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的书简介(郑爽的书引子从起点到起点)

上海下雨的时候,我很少想起北京的日子。哪怕我从来不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搬来不长时间,却像是已在这扎根了很久。黄浦江边的雨,尤其是三四月间,淋淋漓漓,清冷又孤寂。这样的天气我舒服又自在,它好像是脑海里的橡皮擦,提醒我此时此刻,想什么最重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太敢走出去。就是光天化日之下,从正门走出去。我不再牵挂过去,也丢了渴望未来的心情。做演员久了,肉身就幻化成了影子,不论做什么,都像是演着另一个人的一生。那时候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文中说:“我们最怕的不是身处的环境怎样,遇见的人多么可耻,而是久而久之,我们已经无法将自己与他们界定开了”。那时不以为然,总觉得灵魂共鸣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越长大越发觉孤独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拒绝不了,只能习惯。

你有过哪种感觉吗?你很想得到的一个东西,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开始趋于无限,一般是无限的可能,剩下是无限的不可能。在实现的过程中,某一刻像是mission completed,而下一刻立马变成failed。起伏有跌宕,无论如何也放弃不了。追逐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自我认同的论题,不断证明我可以。哪怕全世界都不看好,输也要输得认认真真。

一个人的时候总想要对话,演员的本能反应总让我在自编自导的剧本中游刃有余,不断开始、发展、高潮,然后结尾。多么戏剧化啊!有时候我甚至遗忘了每段对话的细枝末节,只沉溺在背后错综复杂的情绪里,混乱又清晰地一次次颅内高潮。所以当我把社交媒体看做对话媒介时,世界突然喧嚣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说我的碎碎念太放飞,越来越多的标签和定义,可我自始至终写的只是一部默剧,有怎么一一排练对手戏?接地气也好,发神经也好,我只想擦掉哪些模糊的界限,让你们看见“我”。好多人说郑爽作死,但“炒糊了”的郑爽可能更容易上口,毕竟没有人喜欢悲伤的味道。三言两语好像越来越不够了,我想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提供入口,他带着放大功能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那一面,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愿意缩短彼此的距离。没有什么比自我表达更真实的东西了吧?毕竟,我是一个特别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最该发声的时候,我停下来了。那些懂我的人一次次挡在我前面,我感激但也执拗。爱我的人,以后有我来守护。

从去年的这时候起,我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琢磨,我做做点儿什么。不辜负你们,也不委屈自己,知道有了动笔写点什么的念头。很长时间我不断拉扯怀疑,总在盘算写作这件事值不值得。从小身边的人总会告诉我“不要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你做不到”。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已经习惯被否定而常常内心焦灼不安。只能说中国式教育让我们慢慢变得安分守己,从不跨雷池半步。安逸的象牙塔总难让人对喜爱的东西永远包含热情。大家总是语重心长地说“算了吧”,我不喜欢这个短语。束缚太多,压力太大,这一次,我不想停下。

郑爽的书简介(郑爽的书引子从起点到起点)(1)

写作真的不是件容易得事,思绪受阻的时候,松浦弥太郎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喜欢他很多年。他的文字铺满指尖的温度,从年少轻狂到自我发现,松浦交给我的从来不是停止思考,而是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你想过的究竟是哪一种人生?你想做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提起未来,我们总是希翼中带着不安,害怕孤独和失去,会感到恐惧的并不只有你一个人,这种患得患失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据。人生走一趟,总归要活得自我一些。对谁自私,都不能惩罚自己。做一个喜欢的自己,我们都只有一次机会而已。

这是松浦教会我的,我希望我也能做到。

没有其他任何时刻比现在,让我更想,写下所有给你们。

做一个处处圆满的人太难,生活需要一些格格不入。

放肆一点,有趣一点吧,就算不合时宜,也要活得足够性感。

“世界四通八达,却很少抵达某个真实的人。”

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郑爽的书简介(郑爽的书引子从起点到起点)(2)

你好,我是郑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