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扇大蒲扇(记忆中的葵扇)

葵扇大蒲扇(记忆中的葵扇)(1)

对于夏天的记忆,永远定格成这样一个画面:院子里的芒果树和龙眼树下,父亲躺在一张睡椅上,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拿着一把葵扇,不紧不慢地摇着,颇有几分唐代诗人雍裕之轻摇葵扇时“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的惬意。

我的老家在南方,北回归线上穿过我家门前那条小河,再南就是越南、老挝等东盟十国啦。南方的夏日就是一个大火炉,常常是热到恨不得将薄如蝉翼的衣服剥个精光,然后直接跳到小河里降温。

“扇子好扇风,时时在手中。冬天不见面,夏日又相逢。”每逢进入夏天,这首有关葵扇的儿歌,常在我耳边萦绕,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那时候,生活物资很匮乏,没有电风扇,更不用说空调了,纳凉全靠葵扇。记得我刚上小学那一年夏天,经过秋天、冬天和春天,家里的旧葵扇无踪无影了,厂里的小卖部没有葵扇卖,我和父亲冒着酷暑步行到十几里外的乡镇集市去买。卖葵扇的是一位老大爷,一把葵扇要价一角八分,父亲说要4把,讨价还价,最后以每把一角五分成交。

一角五分的葵扇,母亲也很珍惜。为了让葵扇更结实耐用,母亲把新买的葵扇用一些两三指宽的花布条绕着边包起来,再用针线把边细细缝好,就连扇柄处也用布精心缝起来,看起来很美观。

当年妹妹小,基本不会摇葵扇,哥哥经常不在家,我有幸分到一把葵扇,欣喜若狂的我缠着母亲,给我的葵扇绘上画。谁知葵扇上面有一种葵油,手绘根本无法上色,刚画好又掉色,多次试验都失败。最后母亲想到了刺绣的办法,于是我和母亲花了三天时间,用针线刺绣,活生生绣出一幅山水图,颇有国画的味道,每次拿出去都惹来邻居小伙伴的羡慕。

常常在晚饭后,摇着那把葵扇出去了,找小伙伴玩耍。用葵扇捕捉萤火虫,萤火虫即使有天大的本事,都逃不了。一个晚上,能捉十几只,放在玻璃瓶里,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有时也用葵扇当托板,和小伙伴们玩抛石子。那把葵扇带给我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那时候,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夏日都有午睡的习惯。许多时候,父亲会在院中树下的睡椅休息,而我经常挤在他身边躺着。父亲疼爱地搂着我,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看书,让我凉爽地入睡。不一会,父女迷迷糊糊地睡去了,甚至是书和扇子掉下也不知道。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晚上基本都是父亲陪伴我们。正值盛夏,天刚黑下来,白日里的余热依旧未退,成群的蚊虫又来肆虐,父亲用清水洒在院子里的地上降温。一盆清水泼下去,都能看到地面冒着白烟,热得烫脚。等地面凉下来,父亲把竹席铺在地上,我们躺在竹席上乘凉。远处蛙鸣声声,近处蛐蛐浅吟。父亲一边讲着我们百听不厌的《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故事或者“狼外婆”的故事,一边摇动葵扇为我们驱蚊,阵阵清风拂身,为我们拂去多少夏夜的闷热。讲着讲着,瞌睡也就渐渐来了,于是,葵扇也跟着我们一起入睡了。现在想来,那是一幅怎样温馨和谐的亲子画面。

我就读的小学离家有三里地,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葵扇还代替帽子,为我遮挡似火的骄阳。在我心中,葵扇代表的就是夏天。

家里有一把葵扇破了,母亲欲把它扔掉,父亲说:别扔,这把“济公扇”还能派上用场。父亲把破葵扇带到我家的菜园里,扎一个稻草人,头上戴着破草帽,身上穿着旧衣服,手上拿着一把破烂的葵扇。清风吹过,葵扇忽闪忽闪地摇动起来,总会赶走贪食的鸟雀……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电风扇、空调等五花八门的夏日纳凉工具应有尽有,早已取代了原始的葵扇,现在的孩子,几乎都不认识葵扇,葵扇已成为我记忆深处的美好风景。这种历史的传承,记忆的文化,读着,读着,会醉入心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