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北斗产业链(让北斗应用落地)

楚天都市报记者胡长幸 通讯员舒睿 徐丁 韩雨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湖北北斗产业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湖北北斗产业链(让北斗应用落地)

湖北北斗产业链

楚天都市报记者胡长幸 通讯员舒睿 徐丁 韩雨晴

今日上午8点半,在武汉未来科技城上班的周雄,骑着一辆青桔共享单车从地铁站到公司办公楼旁,习惯性地将单车停到地面划线停车区内。

他知道,单车上装了北斗导航芯片,如果乱停乱放,手机上APP就无法结算。

而几个小时后,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宣告全面建成。一群守在电视前观看建成仪式的武汉光谷人兴奋不已,他们是北斗导航产业的逐梦人。

基于北斗高精度技术的共享单车管理应用,还只是这个“北斗军团”的科创成果之一。他们的梦想,是让北斗服务落地,下到手机、汽车、各种智慧终端里,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用上国产导航技术。

“光谷芯”让北斗导航更聪明

“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建成,更加广泛的应用不远了!”31日中午,张衡和同事们,跑到位于公司办公楼9楼的电视大屏幕前,观看了开通仪式的全过程,忍不住鼓掌欢呼。

张衡所在的公司武汉梦芯科技,是一家专门研发民用高精度导航芯片的企业,是研制北斗芯片的国家第一方阵。北斗三号组网“收官之星”的上天,意味着,今后他们的芯片产品会继续升级迭代,有更广泛的应用市场,甚至是走向全球。

因为,有了天上飞起来的卫星导航系统,地上的导航应用产品,还得装上芯片“大脑”。

2014年,导航芯片研发科学家韩绍伟在武汉创立梦芯科技,并担任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带队在光谷研发出中国首颗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相当于在1/5一毛钱硬币大小的硅体上,实现近千万的运算和存储单元,以此为基础,继续开发了模块、板卡、接收机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6年间,梦芯的北斗芯片已升级为第二代,并正在规划匹配北斗三号频点的产品。梦芯科技总经理助理方婷介绍,今年上半年订单同比有不小增长,而前不久,梦芯三款新品连发,全面支持北斗三号系统,在精度、功耗、尺寸等指标上,具备国际水平竞争力。

作为产品经理,张衡告诉记者,现在装上“光谷芯”的无人机,农用机械、共享单车,小汽车,已经出现在田间、地头、道路等各种应用场景中。不久的将来,当手机上的北斗导航服务普及时,他会骄傲告诉儿子:里面的高科技,有你爸爸的贡献。

“千里眼”导航应用持续落地

在光谷未来科技城园区,有一座12层楼的武汉北斗大厦,楼层索引上,入驻企业的顺序恰好反映了北斗导航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情况,上面是芯片研发企业,往下分别是北斗地基增强服务、应用解决方案服务等领域企业。

在这栋楼办公的武汉依迅北斗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专门致力于将卫星导航服务落地。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葛海介绍,基于北斗导航芯片,他们的主推的应用服务,主要集中在“北斗 ”智慧城市管理、精准农业、车载导航等领域。

其中,“互联网 北斗”建筑渣土智能监管平台已在武汉市落地近5年,实现了对全市10000多台登记建筑渣土及司机的精准监管。疫情期间,该公司研发的北斗AI测温系统利用北斗时空信息技术,将健康码与地理坐标叠加,通过北斗卫星组成了精准庞大的体温轨迹网,为精准防疫做出了巨大贡献。

到现在,已经有5000辆装了北斗导航芯片的共享单车,每天在武汉服务人们的短途出行。导航芯片应用,在加上类似于手机信号基站的北斗地基增强网,共享单车时刻都被卫星“盯”着,不在指定范围内骑行,或者关锁位置不在“电子围栏”内,都会被后台发现。

汛期防灾减灾,北斗也来帮忙。7月24日,武汉华测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受邀赴恩施州清江滑坡体现场进行灾害监测服务。该公司总经理卢兴海说,北斗接收机布点监测滑坡体,无人船测量水下地形,还有操控无人机扫描和监控堰塞体,都应用了北斗导航技术,这给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和实时的地质灾害数据。

离武汉人更贴近的场景是,在军山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杨泗港大桥,鹦鹉洲大桥,月湖桥等跨江桥梁上,大量监测形变的定位接收机,与天上的北斗卫星一起,构成了健康监测系统,日夜监测形变等数据,守护桥梁安全。

智慧驾驶领域想象空间大

“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场景,夸张地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武汉导航院副院长余峰告诉记者,在北斗导航应用的产业链上,除了天上的卫星系统,上游是芯片,下游还有模组、方案、终端产品等服务提供商。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建成,加上5G网络的铺开,意义超乎想象。以前的导航系统,能提供时时空大数据服务,而现在,则是精准时空大数据服务。

智慧驾驶领域,可能是5G时代北斗导航技术应用最具想象空间的场景之一。他举例说,现在开车用手机导航,会提示你向右变道,但是北斗导航三号导航系统下,会提示你向右变一股道或两股道。精准 低延时,是5G时代北斗导航服务的最大特点。以后地图导航,甚至还会精准到建筑物楼层、门牌号。

光谷企业小狮科技联合创始人高晋泽说,他们向物流、港口等客户交付的无人运输车产品,普遍采用了组合导航技术,其中就包含了光谷造北斗导航硬件和算法,封闭开放环境下,“千里眼”的精准度,让客户点赞。

另外一家光谷企业众向科技,在自己的自动驾驶、特种机器人等产品上,加快了将其它导航方案替换为北斗导航方案的进程。在去年开始合作的九州通物流近2000辆运输车服务项目中,北斗导航方案成为升级选项,定位更精准、安全自主可控等特点,得到客户认可。

北斗导航服务有望成千亿级产业

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底,武汉在地理信息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包括上游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中游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数据获取端,有梦芯科技、导航院、智图科技、华正空间、适普软件、高德地图等企业;中游数据处理环节,有楚天云、武大吉奥、珞珈德毅、双可科技、众智鸿图、光庭科技、湖北地信、博敢空间等企业;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环节拥有立得空间、兴民智通、珈和科技、卓越科技、中科通达、依迅电子、烽火众智等企业……

武汉北斗导航产业发展主要看光谷。早在2015年,东湖高新区率先在全国成立第一个“互联网 ”办公室,支持高新区北斗领域相关企业开展行业应用示范,产生了“北斗及时判”警保联动系统、“停哪儿”智慧停车、北斗渣土车管理系统、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等一批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北斗技术在国土规划、环境、农业、交通、电力、物流等领域的行业应用。

与武汉大学合作,东湖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武汉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专业化园区,核心区武汉大学科技园,新区在武汉未来科技城。这里从事北斗导航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服务的企业就多达500余家,核心企业总收入超过310亿元,增速超过15%。

“武汉千亿级或万亿级产业如果再增加的话,北斗导航产业以后应该算一个。”武汉导航院副院长余峰认为,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5G 北斗”将会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更多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服务将不断涌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