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诗评价李商隐(李商隐的这首诗)

古人交通不便,两个人一旦分别,便很难再见,于是,送别便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写诗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别易会难,所以,送别诗多写得情绪低沉,词采黯淡。

不过,今天我要推荐一首李商隐的送别诗,它写得奇幻绚丽,可以说是开了送别诗的新境界。

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这首诗大约写于大中四年(850),此时,李商隐随宣武军节度使卢弘上在汴[biàn]州(今河南开封)任职。在这里,李商隐结识了另一位诗人李郢[yǐng]。两人才相遇几天,李郢便要南下苏州,李商隐则要奉使入关,分别之际,二人相互赠诗数首。《板桥师晓别》便是李商隐赠给李郢的一首诗。

一句诗评价李商隐(李商隐的这首诗)(1)

这首诗虽是李商隐写赠给李郢,但内容却不是写二人的分别之情。李郢在汴州与一位女子有一段情缘,这首诗是写李郢与这位女子的分别之情的。

题中“板桥”,是唐代汴州城西的板桥店。

起句“回望高城落晓河”,高城是指汴州城,晓河是指破晓时分的银河。天亮了,分别的时刻就要来临,即将分别的一对情人,回望高高的汴州城,天空之上,银河渐渐隐没。

他们为什么要回望汴州城?因为,他们曾在这里生活过,这个地方,承载着他们一同经历过的快乐时光。“回望”这一个动作,暗示着两人对欢聚时光的无限留恋,是对彼此感情的无比珍重。

“落晓河”,暗藏着牛郎织女的隐喻。银河隐没,天已破晓,牛郎织女的欢会也要结束,他们也要分开了。

第二句“长亭窗户压微波”,写离别之地板桥的情景。“圧”字写出窗户贴近水面的情景,这一情景的描写,既与首句“晓河”自然融合,又能逗引出第三句“水仙鲤鱼”的用典,使得全诗更加浑融一体。

一句诗评价李商隐(李商隐的这首诗)(2)

第三句“水仙欲上鲤鱼去”,用琴高典,典出《列仙传》,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诗中的“水仙”,指即将离去的李郢,“鲤鱼”指船。

最后一句“一夜芙蓉红泪多”。芙蓉,指李郢的情人。红泪:典出《拾遗记》,魏文帝曹丕选良家女子以充入六宫,深山人薛灵芸被选中,薛灵芸与父母告别时,泪水沾湿了衣襟。在登车上路时,泪水不可抑制,她以玉唾壶盛泪,泪水落在壶中成了红色,还未到京师,壶中的泪已凝如血色。

一句诗评价李商隐(李商隐的这首诗)(3)

从内容上说,李商隐的这首诗只是一首普通的写情人之间分别的诗,但李商隐用他天才般的想象力,将银河牛女、琴高乘鲤、灵芸泣血一系列神话传说融入诗中,使得全诗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和奇幻的意境,读来美不胜收。

纪晓岚在《玉溪生诗说》就大赞:“何等风韵,如此作艳语,乃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