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谁写的(罗曼罗兰金句)

1866年罗曼 ·罗兰出生在法国小镇,我们对这位伟大的作家,了解最多的是他创作的《约翰·克里斯多夫》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但假如推荐他的作品,我首推这部《名人传》。他撰写的世界级大师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的传记,即基于史记资料、真实信件考证细致,又有他本人同样站在艺术巅峰,对三位大师敏感艺术情怀的共情解读。

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谁写的(罗曼罗兰金句)(1)

他写英雄传记是为了在苦难的时代,“世界简直透不过气来”,给人们以安慰“伟大的心灵宛如高山风暴冲击它们,乌云缠绕它们,可是在那儿,呼吸却比别处更加强有力。空气在那儿有一种纯净,能让心灵去掉污迹。”

“把自由的空气放进来吧,让呼吸英雄们的心灵吧”

罗曼 ·罗兰的巨作《约翰·克里斯多夫》是敬隐渔先生翻译成中文的,并因此与罗曼罗兰直接通信,随后接受了罗兰先生邀请去法国。敬隐在法国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把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译成法文传入欧洲,从此,鲁迅先生以此作得以世界知名。

在1902年创作完《贝多芬传》后,又相继出版了1905《米开朗琪罗传》、1910年《托尔斯泰传》合称《巨人三传》。

1927年傅雷赴法国留学,偶然读到罗曼 ·罗兰的《贝多芬传》“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从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

1931年傅雷翻译完《贝多芬传》后,又一口气把《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翻译完,这是将自己所受的恩泽馈赠给中国的年轻一代。

才得以今天我们看到如此精致而又原汁的《名人传》。

罗曼 ·罗兰从小体弱多病,追忆童年的文字中讲述过:不满一岁在冬天被粗心的保姆遗忘在房子外面,差点冻死,从此患上了支气管疾病,5岁时妹妹夭折,母亲因此过度悲伤,对罗兰的情绪阴影很受影响。

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谁写的(罗曼罗兰金句)(2)

罗曼 ·罗兰

1880年父亲放弃了世袭的公证人职业,举家搬到巴黎,为了让罗兰考入巴黎高师,毕业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母亲更是寄予重望,罗兰曾在纸条上向母亲保证“尽一切力量备考。”

1886年20岁的罗曼 ·罗兰成功考入巴黎高师,但在日记里却写下了自己的计划:毕业后教7年书,为家庭尽责。从30岁开始,生命属于自己。他的梦想是写作,写剧本,进行文学创作。“如果我做到了,那么我活到35岁,可以死而瞑目了。”

不到二十岁读莎士比亚非常痴迷“我把最好的时光给了莎士比亚”,随后阅读了托尔斯泰的作品后一发不可收拾,将其奉为精神偶像,“一个活着的莎士比亚”。

1887年罗曼 ·罗兰对于艺术和生活困顿不已,给偶像托尔斯泰写了一封信求解,没想到几周以后,收到了精神导师托尔斯泰的亲笔回信。

托尔斯泰的思想境界给了罗曼 ·罗兰一生指导方向:只有使人们团结的艺术才有价值,只有为自己的信仰能够做出牺牲的艺术家才能得到承认;不是热爱艺术,而是热爱人类,才是一切真正志趣的前提......

罗曼 ·罗兰的好友作家茨威格之后为罗兰立传中写道:“这是罗曼 ·罗兰全部创作的起源,道德威望的基础。”

他从未停止过创作,他一生写了21个剧本,公开发表的只有15个,可查的只有12个,在舞台上的演出的不到一半。最初创作五六个剧本时自己并不满意也没有得到心灵的慰藉,时常感到孤独心烦意乱。

他开始寻求自己崇拜的伟大人物上,发现“越是深入研究伟大作家们的生活,就越对他们毕生遭受如此众多的不幸感到震撼。”

在痛苦和患难中开始创作《贝多芬传》,而后《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包含了音乐、美术、文学三大领域的巨人。

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谁写的(罗曼罗兰金句)(3)

贝多芬——苦难命运的反抗者

贝多芬生于1770年德国波恩,卒于1827年。而罗曼 ·罗兰生于1866年的法国,童年和少年时期贝多芬的音乐和事迹就种在他的心里,随时在危难和困苦时拿出来作为精神慰藉。

1902年,罗曼 ·罗兰特意去了德国波恩—贝多芬的故乡,找到贝多芬的一生挚友韦格勒夫妇的后代,继续填补,靠近贝多芬的精神,当理解更深,也释然更多,激情之下促成了他写了《贝多芬传》。

罗曼 ·罗兰在写《约翰·克里斯多夫》最初的几卷和主人公的性格,就是参照了贝多芬的事迹和为人,整个故事中的战斗精神和坚忍的气息,都是受到贝多芬的营销。

疾病、苦难、贫穷、情感、命运一切看起来不可控的力量,都使得战争年代的人们精神匮乏,无所适从。

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谁写的(罗曼罗兰金句)(4)

这本《贝多芬传》伴随着交响乐演奏会一点点蔓延到整个世界,给需要力量的人们精神支撑。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

米开朗基罗——英雄的定义

我们最熟悉的罗曼 ·罗兰的金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就出自《米开朗基罗传》的序。

在写《米开朗基罗传》的时候,罗曼 ·罗兰似乎对英雄主义有个更深的理解,他在这本书中说:

“我没有给那些高不可攀的英雄们建立纪念碑。我憎恨理想主义,因为它胆怯地回避生活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弱点。然而,太容易受一些花言巧语蒙骗的人民应该牢记:有关英雄主义的一切谎言是由于胆怯而产生的!英雄主义就是看到世界的本来面貌,热爱这个世界。”

这些英雄在生前,遭受着宗教、政治、社会、乃至家人朋友的怠慢和误解,他们每一个人在克服多种身体疾病的反复,和精神痛疾的折磨,痛苦和弱点可以说是千疮百孔,然而,即便如此,他们却能够用一种执念去坚持自己的艺术道理,并以此抵抗一切压迫。

“难道,我应该像其他许多那样只去描写英雄们的英雄主义,用一块盖布把他们跌入的整个痛苦深渊罩上,可是不能这样做!真实高于一切!我不能用谎言去答应给自己朋友们幸福!我不惜一切代价非这样做不可,我只能答应给他们真实,甚至用幸福作为代价答应给他们真实,给他们勇敢的真实,并用真实这把刀子去雕刻不朽的心灵。”

英雄背后的“成为英雄”的过程更值得人们去细品斟酌,这才是传记和他们的作品带给后人的意义。

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谁写的(罗曼罗兰金句)(5)

托尔斯泰——青春的照耀者

托尔斯泰和罗曼 ·罗兰是忘年交,在罗兰童年时期,托尔斯泰正是文学创作最高峰的时代。

1863到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

这几部伟大的著作在世界走红,青春年少的20岁左右的罗曼 ·罗兰阅读了托尔斯泰的这几部传世之作,顿时膜拜,提着胆子给托尔斯泰写了信,没想到收到回信,更增加了崇拜和敬仰之情。

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谁写的(罗曼罗兰金句)(6)

在世界多战之时,托尔斯泰坚持的思想是“不抵抗主义”,意味着坚持和平的一种方式。其中不抵抗并不是软弱或者懦弱,而是宁愿以生命的代价去换取和平,反对战争与暴力。

不抵抗,但绝不服从,没有服从就没有获胜。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罗曼 ·罗兰是个人道主义者,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他拥护和平最初以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受很大影响。

20世纪30年代,罗曼·罗兰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他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两次世界大战,反对纳粹德国迫害季米特洛夫、呼吁苏联停止对知识分子的流放、乃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左翼作家的镇压等等,在维护正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他一生都以托尔斯泰为榜样:“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联。”

写在最后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留个世界的宝贵财富,真实的巨人有磨难和悲惨,有丑陋和不堪,却依旧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用自己的语言书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他们的一生也验证了苏轼在《晁错论》的诗句精神:“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三位巨人注入了罗曼罗兰认清世界的脉络,在傅雷的翻译下,文学又叠加了中国价值,传记的文化价值在贯穿在世界的热情中,任何时代都有“真正的英雄”。

作者介绍:荣荣

关注女性,赋能家庭。欢迎关注~@荣荣家庭关系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