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遗忘历史等于二次屠杀(用尽一生撕开侵略者的层层丑恶)

2004年11月,张纯如,这位曾惊艳了整个世界的华裔女作家平静地走向死亡,很难去揣测,这位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女作家在饮弹的前一刻在想些什么,是悲哀吗?又一时代的领军者在最美的年华里结束了她的生命,还是喜悦?她终于可以逃离那些让她痛不欲生的黑暗与历史。

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那一刻她在想些什么。

对于创作者而言,共情是非常重要的武器,共情能力越强他的作品便能更触动人心,但也意味着他会更容易受到各类情感的影响,造成心里的负担。而张纯如的共情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她能透过重重遮掩发现被蓄意隐藏的历史真相,能感受到幸存者、见证者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痛苦。

古人常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可见,有时看的太过透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赞誉、盛名并不是张纯如的追求,她对这些不屑一顾,但盛名之下的黑暗,却深深影响着她的内心,推动着她加速跑向生命的终结。

张纯如遗忘历史等于二次屠杀(用尽一生撕开侵略者的层层丑恶)(1)

用笔书写历史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华裔家庭里,但因其祖父、父母都有着不凡的学识,她便从小生活在书香墨色中,并于1988年获得了新闻学学士学位,而后她又就职于美国多家报刊,可见张纯如从出生开始的生活都是纯西式的。

但或许是因为其祖籍是中国,身体里流淌着华夏的血脉,她对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历史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1990年,担任记者期间,她不仅撰写了多篇重要的新闻稿,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1995年的冬天,对于张纯如来说是寒冷的,却也是炙热的,寒冷的是天气,炙热的是她激动的内心,因为经过多番努力,她终于完成了关于《南京暴行》一书的初步资料准备工作。

张纯如遗忘历史等于二次屠杀(用尽一生撕开侵略者的层层丑恶)(2)

期间,张纯如收集了大量以中文、日文等语言出版的相关资料,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始材料,她甚至还查询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并通过各种途径与相关幸存者、见证者取得了联系。

《拉贝日记》就是张纯如在此期间最大的收获,她为中国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学者找到了一份珍贵的二战资料。

在初期的准备工作结束之后,张纯如毅然飞往中国的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区,进行了长达一个半月的深入调查,揭开遮掩的面纱,更多的历史真相被张纯如挖掘出来。

但对于张纯如来说,这还不够。1997年的7月,为了能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南京大屠杀,张纯如再次前往中国南京,实地考察。

离开熟悉的环境,前往大洋的彼岸,对于每一个女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使它本该是你的故乡。

离开美国,前往中国,对于张纯如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挑战,不太会中文的她在中国的查询之旅非常困难,当时担任张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在回忆张纯如时对她持有高度的赞扬,从杨夏鸣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拿着录音笔,即使听不懂,即使身体不适也要努力记录资料的张纯如。

张纯如遗忘历史等于二次屠杀(用尽一生撕开侵略者的层层丑恶)(3)

越来越多的资料印证着童年的故事,那个张纯如小时候在父母谈话中了解到的1937年,那个血染的城市,人间的炼狱。

她越来越想不通人们为什么会否定它,会遗忘它,甚至中国人都对它一知半解。

疑惑夹杂着过往的血雨腥风催促着《南京暴行》一书的诞生,因为她能感受到中国,中国人民,和那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见证者们渴望世界知晓,他们在被遗忘的历史里的哀嚎。

1997年12月,经过三年多的筹备,《南京暴行》出版了。

原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张纯如被那些过往的黑暗、血腥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心脏终于能放任其在时光的流淌中自愈时,又一波压迫接踵而来。

张纯如遗忘历史等于二次屠杀(用尽一生撕开侵略者的层层丑恶)(4)

用生命照亮未来

张纯如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预想过靠它获得多少的名利,她只是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作者、历史学家看见那些正慢慢消失的过往,也希望能唤醒日本的良知,希望日本能正视南京大屠杀带给中国的伤害

但显然,事不遂人愿,《南京暴行》出版的第二年,即1998年,时任日本驻美大使的齐藤邦彦便公开宣称张纯如《南京暴行》一书中描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关于日本的诸多事宜是错误的,并不真实的。

面对齐藤邦彦的指责,张纯如并没有怯弱,在一档与齐藤邦彦一起出现的访谈节目中,张纯如指出日本官方从未就当年在中国南京犯下的暴行严谨、认真的、正式的表达过歉意,并且在战后的几十年里,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上还尽其所能的隐瞒和歪曲历史。

张纯如遗忘历史等于二次屠杀(用尽一生撕开侵略者的层层丑恶)(5)

面对张纯如的逼问,齐藤邦彦含混其词地狡辩,看起来像是给这件事画上了一个句号,事实却并非如此,节目之后,张纯如迎来的却是对她人身安全的威胁,如:恐吓信、跟踪……公开的质问也不算少。

但为了让更多人的人知悉那段骇人听闻的历史,为了安抚那些依旧在恐惧中日夜挣扎的幸存者们的心灵,即便是家人和自己的安全都难以保证,张纯如也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且她从未因外界的质问停止过自己的脚步,撰写《南京暴行》期间产生的恐慌和身体上的不适还未完全消散时,张纯如就开始筹备一本关于二战期间美国被俘军人在菲律宾受日军虐待的历史。

再一次接触到战争的残酷,相似的剧情,恍然间她似乎又回到了写《南京暴行》的那段日子,心灵的压力连绵不断,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张纯如患上了抑郁症。

张纯如遗忘历史等于二次屠杀(用尽一生撕开侵略者的层层丑恶)(6)

2004年11月9日,被病痛折磨了许久的张纯如选择饮弹自尽。

她在遗言中写道,她或许被CIA或者其他组织盯上了;也写着她曾认真的生活,为写作、为家人真诚的奉献过;还写着她希望人们能记住的是她未生病时的样子。

张纯如,用她的心感受着整个世界,用她手中的笔书写那些快被遗忘的过去,用她的生命照亮了无数人的未来。

令人欣慰的是,2007年12月16日,由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撰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真相的《南京暴行》一书在日本出版发行,更多的日本国民知悉并开始反思“南京大屠杀”事件,张纯如半生的愿望得以实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