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一文说透参公事业编

一、职能定位不同

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一文说透参公事业编(1)

普通事业编,通俗地讲就是在普通事业单位工作且有编制登记人员。普通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按照分类可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编,是指在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且有编制登记人员。参公事业单位虽然也是事业单位,但它具备了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它是事业单位中的一个特例,是参照公务员法的管理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一文说透参公事业编(2)

二、管理方式不同

1.参公编姓“公”,公务员的“公”。参公事业编顾名思义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虽然也是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样的晋升和工资待遇。在很多方面已经等同于行政编制,所以与事业编制有了本质的区别。

2.普通事业编职责不一样,管理标准也不一样。普通事业编则全部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按照事业单位标准核发工资待遇,晋升职称或职级。

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一文说透参公事业编(3)

三、工资待遇不同

1.参公工资组成与公务员一样。参公事业编与公务员待遇一样,工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按照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和年终奖金。

2.普通事业编工资构成更复杂些。普通事业编制人员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构成基本工资。

两者相比,薪资区别最明显的是:参公人员有公务交通补贴,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则没有。科级每月相差800左右;处级每月相差1000以上。

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一文说透参公事业编(4)

四、晋升方式不同

1.参公编可以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参公事业编制人员与公务员一样,有职务和职级两个序列。参公事业编制人员可以晋升职务,也可以晋升职级,也可以兼任。一些人在职务上无法突破,但可以一直走职级路线,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如,在省直机关里有的一级调研员,从来没有担任过科长、副处长、处长等实际领导职务。

2.普通事业编晋升相对单一。普通事业编制人员有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之分,一般都只在各自的岗位上得到晋升。即使兼任,也只体现在管理岗可能兼任专业技术上。

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一文说透参公事业编(5)

五、发展空间不同

1.参公编发展空间与平台关系大。参公编在晋升方面,无论是提拔还是职级的提升,都比普通事业编机会多,空间大。在省级单位解决一二级调研员、在地市级单位解决三四级调研员、在县级解决一级主任科员,再正常不过。

2.普通事业编发展空间受限制多。普通事业编如果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地市级以下,一般九级职员到头。

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一文说透参公事业编(6)

六、交流调动的区别

1.参公事业编人员比较容易成为正式公务员,实现身份的“跨越”。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完全打通了“参公”转公务员的通道。也就是说,参公事业编人员,只要条件合适,容易直接转换成公务员身份。这在省直机关,属于非常普通现象。笔者所在省直单位,每年都有一批参公人员从事业单位调进机关,成为正式公务员。但普通事业编人员,几乎没有这种“逆向流动”的可能(虽然政策上、理论上可行,但现实中并不多见)!

2.参公事业编人员可以参加上级机关单位遴选,实现平台“跨越”。如每年省、市机关组织公务员和参公人员遴选,这让那些县区、乡镇的参公人员有机会进入更大的平台。但遴选并不针对普通事业编人员。

3.普通事业单位人员向参公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同样被认定为“逆向调动”,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一般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但参公人员到普通事业单位任职,则容易得多。

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一文说透参公事业编(7)

七、进入方式有所不同

1.想获得参公编制,就得历经“公考”。要进入参公事业单位成为参公事业编制人员,是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各种程序,成功录用才行。进入的方式与获得公务员身份的方式基本相同。

2.想获得普通事业编制,则是要参加事业单位统一考试,成功录用才行。

总体来说,成为参公事业编制人员,要比成为普通事业编制人员更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