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1)

01

1943年1月,欧洲大陆仍然冰雪皑皑,但位于北非的摩洛哥却依然骄阳似火。

这一天,摩洛哥最著名的城市,卡萨布兰卡,迎来了两位远道而来的欧洲贵客——罗斯福和丘吉尔。

这两位巨头之所以在卡萨布兰卡秘密会面,自然是为了眼前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们讨论了非洲、地中海、太平洋等地的战局,以及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核心问题,同时,就加强对德国的轰炸、土耳其在战争中的立场以及亚洲殖民地未来的命运等重大国际问题,两大巨头也达成了一致。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2)

就在同一年,在被誉为“印度洋上的明珠”的斯里兰卡,一个叫迈克尔·翁达杰的男孩呱呱坠地了。

全家人把这个健康聪明的孩子视若珍宝,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富裕的农场主,拥有一片面积广袤的茶园,而幼年的翁达杰,就在父亲的大茶园里,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

11岁的时候,翁达杰跟着母亲一起,远渡重洋,来到遥远的伦敦,并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所有课程。1962年,19岁的少年翁达杰告别目前,孤身从英国前往加拿大,在久负盛名的多伦多大学就读,并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随后的岁月里,翁达杰便以英语文学教授的身份,留在多伦多任教。

在多伦多,翁达杰先后出版了《优雅的怪物》和《七个脚趾的人》这两部诗集,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写作生涯。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3)

02

翁达杰的故乡斯里兰卡,一个美丽的热带岛国,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18世纪末,斯里兰卡便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在二战中,它也一度被盟军当做在南亚对抗日军入侵的海军基地。直到1948年,斯里兰卡才获得独立。

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斯里兰卡的执政党与臭名昭著的反政府组织“猛虎组织”之间,爆发了全国性的内战,近10万名无辜的斯里兰卡民众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中丧生。战争也让这个美丽的国家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4)

战争留给人们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对于翁达杰也是如此,因此,在他后期几部最著名的作品当中,经常会表达出“战争是不会结束的,它们从来不会停留在过去”这样深刻的主题。

就拿翁达杰的成名作《英国病人》来说吧。这部背景放在二战后期的小说中,混杂了战争、历史、爱情、背叛和死亡等诸多元素。突如其来的战争,使书中的四位人物公,以及那些没有直接出场的人物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许多人在面临死亡的威胁和考验之后,才迎来最终的结局。

可以说,残酷的战争,使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英国病人》甫一出版,就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获得了1992年的“布克小说奖”,更在2018年斩获布克奖50周年大奖“金布克奖”。《英国病人》这部作品奠定了翁达杰在文坛的地位,使得翁达杰一跃成为备受国际瞩目的著名小说家。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5)

03

很多作家在写出一部成名作之后,便陷入了长久的沉寂,这是因为,超越自己的作品,是最难的。

现在,《英国病人》金玉在前,翁达杰会怎样做呢?

翁达杰没有让读者失望,他给出一个有力的答案,那就是全新力作——《战时灯火》!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6)

这部奥巴马读了会流泪的书,究竟有多精彩呢?就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都说:“翁达杰的想象力接近超现实!这本《战时灯火》令我反复研读,甚至达到可以背下来的地步!”

和《英国病人》一样,《战时灯火》仍然以二战作为故事的大背景,翁达杰在接受采访时说:关于二战的历史,一直对我产生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高明的故事手法,诗意的文字,时而迷离时而清晰的命运内核,都是翁达杰最为擅长的手法,他知道怎样抓住读者的心。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一个关于猜疑和寻找的故事。无论是偷吃爱情的禁果,还是关于友情与背叛的经历,懵懂的少年就是这样独自摸索着,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渐渐体验到成人世界里的苦涩滋味。

那一夜,少年跟着一个外号“镖手”的家伙,开着一条吃水很浅的破船,在夜幕的遮掩下,游走于泰晤士河那些少为人知的支流。

他们无声地航行在幽暗的河流上,虽然伦敦仍然实行着战时的灯火管制,但在无比遥远的地方,偶尔还是会有一些微弱的灯火,若有若无地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少年和小船驶向一站又一站,那位站在船头的少年,就仿佛待在一颗战争年代的时间胶囊里……

可以说,翁达杰用他超凡的想象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他精心构建的记忆迷局,而这迷局的名字,就叫做《战时灯火》。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7)

04

1945年,战争刚刚结束,伦敦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14岁的少年纳撒尼尔和姐姐蕾切尔,被突然声称要去东南亚做生意的父母,交给了两个举止古怪的“罪犯”看管。而他们的父亲从此杳无音讯,母亲也在多年之后,才返回他们身边。

少年的姐姐始终不能原谅父母,她终身没有再和母亲见面,而少年自己和回来的母亲一起,隐居在偏僻的乡间。

虽然被很好地掩饰起来,但母亲当年不辞而别的行为,成为永远梗在少年心口的一根刺,让他时隔多年,依然耿耿于怀。他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个口袋,随着口袋里装负着的东西越来越多,少年前行的脚步也越来越重。

平静的乡间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母亲一直躲避着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就像她在笔记本上写下的句子一样:“他来的时候,会是一副英国人的样子。”少年所不知道的是,这个“他”的来临,竟预示着母亲的死亡。

在母亲横死后,少年决心挖掘那段失落的往事,找出父母三缄其口的秘密。但真相被人掩埋在深深的水面之下,他只能通过现实、回忆和想象,试图找出那些被遮蔽的碎片,一点点拼凑出事情的真相。

经过十几年的苦苦寻觅,纳撒尼尔终于知道当年母亲抛弃他的真相,但是,他再也没有机会,得到真正的救赎了!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8)

05

翁达杰最杰出的地方,是他独特的叙事艺术,这位以诗闻名的作家,拓展了小说的疆域,他希望,以诗意抵抗真实的残酷。

《英国病人》貌似写的是战争与爱情,实际上,翁达杰是在追问人的身份、标签和符号。而《战时灯火》貌似是在写青春与成长,但翁达杰真正要写的,却是时间和记忆。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任何东西随着过去而被带走,没有任何伤口随着时间而得到愈合,这里的时间一切都是当下的,没有结束的,充满怨恨的,一切都是相连着共时存在的。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9)

在幽远的记忆迷宫中,少年纳撒尼尔默默地瞧着母亲的来来去去,他想搞明白,究竟是什么事情,让母亲在自己需要陪伴的时光里,选择了离开自己。他试图把凌乱的记忆碎片拼凑起来,但这并不能抚慰少年心底结疤的伤痕。

在潜意识中,少年拒绝去回忆任何关于母亲缺席的片断,乃至于永远关上了这扇门,也关上了自己与母亲和解的一切可能,少年用最决绝的方式,与自己的过去做了告别。

只有开着上帝视角的读者,才能窥视到翁达杰构建出来的故事内核,才能看到这位特工母亲,是如何费尽心机,想要呵护孩子们的安全。

《战时灯火》里有一句贯穿全书的话:生活就是困厄!

是的,困厄不就是生活本身吗?我们唯有接受困厄,并最终释怀,才能看到隐藏在生活另一面的美好之处。如果我们总是为往事耿耿于怀,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美好,也只会被内心的不满所灼伤——所谓成长,不就是将耿耿于怀,活成如释重负么?

这大概就是《战时灯火》想要让我们知道的事情吧——如果还有什么人让你耿耿于怀,读《战时灯火》也许能让你释怀。

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人让你耿耿于怀)(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