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待孩子相分离的痛苦(一生中与孩子的8次)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醍醐灌顶。多少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极尽宠爱或控制,想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孩子有个他们期望中的人生。

殊不知,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生命,更有独立的人生。

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当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给孩子适当的教育和引导,这些教育和引导,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越来越独立和自信,活出自己的人生。

该爱的时候,好好爱;该分离的时候,信任孩子并及时放手。如此,孩子的身心才能得到更健康的成长,同时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与亲子界限。

细数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要经历这样几次分离,每一次分离我们都会不舍,但每一次分离都意味着孩子们又得到了新的成长。而最后一次分离,则会让很多人泪目,包括我自己,想都不敢想。

(一)0岁出生:母子(女)分离

当我们得知怀孕的那一刻,孩子与母亲的联系由此开始。通过一条长长的脐带,宝宝汲取着母亲的营养,在母亲的孕肚中不断成长,母亲感受着他的胎动,柔声细语与他交流,感受着他每一天的变化。

直到280天左右,随着规律的宫缩,伴随着一阵悦耳的啼哭声,宝宝实现了与母亲的第一次分离,这是身体与身体的分离,这也是一场幸福的开始。

很多爸爸妈妈在这一刻都欣喜地忍不住泪目,而我前后生了两次,都是笑着迎接。因为我后知后觉,直到抱着孩子过了好几天,才越来越觉得感动。

怎么对待孩子相分离的痛苦(一生中与孩子的8次)(1)

(二)1岁走路:从此,不再用我们的腿带他看世界

在0~1岁的过程中,我们陪着孩子体会了很多的第一次。

宝宝的第一次笑、第一次抬头、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第一次爬、第一次扶着站立,一直到孩子学会独立行走。

这一年,虽然我们很辛苦,要抱着孩子看世界,要通过他不同的哭声给他适当的回应,但是这一年无疑是我们彼此都非常欣喜和享受的时光。

当孩子会走路了,便意味着和我们的第二次分离开始了。他要用自己的双脚去探索世界。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信任并放手,让孩子在安全的区域享受独立行走的自由。

怎么对待孩子相分离的痛苦(一生中与孩子的8次)(2)

(三)断奶:孩子和母亲彼此独立,成为了两个个体

很多妈妈说孩子不听话,总是要吃奶,断奶太难了。还有的妈妈说夏天容易上火,等到秋天再断;到了秋天又说换季,宝宝抵抗力低,别让他哭了,等冬天再断……

虽然我们对外界总能说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我们内心知道,实际上是我们比孩子更舍不得断奶。因为断奶,意味着这一项特别的母子(女)互动,从此没有了。那一道特殊的爱的连接,没了。

(四)3岁上学:从此,父母不再是孩子的唯一

三周岁,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了,每一年开学季,都能看到孩子的身影已经进入教室,可是脸上挂着泪痕的父母,却望着校门口久久不愿离去。

我们以为他们很难适应,会如何想爸爸妈妈,实际上孩子成长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当孩子开始上学,便意味着父母不再是孩子的唯一,孩子开始有了同学、好友,有了我们不知道的新鲜事,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这个阶段,我们依然给孩子信任与放手,带着期待的目光,听孩子分享的每一件事,体会着他的喜怒哀乐。切不可过度黏着孩子,过分担忧与焦虑,否则孩子会感知到,然后朝着你焦虑的方向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信任”的目光,就是他前进的最佳动力。

怎么对待孩子相分离的痛苦(一生中与孩子的8次)(3)

(五)13岁青春期:孩子开始有秘密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小秘密。

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依然能把绝大多数事情分享给自己的父母,但也不排除有一些或留在心里,或与好友分享。

若是亲子关系差的家庭,孩子有可能就将心门彻底关上了,他有他的心思和世界。回到家门一关:“你们别来打扰我,我需要我独立的空间。”

怎么对待孩子相分离的痛苦(一生中与孩子的8次)(4)

(六)19岁上大学:从此,你开启了你的精彩

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拿着通知书的喜悦,我们看在眼里,“笑”在脸上,“不舍”在心中。

从此,每一年,只有寒暑假才能看到孩子。孩子满眼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而我们满心都是深深的眷恋。

怎么对待孩子相分离的痛苦(一生中与孩子的8次)(5)

(七)结婚:你有了你爱的伴侣,从此我们退居了二线

自从孩子开始工作,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牵绊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孩子带回了一个人,告诉我们:“我喜欢ta。”那一刻,我们知道,孩子真的要离开我们了。

他即将要组建自己的小家,有了心爱的伴侣,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这个阶段,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妈妈不要觉得有人夺走了原本属于你的爱,爸爸也不要觉得女儿被别人抢走了。

这本就应该是他们的人生,这些阶段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学会放手,学会接纳,学会衷心的祝福,更要学会保持界限,退居二线。

怎么对待孩子相分离的痛苦(一生中与孩子的8次)(6)

(八)别离:这一刻,我们不但退出了孩子的世界,也退出了自己的人生

这一次分离,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一次。无论是我作为孩子,还是作为妈妈。

几年前奶奶的离世,我悲痛了许久。直到现在,想到一些场景,依然会泪目。

儿子六岁时,问我:“妈妈,如果你死了,我和小妹怎么办?”我当时笑着说:“你们要继续勇敢阳光地活下去,过好你们的人生呀。”

记得有个日本的妈妈,得知自己得了绝症以后,没有凄凄艾艾,而是直面问题,积极应对。她用了一年的时间,教会了4岁的女儿包括做饭在内的基本生活技能。这是最伟大的母爱,为了实现更好的分离,而做出的努力。

无论最终多少岁,我们终将要拉上人生的帷幕,退出自己的人生,也退出他人的世界。

我希望,不要在那一刻去后悔,而要在这一刻好好珍惜。

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些信任与放手,少一些控制和越俎代庖。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心。

让我们对父母多一些陪伴与包容,少一些埋怨与疏离。当他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可以无悔。

怎么对待孩子相分离的痛苦(一生中与孩子的8次)(7)

尹建莉老师说: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希望我们在这份真实当中,教会他独立面对世界的本领,顺其自然的放手,成为最好的彼此。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与实践,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