其实稍微动点脑筋就能明白,只要在男权社会存在与贞操有关的束缚,鞭子都是抽在女性身上。因此即使“双洁”这个概念明面上有一丢进步的意思,终究还是糟粕。

#双洁#概念在网文里风行属于亚文化小圈子,到了受众更广的影视剧,跳出来提这个,如果是营销,肯定属于自杀式营销,损人不利己;如果是仇家下场,这精准拿捏的能力,做影视剧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10)

今年可能因为生活不易,大家都想吃点糖,但观众磕糖归磕糖,裹在封建裹脚布里的糖,再甜也磕不下去。

除去#双洁#,《梦华录》在其它方面也有一些营销争议。比如过度夸大女性意识,强行给古偶上价值,编剧主动下场转发说她比关汉卿更牛的评论等等。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11)

营销是柄双刃剑,尺度拿捏稍有不慎就会劝退真心追剧的人。

大家并不喜欢追个剧还要陷入三观之争,甚至跟同事吵架翻脸。营销归营销,但走捷径的人终将被捷径所害。这些道理,不仅《梦华录》要引以为戒,其它影视剧如果想挂羊头卖狗肉,一样要拖出去挨打。

从第一次写《梦华录》,我就给它定位为制作精良的古偶。虽然它用很大的篇幅描绘女性互相帮助、创业做生意,但这些东西跟剧中的宫廷权谋一样,都是佐料,最主要的剧情还是俊男美女谈恋爱。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12)

从服化道、台词、运镜、演员的演技、主创的审美等角度来看,《梦华录》都算得上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但肯定不是一部无瑕的电视剧。

《梦华录》的豆瓣高分一部分属于实至名归,另一部分当然不排除同行衬托。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13)

但无论如何我不希望看到这样一部剧因为细节的瑕疵而被网暴。

如果那样,拍烂片的主创们大概会笑:你们用心拍的东西还不是一样被骂,还不如像我们一样工业流水线生产,顶着锅盖赚快钱。

最后再说一下很多没看过原著的网友硬要扯原著的超越时代性与改编的失败。

关汉卿固然伟大,原著固然好,但姐姐说句走心的大实话,也不怕挨打。扯原著多么伟大,编剧多么肤浅的人,以你们的战斗力跟贴标签的能力,如果按关汉卿的原著拍,照样被骂到关老师坟头草皮都飞老高。

原著《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里,宋引章为嫁周舍抛弃了本有婚约的老实人安秀才;赵盼儿为救宋引章,使出风月手段勾引周舍休妻,不仅跟周舍共度三晚,还让老实人接盘,娶了刚被周舍休掉的宋引章。

仅宋引章渣烂、赵盼儿陪睡渣男、老实人接盘这三点,就够大家骂300个回合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的网络舆论开始变得特别苛刻,躲在键盘后面的人以上帝视角审视一切,所有人无论你做了什么都可能挨骂。

唐山事件中烧烤店老板娘被骂到情绪崩溃,拍视频求饶,没有“除暴”先“网暴”,普通人伤害普通人的故事,背后的获利者到底是谁?是不是只有当大家陷于无谓的争端,失去思考能力,才能成为容易被管束的群体?

立白洗洁精营销案例(艾小羊营销双洁)(14)

“你的思考到底是谁的思考,你的想法到底是谁的想法”,我与papi一样困惑。

答案暂时无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事儿剧方也要打板子。真心希望《梦华录》不要再无脑营销了。请相信观众,好的东西观众会主动分享与传播,会思考的人不是在键盘后面,而在屏幕后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