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化之自我管理(如何与时代相处)

“中庸和谐,与时俱进;慎以虑始,毅以图臻”是华邦的企业精神,是华邦企业文化的核心。这16个字是华邦控股集团创始人苏如春提出的,历经戈壁滩上风沙的炼化,在养老产业中接受孝道熏陶,在保险金融发展中传递正向价值,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得风气之先,凝结着华邦人22年来的汗水与智慧,浓缩了一部华邦的发展史、成长史。

“华邦之道”栏目第一章系统阐释了华邦企业精神之首“中庸和谐”以成全他人来成全自己的处世哲学。第二章,让我们深度解读企业精神“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

与时俱进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黄河之水天上来,浩荡蜿蜒,以雄浑之姿,穿山越岭奔向海洋。

生于黄河之滨的华邦,是江河的一条血脉,传承了黄河的豪迈之气和奋进之力,22年来在祖国大地上铺陈“与时俱进、致力民生”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黄河孕育了以中庸为核的中华文明,也汇聚了奔腾向前的磅礴伟力。”在华邦发展初期,华邦控股集团创始人苏如春站在黄河边,思索企业与时代相处的方法。“天人合一”方能成就大业,在找到与“人”相处之道——“中庸和谐”后,如何与“天”(时代)相处就成了华邦经营哲学的又一重要命题。

当年苏如春曾问道于智者,向一位他很敬重的老人说起“中庸”,老人家说“中庸”二字代表不偏不倚不上不下,选定“中庸”以后,也需要再加上奋发进取的意思。于是苏如春就在“中庸和谐”后面加上了“与时俱进”四个字。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推动几千年中国历史赓续发展。企业亦如是,在苏如春看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企业发展也需要仰望星空,观乎天文,察于时变,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实施。反复研读政策文件后,苏如春意识到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将为西部地区基建行业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与时代同行,从四季如春的南方来到了大西北的黄土高坡,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事业中,在戈壁滩开启华邦的星辰大海征途。这一举动也成为华邦与时俱进的最初实践。

当时,异乡创业面临诸多困难,但华邦创业先锋们坚信“只要踏准时代鼓点,抓住历史机遇,未来大有作为。”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机遇踏准了。一条条民生大道通衢惠民生、通民心,一个个民生工程树丰碑、获赞誉……

管理文化之自我管理(如何与时代相处)(1)

创业初期 华邦人能吃苦能吃亏讲诚信 携手合作伙伴修建了多个民生工程

在快速发展的步伐中,时间的指针来到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同年,国务院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出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给国家养老保障带来的巨大挑战,再回想起父亲晚年生活照料难题和“多做实事回馈社会”的嘱咐,苏如春决定勇闯“无人区”,带着“与天下儿女敬老孝老”的初心使命,创办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深耕养老产业,为长者的晚年生活创造一个美好家园。

“常常听苏主席提起,他做养老的发心和初心,既有父亲生病卧床时饱受褥疮之苦的触动,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执行总裁谢三林回忆道,苏如春曾多次阐述选择养老事业的初衷,即为社会解决问题、为家庭解决照护痛点,认为人生最好的修行是一份从善的工作,企业家应担当时代重任,构筑社会福祉。

管理文化之自我管理(如何与时代相处)(2)

为长者的晚年生活创造一个美好家园

不同于现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成为共识,十多年前进军养老产业在不少人看来是“过早过前”的冒险之举。“只要你的发心是善的,其意志愿力就是无穷的。”与2000年看准机遇就创业的决心一样,苏如春决意带领企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行探路,先做标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经验。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已经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养老头部企业,拥有健康与养老研究院、2所职业培训学院,26家养老机构、逾50家居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共计10000余张养老床位,每年提供逾300万人次居家上门服务;入选“国家级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广东省南粤家政省级家政服务龙头企业”“五星级养老机构”等3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示范、试点单位……成为中国养老行业标准创建、模式创新的领导者。

管理文化之自我管理(如何与时代相处)(3)

华邦美好家园获得诸多国家级、省市级荣誉(部分)

22年来,华邦从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到深耕民生事业,从在国家经济起飞时投身基础设施建设,从人口老龄化渐行渐近时发展养老事业,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时回到广州再创业……正是因为华邦始终与时俱进,始终能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始终跟上时代节拍、踏准政策鼓点,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革故鼎新 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

“与时俱进”不仅要抓住时代机遇,还必须坚持创新,在时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创新求变、自我迭代已成为华邦的发展基因,也是华邦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在22年的发展历程中,华邦“日日新,又日新”,在基建领域持续升级经营模式,稳步“出圈”实现多元化生态布局,并在养老、保险等各领域探索新模式、新产品,这正是企业创新精神最为生动的体现。

管理文化之自我管理(如何与时代相处)(4)

华邦不断升级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生态布局

2008年以前,华邦的基建业务以传统的单一施工方式为主,但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该业务类型渐渐变成红海市场,给企业发展壮大带来了新的难题。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述:“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高风险的,但是吃老本(即不创新)比创造未来风险更大。”企业发展行至十字路口,唯有创新才能激发公司新活力。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在2010年的企业发展研讨会上,西部中大正式宣布进行新一轮的经营模式变革,从传统的单一施工方式转向工程总承包和“BT”“BOT”模式的上游市场,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凭借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优质的工程质量,华邦建投集团市场局面一再打开,创新迭代到“PPP”模式,进入新的蓝海领域。以BT模式建设的广西桂来高速公路、兰州北环路、广西柳武高速公路、广西梧州环城高速公路,与以BOT模式承建的广西新桂柳高速公路均已通车,以BOT模式承建的重庆合川高速公路与以PPP模式承建的灌平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同时,华邦建投顺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大势,自2019年以来在云南楚雄州投资建设约22万亩国家储备林生态项目,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这些项目,不仅是华邦“与时俱进”企业精神的最佳印证,更是华邦助力民生事业的坚实足迹。

管理文化之自我管理(如何与时代相处)(5)

华邦建投集团积极筑造民生工程 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近几年,数字经济呼啸而来,作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华邦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挖掘新的增长点,壮大发展新引擎,打造科技华邦、数字华邦。

华邦建投集团向着“领先的数字基建综合服务商”迈进,制定“数字化建设5年计划”,推进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赋能品质工程建设。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以科技赋能养老服务,成立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云端业务管理枢纽,构建智慧养老生态圈,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元化、智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管理文化之自我管理(如何与时代相处)(6)

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构建智慧养老生态圈

华农保险坚持数智赋能,创新驱动,打造出“高质量、可持续、盈利性增长”的新华农模式,已成为优秀中小型财险公司的典范。华农保险轻资产优势明显,人均产能350万元,是行业均值的3倍;自主研发数字化系统21个,并获得10项知识产权许可,荣获“中国保险科技100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突破奖”“杰出保险科技转型奖”“最佳数字保险奖”“最具创新力企业奖”等数十项科技奖项,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中国银行保险报》“年度创新卓越案例”。

今年7月,华农保险因势而动开启新一轮战略升级,致力于建立现代先进的经营组织和制度、行业超前的发展理念、多元经营互补的业务、数智高效的系统、股东融合的资源、互相成就的文化,向着“进入中型财险公司第一梯队”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行。

管理文化之自我管理(如何与时代相处)(7)

华农保险科技赋能数智化转型备受认可

惟有变化才是永恒的。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华邦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主题中,与时俱进、把握机遇,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变革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在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华品先)

来源:中国经营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