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围魏救赵的故事(附与征衣衬铁衣)

谁有围魏救赵的故事(附与征衣衬铁衣)(1)

我见过两封古董信笺,一封来自西欧中世纪的长城边塞,一封出自战国时代的烽火前线,虽然远隔万里,横亘千年,却都穿越了连绵的战火和岁月的尘烟,奇迹般般地留存了下来,更奇妙的是,两封书信的作者、内容、风格乃至蕴含在文字之下的牵挂和情感,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仿佛冥冥中早有机缘。我试着将两封书信翻译记录下来,去展示那段尘封千年的战火往事与传世情缘:

信函一:哈德良长城脚下戍边将士写给家乡亲友的私信

寄信人:无名战士

收件人:家人战友

谁有围魏救赵的故事(附与征衣衬铁衣)(2)

“我已经从萨提亚给你寄出了很多双袜子,两双便鞋;另有两条内裤和两双便鞋□□□□□□□

请问候我的朋友们恩迪思、艾尔匹斯、尤□□□恩努斯、泰特里库斯和你所有的伙伴们。

祝愿你们都能够健康长寿、事事如意。”

我们可以想象,在1900年前的哈德良长城脚下,这位没能留下名字的士兵背着高原凛冽的朔风,冒着随时而来的苏格兰游牧部落的袭击以及南部叛军的偷袭,利用一点余暇,用铁笔在类似竹简的桦木、橡木条上写下了这些文字。他大概实在太过激动或者是手指已经被懂得麻木,以至于铁笔在木牍上留下了不浅的划痕,字迹歪歪扭扭,却真挚而率直地表达了对家人朋友的祝福和关爱,展现出对平凡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信函二:《黑夫木牍》——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家书

寄信人:秦士兵黑夫/惊

收件人:兄长 “衷”及家人

谁有围魏救赵的故事(附与征衣衬铁衣)(3)

“哥哥,妈妈最近身体还好吧?家里还好吗?我参军后一直跟哥哥黑夫在一起,请不要挂念!我现在急需钱和衣服,能寄点给我吗?”

“见到这封信之后,请妈妈比较一下安陆的丝布贵不贵,不贵的话一定要给我们做好夏天穿的衣服,和钱一起带过来。要是丝布贵,只带钱来就行,我们在这边买布做衣服。我们马上就要投入淮阳之战了。进攻这座反叛城池的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意外,所以给我们用的钱也别太少了。收到信后请马上给我们回信,一定要告诉我们官府给咱家授予爵位的文书送到没有,如果没送到也跟我说一声。大王说文件不会耽搁。

我们出外征战之后,妈妈真的没事吧,还跟以前一样硬朗吧?跟黑夫住在一起的时候,她老人家一直都是很健康的。钱和衣服的事,希望妈妈能寄五六百块钱来。布要仔细挑选品质好的,至少要二丈五尺。我们借了垣柏的钱,而且都用光了。家里要是再不寄钱来,就要出人命了,急急急!我非常惦念新媳妇和妴,她们都还好吧?媳妇你要尽力照顾好爸妈啊!

这封家信还原了一个秦国士兵军伍生涯的真实面貌:打仗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置办的,花钱也要家里寄,借钱不还会出人命,英勇杀敌的动力全在于官府的封爵赏赐……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

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正是这唠唠叨叨的叮嘱和家长里短的琐事,让我们得以穿越漫长时光,看到两千多年前在那些为国为家征战沙场的年轻士兵粗狂豪迈背后,那份柔软细腻的人性与亲情。这种情感穿越了历史的星空,不分南北、不惧时空,天长地久,生生不灭,直到今天仍然在打动着我们,熠熠生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