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帛书版(帛书道德经详解)

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六五,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帛书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帛书版(帛书道德经详解)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帛书版

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六五

阅读导引:

传世版《道德经》中,本章是道家反智、主张愚民的铁证。是研究《道德经》的学者们最困惑的一章。“帛书道德经”出土,让人们豁然开朗。这一章反而是道家反对愚民、主张智民的铁证。

上一章说,做事必须预先谋划,慎终如始;强调精神驱控原理的决定性;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或因圣人主张按道理做事、返璞归真而“弗敢为”;被世人认为是阻碍人类进步的“愚民”思想。

本章计73字。顺着上一章的含义先说出“世人的以为”,而后指出统御者“智民”还是“愚民”是衡量社会环境是否优异的标准。统御者智民则社会环境必然大顺,统御者愚民则社会环境必然大逆。

原文断句: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⑴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⑵。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文字释义:

⑴明:原字是“月冏”,已失传;冏,光明。“月冏”的意思可能是“使黑暗的月亮光明”。意指“使蒙昧者能看清”,“使人聪明”。故可用“明”代之。

⑵亦稽式也:也是考核标准。◆稽,考核,核查,考察。◆式,样子,标准。

句义详解: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⑴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因此有人说:“宣传且遵循道理的人不是用道理使民众聪明,想用道理愚弄民众,认为民众难以治理的原因是民众有智力。”

★道家“返璞归真”的主张被世人曲解。“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回归本性、追求真实。民以食为天。衣食才是人们最基本的最真实的需求。老子发现,世人连衣食无忧的问题都没解决,反而“贵难得之货”,追求各种浮华奢侈和感官享受;故而建议人们不要追求那些外在的感官享受,应该回过头来追求身体内在的充实;即“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老子的意思很明白,国家必须首先解决民众的衣食问题,而后才可以追求其它玩意;否则是本木倒置。试问,古今中外有那个国家解决了民众衣食无忧的问题?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哪个国家的民众衣食无忧?显而易见,追求浮华奢侈、喜欢上流社会的世人必然反对老子的观点,让民众衣食无忧怎么可以聚敛巨额财富?怎么显现他们的尊贵?因此,世人必然歪曲、篡改道家理论,让人们认为启迪民智的道家理论是在愚民,使反对愚民的人们放弃道理而被真正愚弄。实话实说,传世版《道德经》确有愚民之意。如果“帛书道德经”没有出土,我们肯定信以为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民众难以治理是因为民众有智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没有智力的猪马牛羊很容易治理。智力低下的民众会心甘情愿做奴隶。为什么有智力的民众难以治理?因为有智力的人们能发现社会不公且要求公正,所以不能公正待民的统御者非常头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民众难以治理的表面原因是民众有智力,真正原因是统御者愚昧。如果认为民众有智力真是国家难以治理的原因,那就真蠢了。

★传世版《道德经》的内容是: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把“故曰”改为“古之”,试图坐实道家愚民的主张。然而,因为后面的话又证明道家反对愚民,所以必须继续篡改。

看懂下面的话,就能明白道家反对愚民、主张智民。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因此,如果统御者认为国家难以治理是因为民众有智力,那是国家的盗贼;如果统御者认为国家难以治理不是因为民众有智力,那是国家的收获。永远记住这两点,也是考察(国家盛衰的)标准。

★以知(zhì)知(zhī)邦,邦之贼也;以不知(zhì)知(zhī)邦,邦之德也。知(zhì)即“智”,“以知”即认为是智力原因。“以不知”即“认为不是智力原因”。这句话的意思是:统御者认为是智力原因知道国家难以治理,是国家的盗贼;认为不是智力原因知道国家难以治理,是国家的收获。按照现代语法可调整为:如果统御者认为国家难以治理是因为民众有智力,那是国家的盗贼;如果统御者认为国家难以治理不是因为民众有智力,那是国家的收获。历史事实皆是如此。智明的统御者从不认为国家难以治理的原因是民众有智力,反而鼓励民众提升智力、发挥民众聪明才智,使国家兴旺发达。愚昧的统御者才会认为国家难以治理的因为是民众有智力,所以极力推行愚民政策,禁止民众发挥聪明才智,使国家日趋衰败。

★传世版《道德经》的内容是: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如此修改,真就成为反智了。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永远记住这个考核标准,这就是大环境。大环境非常深远,与具体事物相反,是使万物顺畅运行的根本。

★玄德即大环境。第十章:“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第五十一章:“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玄德”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就是所谓的“外因”。万物就是生存在这种大环境之中。内因是外因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内因生成的环境。内因与外因相反相成,因此“与物反矣”。外因是内因赖以生存的环境。万物之所以能稳定顺畅运行由环境决定,是使万物顺畅运行的根本,即“乃至大顺”。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如果统御者智民,社会环境必然大顺;如果统御者愚民,社会环境必然大逆。统御者智民还是愚民是考察社会环境是否优异的基本标准。显而易见,根据“帛书道德经”的文字,道家主张智民、反对愚民。用笨脑子想想也能明白啊,如果道家主张愚民,还有必要给世人留下那么多道家经典吗?秦始皇“焚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是真正的愚民。

白话译文:

因此有人说:“宣传且遵循道理的人不是用道理使民众聪明,想用道理愚弄民众,认为民众难以治理的原因是民众有智力。” 因此,如果统御者认为国家难以治理是因为民众有智力,那是国家的盗贼;如果统御者认为国家难以治理不是因为民众有智力,那是国家的收获。永远记住这两点,也是考察(国家盛衰的)标准。永远记住这个考核标准,这就是大环境。大环境非常深远,与具体事物相反,是使万物顺畅运行的根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