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

步枪,即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从南宋初年出现的一种粗竹管喷火枪一直演变至今,步枪已有了足有近900年的发展历史。

那么,步枪是如何发展演变,期间又经历了哪些变革,我们耳熟能详的来复枪、毛瑟枪、AK-47、M16分别代表哪一个步枪的技术发展阶段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以下步枪的发展历史。

步枪最初起源于宋朝。代表枪型,突火枪、火铳。

南宋初期(公元1132年),由我国古代军事家陈规发明了一种粗竹管的喷火枪,这是公认现存最早的关于步枪起源的记载。公元1159年,由寿春府制造了一种内装火药、石子的粗竹管火枪,名为突火枪。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1)

图(突火枪)

到了元朝时期,出现了由金属管材制成的火枪,名为火铳。元末朱元璋和张士诚开战时就已经在使用火铳。

而到了明朝,火铳进一步演变发展成鸟枪,衍生出了瞄准镜和点火绳的瞄准和激发装置。后来又发展出了双眼、三眼、四眼、五眼、七眼乃至十眼等多管多节铳。

但当时的步枪技术十分粗浅,口径在17mm以上,质量超过5kg,长度在2.3米左右,使用起来后坐力极大,有基本准头的有效射程也就只有50米,具备穿甲能力的最佳射程约30米,这个数据在当时也是绝对领先于欧洲。同一时期,欧洲也出现了一些原始的步枪,比如15世纪是荷兰的火绳枪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2)

图(三眼火铳)

燧发枪的出现改变了步枪的激发方式。代表枪型,英国伯克式燧发枪。

所谓燧发枪,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动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

最早的随火枪是由一个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人发明,后来又由法国的枪炮工匠马汉进行了重大改进,他研制成功可靠、完善的击发和保险机构,制造出当时性能最好的枪。由于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一直到1848年,足足装备了200多年。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3)

图(燧发枪)

线膛枪的出现提升了步枪的射程,也就是常说的来复枪。

线膛枪,指的是枪膛内带有膛线的火枪,最早诞生于15世纪初的德国,但当时设计为直线形的沟槽,只是为了更方便从枪口装填弹丸。真正用于提高射程的线膛枪出现在1476年的意大利,枪膛内有螺旋形的膛线,螺旋形膛线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

"膛线"英文为rifle,音译为"来复",因此线膛枪也称为"来复枪"。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4)

图(来复枪)

相比于滑膛枪,来复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射程长。这段期间最有名的枪型便是英国帕特里克·弗格森在1776年发明的一种来复步枪,射程可达200码(183米),平均每分钟可射4-6次。这比起当时每分钟只能发射一次、射程50码的一般步枪来说可是巨大的进步。

在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中,来复枪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战的双方是英国和英属北美殖民地,当时英国弗雷泽将军率领1600名装备滑膛燧发枪的英军进攻大陆军,在一片空地遭遇大陆军来福枪团的攻击,由于来复枪的射程是滑膛枪的5倍,而且英军士兵处于开阔地带,而大陆军则躲在树后瞄准射击,此时,来复枪的优势彰显无遗。战争的结果是英军惨败溃逃,弗雷泽中弹倒地。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5)

图(萨拉托加战役)

19世纪,后装枪的出现和无烟火药的发明大幅度提高了步枪的射速、射程和精度。代表枪型,德国德莱塞M1841针发枪、毛瑟步枪。

从最初的火绳枪到18世纪以前燧发步枪,这段时间里,步枪一直都是采用前装弹药的方式,也就是前装枪。

直到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改进了螺旋形线膛枪,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并一改过去长期使用的球形弹丸,发明了一种长圆形的弹丸。德尔文的发明对后来步枪和枪弹的发展意义重大,至此,现代步枪的原始雏形已经出现,所以恩格斯称德尔文为“现代步枪之父”。

但是,德尔文步枪仍是前装枪,直到19世纪40年代,德国研制成功德莱赛击针后装枪,是世界上最早被广泛采用的军用后装枪,枪的射速要较之前快4到5倍,有效射程可达到650码(600米),但口径依然保持在15mm~18mm之间。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6)

图(德莱赛步枪)

到19世纪60年代,大多数军队使用的步枪口径已经减小到11mm。19世纪80年代,由于无烟火药在枪弹上的应用以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步枪的口径大多减小,一般为6.5~8mm,弹头的初速和密度也有增加,因此步枪的射程和精度得到了提高。

德国毛瑟兄弟生产的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的后装单发步枪,是当时的代表之作,也就是毛瑟步枪。改进之后的kar98k毛瑟步枪成为纳粹德国的制式步枪,并且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期随着半自动、自动步枪的出现,98式毛瑟步枪才逐步被淘汰。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7)

图(kar98k毛瑟步枪)

20世纪初,半自动、自动步枪开始出现。代表枪型蒙德拉贡步枪、AK47突击步枪。

19世纪以前的步枪还仍然停留在非自动阶段,到了19世纪末,步枪自动装填的研究就已经开始。

到1908年,墨西哥上将曼努埃尔·蒙德拉贡设计的6.5mm半自动蒙德拉贡步枪,是公认的第一支现代化意义上的半自动步枪,并首先装备了墨西哥军队。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8)

图(蒙德拉贡步枪)

而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步枪是1883年由美国工程师马克沁发明的。步枪射击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除了将子弹射出枪管外,同时还使枪产生后坐力。马克沁就是利用部分火药气体的动力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和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从而实现了步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支对射手撞击的后坐力。

到20世纪初,沙俄枪械师费德洛夫所设计的6.5mm口径M1916自动步枪。而美国在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现,在欧洲大陆环境恶劣的堑壕战里面,他们缺乏密集的火力,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7.62mm的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问世,有效射程600码(548米),并迅速作为美军作战装备。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9)

图(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

1949年,由前苏联卡什拉尼科夫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正式投入生产,后期又经过几次改进后定型。AK47突击步枪是公认的一把好枪,是20世纪步枪行列中耀眼的明星,但其缺点也颇多,从性能方面说,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АК-47缺点:枪管缠距偏小、M43弹的弹形欠佳、枪弹撞击目标时过于稳定,破坏效果不理想。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枪管较短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影响了射击精度,300米以外无法保证准确射击(当然300米外如果不装瞄准镜,根本无法正常瞄准),连发射击精度更低,而且AK-47抛壳抛得很远,将近2米,在实战中容易暴露射手位置!实际上它可以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突击作战的要求。子弹出膛时,枪管末端会有微小颤动,导致射击精度下降,有时士兵会抱怨为什么在连续射击时射击精准度很差,直接击中目标的机会很少。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10)

图(AK-47突击步枪)

20世纪60年代后,步枪逐步开始枪族化和模块化,“枪族”的衍生奠定了现代步枪的标准。代表枪型,美国 5.56mmM16枪族、前苏联7.62mmAK-47枪族、中国的5.8mm95式枪族。

枪族,是一种新的现代枪械,它是以一种枪为基础,将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的主要部件统一,组成一族,即枪族。同一枪族的枪,主要零部件可以通用,枪弹可以互换。

枪族出现于1963年,最早出现的是斯通纳枪族,它是美国轻武器设计师斯通纳设计的一种积木式枪械,即M16枪族。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11)

图(M16枪族)

步枪枪族化的优势很明显。步枪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第一个优点,对于批量生产非常有利;第二个优点,可以提高作战灵活性和降低后勤维护的压力,假如在战场上拿着步枪的战士弹药没了,还可以去寻找其他枪支的弹药来用,同时因为枪的结构基本相同,部件可以互换,大大提高了维护的机动性。

美国的5.56mmM16枪族开创了小口径步枪的先河,随即在世界上掀起一阵小口径步枪的浪潮,包括后期出现的以色列的5.56毫米加利尔枪族、德国的5.56毫米HK枪族、英国的4.85毫米班用枪族、俄罗斯的7.62毫米AK枪族、奥地利的斯太尔AUG枪族,也包括我国的5.8mm95式枪族。

步枪的口径越小,则枪的重量越小,射速快,后坐力越小,连续射击能力越强,作战机动性越好,这是小口径步枪的优点。

但是步枪的口径小也代表着射程必然要短,而且穿甲能力弱。比如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国士兵发现他们手中的M16很难击倒穿着防弹衣的伊拉克士兵,当伊军士兵被击中后仍然能举起手中的AK47反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口径枪械,比如12.7毫米M82狙击枪往往能一枪毙命,即使敌人未死也会因为剧烈的痛楚而丧失抵抗意志。

我国自主研制的95式步枪在性能上处于世界步枪领先水平。

1970年,在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研制我国小口径步枪的思想,并明确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轻武器之路。

1987年,我国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完成设计定型,正式命名为QBZ87式5.8mm自动步枪。

而到了1989年,根据部队试用意见,87式自动步枪不能完全满足军方使用要求,因此需要研制第一代5.8mm小口径班用枪族,并提出更高的战技指标要求。这次研制新枪汇集了工厂、院校、研究所和使用部门的科技人员所组成的联合队伍。

到1995年,经过6年时间的研制,新型枪族中的自动步枪设计定型,命名为QBZ95式5.8mm自动步枪(简称95式自动步枪)。95式步枪出现以前,我国的轻武器基本以仿制它国为主。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12)

图(5.8mm95式突击步枪)

5.8mm95式枪族目前是中国陆军现役主力装备之一。95式枪族采用了不同于美俄的5.8毫米口径,采用无托结构。枪托的作用是为了缓冲步枪射击时的后坐力,但是另一方面,枪托的存在又会增加步枪的长度和重量,从而降低步枪的机动性,而且如果是弯曲的枪托还会在连发时造成枪身上翘,降低连发的射击精度。而95式步枪则直接采用无枪托的设计思路。

95式枪族内通用件占有很大比例,对生产维修十分有利。该枪在性能上与世界同类步枪比绝不逊色,在射程和穿甲能力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步枪的发展也会更加突飞猛进,为保卫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ak-47自动步枪发展史(世界步枪的发展历史)(13)

图(中国阅兵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