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1)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一开始,一名官员站于城门上,大声宣读圣旨,“上元节西市开市,商队无论来自何方何国,只需一次勘验入市,此后十二时辰内,皆可于坊间自由来往”。

城门外,各路商队云集,穿着不同服饰的商人牵着满载货物的骆驼早已经迫不及待,只等城门一开,进城开展贸易活动。

当时的西市,堪称是全球商品集散地,就像如今的义乌,穿梭其间的胡商功不可没。胡商有波斯人、回鹘人、阿拉伯人,但主要是粟特人。曹破延为首的狼卫假冒粟特商人进入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2)

唐俑中的粟特人

在唐朝,作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粟特人,他们是丝绸之路的实际垄断者。也正是他们,建立起了中亚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撒马尔罕。

当时,古丝绸之路三大枢纽城市,就是大唐的首都长安、康国的都城撒马尔罕与伊斯坦布尔。撒马尔罕则链接着波斯、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而《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天宝三年的长安,是不折不扣的国际化大都市,大唐名将高仙芝就是高句丽人、哥舒翰是突厥人、李光弼是契丹人,可谓“天下贤才愿往,泱泱大国敢用”。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史思明皆为粟特人。

那么,让我们看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粟特人,是如何“买全球卖全球”的?

一、粟特人主宰大唐西市,这里是公元8世纪的全球商品集散地

去年6月,笔者因为上合峰会在青岛召开的机缘,赴中亚五国采访,特意拜访了中亚名城撒马尔罕。而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狼卫”的故乡突厥。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3)

这是笔者在撒马尔罕城东北角拍摄的一组关于丝绸之路的铜雕,主题就是粟特人、驼队、水罐。附近还遗留着大量古城墙遗存。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4)

这组雕塑展现了中亚的地理和严酷的商旅环境,中亚地区面积广阔,大部分是沙漠,一个绿洲即可成一国,由于绿洲产物有限,这些丝绸之路上的小国无不发展跨国贸易。那时候没有中欧班列、没有移动支付,粟特人仅仅靠着骆驼这样最原始的交通运输工具,就完成了一场跨国贸易。而他们最大的商业风险和成本,来自于地区政权更迭引发的战乱和沿途的盗匪抢劫。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5)

敦煌莫高窟45窟“胡商遇盗图”

即便是现在的中亚国际公路货运,货主尚需花费不菲的费用雇佣安保人员持枪押运,以保证货物的安全运达。

这些丝绸之路上的二道贩子,早在两晋时就活跃于丝绸之路。公元553年,西魏的凉州刺史在凉州边界抓获了一个240人、600只骆驼组成的粟特商队,货物数以万计。

这还是战乱年代,粟特人还这么大规模地做生意,何况到了唐朝,你可以尽情想象一下。

粟特人一手建起了撒马尔罕,但却没有建立政权,这使得掌握大笔现金流和货物流的粟特商人需要付出大笔金钱,周旋于诸国之间寻求保护,这使得粟特人天性中充满了狡诈的一面。

在去年赴哈乌两国的采访中,无论是哈萨克斯坦人还是乌兹别克斯坦人,他们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人,而善于做生意的土耳其人才是粟特人的后人。

撒马尔罕位于亚洲内陆的十字路口,自然就控制了西亚、南亚、东亚、粟特本土之间的贸易,甚至穿越南俄的草原丝绸之路,都有粟特人的身影,贩运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如丝绸、宝石、珍珠、奴隶、葡萄酒等。他们甚至主动参与政治,为唐朝管理突厥人。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6)

唐朝初年,距葡萄传入中土已经过了七百年,但中原却还不能酿造葡萄酒,当时葡萄酒都是来自西域的珍贵贡品,仅能满足皇族及部分高官。《长安十二时辰》中,“饮中八仙”焦遂见曹破延将葡萄酒倒掉,直呼可惜。

粟特人主宰着长安西市的贸易。长安西市里粟特人的店铺,货物新奇别致,特别受到顾客的青睐。这些在大唐生活的粟特人,冠之以“康”、“安”、“米”姓等,即昭武九姓。

笔者去年到访的撒马尔罕孔子学院的毕业生康晓鑫,曾在汉语桥决赛中获一等奖,他将中文名的姓起为“康”,就是为纪念自己来自于康居古国。

粟特人是语言天才。为了做生意,这些粟特人会好几门外语,比如突厥语、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像安禄山年轻时就当过翻译,而史思明也会六种语言。

二、粟特人到底有多富裕?他们用银盘吃饭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7)

粟特人的富裕,从笔者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拍摄的还原古代贵族饮宴图的场景中可见一斑。最早,作为游牧民族,粟特人用陶制餐具盛饭,唐朝时期的粟特商人普遍用银盘吃饭。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8)

粟特人常用的金银器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9)

这个重达一公斤的金碗,出土于陕西何家村,它的工艺技法,就是由粟特人传入中国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10)

在撒马尔罕古迹遗址的历史博物馆,还有这样一幅彩色壁画,唐高宗的使臣参加了粟特王的盛会,携带蚕茧、生丝和白绢作为贺礼。

这幅撒马尔罕7世纪宫廷遗址的壁画里,丝绸被视为奢侈品,而在中国的传世名画阎立本的《步辇图》里,谒见唐太宗的吐蕃宰相就穿着一件粟特锦制成的长袍。对于大唐王朝来说,丝绸不稀罕,但棉花却是稀罕物。

当时,不光是大唐的丝绸,粟特棉风靡欧亚大陆,后来桑蚕后来被引到乌兹别克斯坦,现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常见的树种就是桑树。丝路留下的传统产业像刺绣,如今仍在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占有一席之地。

棉花则是乌兹别克斯坦从印度引种过来的。现在,世界上最有名的绿洲长绒棉产区,一个是埃及的尼罗河谷,其次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两河地区。通过棉花出口,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欧盟、美国、中国都保持了密切关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每年都要买走乌兹别克斯坦40%的棉花。不过,现在中国逐渐替代了这一角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第一大买家。目前,中国对乌进口的商品,70%是棉花,去年开始,乌兹别克斯坦的大樱桃也打“飞的”进入了中国。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11)

图为托钵数钱的粟特人

不光送来葡萄酒、粟特棉,还有风靡长安的胡旋舞。

撒马尔罕的富裕,也让它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

撒马尔罕曾经被阿拉伯帝国征服过。这是一个被战火毁掉过多次,又多次重建的城市。大国的激烈碰撞带来了多种文明的交融。摩尼教、拜火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这里都有传播,街道上是流水般的驼队。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各路商贩来来往往,古老的商铺里堆满了丝绸和毛毯。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12)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右刹的最初亮相,就是以景教传教人形象出现的

撒马尔罕的郊区手工作坊,还保留着8世纪从唐朝传来的桑皮纸制作工艺。1300年前,撒马尔罕的粟特人从长安学到了桑皮纸制作工艺。公元8世纪,大食(阿拉伯)帝国进攻中亚,在攻占撒马尔罕时发现了这种造纸工艺,将它称之为撒马尔罕纸,又传至阿拉伯、小亚细亚,直至欧洲。

作为粟特人,安禄山在当时最著名的才艺就是会跳非常奔放的胡旋舞。

撒马尔罕是胡旋舞的故乡。1300年前,长安城里人人学旋转,人人学胡舞,代表人物就是杨贵妃和安禄山。在《旧唐书•安禄山传》中描写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13)

国产电视剧中的胡旋舞

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长安城拜倒在胡旋女裙下。白居易的名诗《胡旋女》,直接点明“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14)

这是在撒马尔罕经学院,穿着民族服装的乌兹别克人在跳民族舞蹈。可以看出,乌兹别克人跳舞是从娃娃抓起的,否则体重超过300斤的安禄山怎么会疾舞如风。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15)

去年6月,在撒马尔罕孤儿院,笔者见识了一场乌兹别克斯坦民族舞蹈。撒马尔罕孔子学院的学生来到这里,和孤儿院的孩子们搞联欢。在现场,孔子学院学生张民穿着美丽的汉服,伴着中国流行歌曲,跳起当地民族舞蹈纳斯盖(音译),一次能打十几个旋儿。

三、粟特人的保护者大唐,是如何失去半个中亚的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狼卫入侵长安的原因是家乡被大食人攻陷,狼卫求援唐朝庇护不成,遂生怨念复仇。

先放下这个梗不说,历史上的大唐繁盛时期,疆域有多大呢?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16)

这是唐高宗时期的疆域,不仅囊括了现代中国的主要版图,还包括了今天中国的大量邻国的一部分。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到越南,老挝、朝鲜、蒙古国,都出现过唐朝皇帝所册封官吏的身影。唐朝跨过天山山脉,成为半个中亚的保护者。

这就是《长安十二时辰》让我们梦回的大唐盛世。

时间回到公元627年,25岁的玄奘和尚西行。历经17年之久,5万里行程,138个国家。

在高昌王国(今吐鲁番),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结为兄弟。之后,他翻越海拔7000多米的腾格里雪峰,高昌王送给他的护卫冻死了十之三四;之后到大清池,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再到赤建国,就是现在的塔什干。在这之后,玄奘进入撒马尔罕,与国王进行了交流。玄奘的语言天赋,深厚的文化素养,让西域诸国首领叹服。

玄奘背后,是一步步走向鼎盛的大唐王朝。帝国的影响力随着商旅的驼队,穿越天山、穿越高昌古国的沙漠、穿过撒马尔罕……

《长安十二时辰》小说中所在的大唐天宝三年,发生了一件影响唐朝历史的事件,安禄山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

之后7年,即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安西副都护高仙芝与大食(阿拉伯)人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之江布尔)一带发生激战,史称“怛罗斯之战”,此役唐军惨败。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而衰,自此,中原王朝再也没有机会将领土拓展到中亚。

长安十二时辰盛唐风貌(长安十二时辰与丝绸之路)(17)

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