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

是谁在病危弥留之际能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探望,是谁在去世后享受到只有国家领导人才能享有的国葬,是谁把一段看似坎坷的人生活成了一个惊世传奇。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

这些惊世骇俗的事件都指向一个人,他就是被誉为“海沙大王”的中国政协原副主席霍英东,他的孙子是娶了“跳水皇后”郭晶晶的霍启刚。

霍家一门的传奇是从霍英东开始的,在他84年的人生中,曾为祖国做过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在他去世后,国家以“国葬”相待。

在霍英东的葬礼上,长孙霍启刚手捧遗像,香港各界的“大佬”都来是送这位无双国士最后一程,赌王何鸿燊悲痛扶灵,李嘉诚也赶到葬礼现场为霍英东送行。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2)

舢板上的传奇

1923年的香港还不是寸土寸金,但是有一户姓霍的人家还是没有能力挣到属于自己的一隅之地,他们一家六口人就靠着一条破船生活,以船为家,一条两米长的舢板就是这一家人最大的活动场所。

1923年5月10日,这户人家迎来了自己的小儿子霍官泰,原本就拥挤的破船上又多了一个家庭成员,让这艘本就飘摇欲坠的破船更显吃力。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3)

霍官泰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霍家这七口人每天的生计都是看海的脸色,日子过得紧巴而漂泊,这样的水上人家是那个时代的最底层,在粤语中被称为“疍家仔,水流柴”——“海面上的蛋壳,流水中的火柴。”

生活穷困到在霍官泰七岁之前,他甚至没有穿过一双鞋子。

就算是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也能缓解不少生活的艰难处境,可是好景不长,老天爷似乎偏是要对这户可怜的人家下手在。

霍官泰七岁那年,他的两个哥哥出海打渔遇到了台风,再没有回来,突然失去两个儿子的霍家男主人经受不住如此打击,很快身体便垮了,没有半年也去世了。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4)

霍官泰先后失去了两个哥哥和父亲,等于说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从此没了顶梁柱,当时只有七岁的他似乎还没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命运对于他与他的家庭来讲,实在是过于残酷。

家里没有壮劳力在海上从事捕捞,日子就难以为继,无奈之下霍官泰的母亲带着他弃船上岸,搬到了湾仔的石水渠街,一家安顿在一幢破旧的唐楼中,与五十个人一齐挤在二十平米的通铺上。

此时的霍官泰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上岸之后便被安排在疍民子弟开设的免费学校——帆船同业义学,然后又考进了敦梅小学的免费班。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5)

幸好在读书阶段都是免费的,这可以说是霍官泰人生中唯一的一点光亮,他能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1936年成绩优异的霍官泰考进了香港的皇仁书院,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霍英东,意为“英姿勃发于东方世界”,至此他的命运之轮似乎开始转起来了。

皇仁书院是香港非常有名的学校,孙中山、廖仲恺、唐绍仪等都是皇仁的校友,霍官泰能考进这所学校,是否意味着命运给了他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呢?

可是时运不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英军投降,在战乱纷飞中皇仁学院决定停课,这一停就停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此时的霍英东已经23岁了。

学虽然上的七零八落,但是皇仁的核心理念他却铭记于心,负责、正直、兄弟情以及追求卓越,在霍英东往后的人生中,每一种他都身体力行的做到了。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6)

本来想靠着知识改变命运,无奈命运却又一次开了他的玩笑,眼看着窘迫的家庭状况,已经成年的霍英东此时哪还有心思谈理想和抱负,先填饱肚子才是正事。

尽管日子过得艰难,看不到一点出头之日,但是霍英东还是乐观地面对生活,与他的命运正面对抗,或许就是这样不服输的精神让事情有了一些转机,正是这个转机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7)

战后的香港动荡不堪,许多英资公司都在大量出卖二手轮机,但是招标书都是英文,一般人看不懂,所以知道消息也很慢,但此时霍英东从小学习的知识在这个关键时刻起了大作用。

他最终标中了一台轮机,中标后的霍英东转手把标卖给了一个华人老板,这一个倒手的功夫就让他赚了两万块钱。

第一桶金到手,此时的霍英东25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打算好好干一场,也不辜负他给自己改的这个名字。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8)

年少有为,难凉热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从中作梗让联合国对我们进行全面禁运,物资运送困难,军备短缺,战争形势不容乐观,而此时的霍英东发现只有香港的港口是突破封锁的唯一道路。

当时霍英东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夜从港口往外运送汽油、铁板、药品等战争紧缺物资,这一运就是三年,真可谓是惊心动魄,在刀尖上行走的三年。

1953年,30岁的霍英东已是百万身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内心所构建的世界远不止于此,从这一年开始,这个在舢板上长大的孩子才刚刚开启他传奇的一生。

在旁人看来,已经是名利双收的霍英东本该就这么过起富豪的日子,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带着自己的财富冲向了香港地产业,并在往后的日子里彻底改变了香港的房地产生态,甚至这种影响还延续至今。

当时的香港盖好的房子都是整栋出售,不仅是香港,几乎世界各地都是如此,这就造成了穷人买不起,富人不想买的尴尬局面,而霍英东的闯入打破了这种尴尬。

为了使老百姓都能拥有自己的房子,提升房屋的售卖率,霍英东创造性的提出“预付机制”,百姓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房子,每到一个工期付一次钱,这样一来,连工厂的工人都能买得起房子了。

这个法子在当时被称为“卖花楼”,而霍英东也成了香港乃至世界“卖花楼”的第一人,我们今天买房子的定金预付也是沿袭了“卖花楼”的机制。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9)

一进楼市的霍英东就对房地产业产生了开天辟地的巨大影响,在他的决策下,香港楼市爆火,人人都能拥有住房,而他的财富累积也到达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1954年,霍英东的立信置业公司在香港相继建成楼房170多栋,1955年,仅仅从事两年地产生意的霍英东已经跻身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香港十大地产商行列,在地产界,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已经是个巨大的奇迹。

从舢板上那个连鞋都穿不起的孩子到香港地产界的年轻大亨,霍英东这一路走来吃过苦也遭过罪,但他用自己全部的力气逼着命运不得不对他公平。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0)

红色港商,国士无双

霍英东虽然生长在香港,但他的祖籍却是广东番禺,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开,霍英东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开始变得密切。

在1950年至1953年三年间,霍英东通过香港的港口冒死给祖国内陆运送物资,他的船队几乎是夜夜开工,白天联络,晚上装货开船,霍英东身先士卒指挥调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为了摆脱港英政府的监视,霍英东不得不来回的调换位置,尽管运输任务无比的艰难,但是霍英东想,为了祖国,他责无旁贷,一定要这样做。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1)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周总理高度赞扬了以霍英东为代表的港澳工商界人士对抗美援朝战役的有力支持,称他们是“患难之交”。

2000年,在抗美援朝50周年大会上,霍英东成为唯一一个受邀参加的香港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做对了,对这一切,我无怨无悔”。

从抗美援朝开始,霍英东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就开始日益加深,1964年,正逢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远在香港的霍英东收到了来自首都北京的请柬,请柬的落款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等一众国家领导人。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2)

收到请柬的霍英东即刻启程,以香港同胞国庆观礼团副团长的身份启程赶赴北京,这是他第一次到首都北京,也是他第一次见到邓小平。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3)

从1964年参加完国庆大典之后,霍英东每年都要回内地一两次,每次返港都会带回大批的东西,有内地工艺品,甚至是电梯,他说我其实并不需要这些,我这么做其实是对大陆企业的支持。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4)

但“授之以鱼毕竟不如授之以渔”,霍英东一直想着怎样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报国呢?聪明如他,霍英东从体育这个领域打开了突破口。

霍英东自己是个体育迷,他对体育非常的有了解,而彼时还未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封锁,消息闭塞,霍英东创造性的帮助中国开启了“体育外交”。

为了能促进中国体育的发展,霍英东、霍震霆父子可谓使出浑身解数,他们要随时应对和解决各种麻烦和难题,有时候甚至还遭受过不明的生命威胁,但是父子俩从来未退缩过。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5)

1984年,是中国重返奥运后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他不顾自身安危,亲自带着家人一起前往洛杉矶观赛,在那届奥运会上,他见证了许海峰、李宁夺冠的一刻,那时候的霍英东情不自禁的流下热泪,他后来回忆说:“那是他一生最难忘的时刻之一”。

霍英东不止在体育方面不遗余力,他也是为内地投资最多的港商,从抗美援朝时期冒着生命危险偷运紧俏货物到建国之后筹划南沙发展,他从一个“红色资本家”发展成为一个“红色慈善家”。

霍英东致力祖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心情更加强烈,对钱财问题看得比以前更淡。1984年,他宣布出资10亿港元,成立“霍英东基金会”,通过投资和捐赠形式,参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

霍英东曾经说:“在香港这些富豪里,我的出身是最苦的。”,但就是因为自己苦过,所以在有了能力之后他才大力的做慈善,搞建设。

从穷孩子到香港“土地爷”,从商人到国家领导人,这位老人始终保持低调本色与朴素生活,爱吃玉米的习惯让不少人吃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著名企业家陈永棋说,“多年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到霍先生家里办事,他正在吃两根玉米,那就是他的晚饭。”

不仅在吃上面,在穿着方面霍英东一样不讲究排场,和霍英东相识几十年的曾宪梓“没看到他穿过什么好料子,而且霍英东从来没有保镖,有一次看到他的司机开着一辆旧车接送他。

霍英东此举堪称真国士,他根本不在乎自身的名利地位,一心为着自己心中的信念行事,自身壮大,回馈国家。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6)

港澳投资第一人

20世纪七十年代,霍英东曾带着家人一起回到故乡番禺,到了地方霍英东的儿媳朱玲玲问接待的工作人员哪里有卫生间,工作人员被问蒙了,随即端来一盆温水说,可以洗手了。

当时在场的人对这位工作人员的举动哭笑不得,但是唯有霍英东感到非常难过,看着故乡低矮的平房,灰土的石子路,他想一定要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

197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霍英东曾多次到北京与邓小平同志见面,他也成为了在大陆投资的港澳“第一人”。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7)

1979年,霍英东耗资两亿建成了34层高的广州白天鹅酒店,当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全国的外汇储备才不过1.67个亿,霍英东顶着“资本主义走狗”的骂名开启了自己的拳拳报国之路。

白天鹅酒店建成之后很快就成为广州的地标性建筑,人们争相到此参观,后来这里成了外国领导来华的首选之地,尼克松曾经说:“我住过美国和全世界许多酒店和总统套间,我认为没有一间能超过白天鹅宾馆”。

开发南沙,成为霍英东事业的最后一根重要柱石,他想把南沙建成一个“小香港”,按照他的想法,要在15年的时间里,把南沙建成一座以深水港为中心、功能齐全、人口36万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因此从1950年起,霍英东一直殚精竭虑的为祖国建设事业奔命,直到1973年,50岁的霍英东被查出患有淋巴癌,南沙梦未竟,而此时他心中的那个“奥运梦”也还未实现。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8)

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还在病中的霍英东被邀请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典礼,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候有个女记者经过我身边,她问我有什么感想,我当时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眼泪却流了出来”。

2001年,当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到霍英东那里时,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凌晨冲出家门跑到街上庆祝,回家后仍然兴奋的难以入眠,最后一跃跳到泳池里让自己冷静。

霍英东霍启刚葬礼(国士无双霍英东葬礼)(19)

这个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最终等来了他一直期盼的好消息,这一次他终于能在家门口看奥运了,可是命运无常,2006年10月28日,霍英东因病情复发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

霍英东曾总结自己的人生称“回首往事,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如果人生的满分是 一百分,那他的人生该是好几个一百分了。

至今,香港共产生两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分别为霍 英东和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现在霍先生去了,香港无人能出其右。”陈永棋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