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在相声界地位怎么样(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

苗阜在相声界地位怎么样(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1)

说说苗阜

作者:王波

“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这一征文活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我们相声界,曲艺界暖心的人,暖心的事太多了,以至于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打哪儿说起。我们每天在舞台上,歌颂英雄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特殊的经历,在这这些经历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令人难忘的暖心事,接到了约稿电话,今天我也来说说。

这个题目,估计写老先生的多,因为老先生对我们年轻一代甚至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关爱有加,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安稳的站在舞台上,凭着相声这门艺术养家糊口。我也想写老先生,想写李金斗先生,马贵荣先生,李增瑞先生或者我的师父王学义先生等等等等,该写的太多了,好多事也为业内外广为传颂,想来想去,我写写我们平辈吧,说谁呢?我说说苗阜。

有人会说,人家苗阜是大蔓,你写他是不是有点抱粗腿的嫌疑?嗨,从打他没火的时候我就抱,到现在了,我也习惯了,谁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提起苗阜,喜欢相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几年,西北的相声走红全国,应该说苗阜王声和他们带领的青曲社功不可没,这毋庸置疑。

苗阜在相声界地位怎么样(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2)

我和苗阜相识与2011年的10月,那会儿我还在中国曲艺网。有同事要到西安采访,我还是通过微博私信跟他联系,才有了他的电话,同事得到了他热情的接待。后来,我到了北京曲协,2012年,北京曲协的第三届北京青年相声节,要做一个小剧场研讨会,共同商讨小剧场相声的未来发展之路,苗阜应邀来到北京,参加了那年的活动。从那开始,跟苗阜的接触就多了起来。有些朋友喜欢拆字儿说明一些问题,我也拆个字,比如繁体的“親”,左边是亲,右边是见,也就是说,你老得见才越来越亲。认识了,见面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了,你来我往,他拿我当哥,我拿他当弟,感情越处越深。

已故著名曲艺艺术家赵玉明老师有句名言“谁爱曲艺我爱谁”,我觉得这句话对我也适用。只要是真爱曲艺,真爱相声的人,我都尽我所能给予帮助。以至于有朋友戏称,说我爱“惹惹”。从频繁的接触中体会到,苗阜是真爱相声,真爱这个行业的人,真爱这方舞台。

2013年,凭借一段《歪批山海经》,苗阜王声火了,青曲社火了,商演也多了。每次他们到北京来演出,我都会在后台为演员们站脚助威,偶尔也跟着他们演一场双簧。

2014年,对我来说,那是永生难忘的一年。那年年初,北京曲协利用寒假要组织上一年少儿曲艺比赛一二等奖的小选手到宝岛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我的儿子王梓然打小学快板相声,是获奖选手,也在赴台的行列,交材料,办手续,万事俱备,就等出行。出行前那一段时间,孩子总说自己把拳头放在胸前,自己看不见。我们就片面的认为,谁没事把拳头放那干嘛,就没太当回事。眼看着要出去了,孩子妈妈说要不带他去眼科医院看看,配个眼镜,没准是近视呢。这一检查不要紧,孩子是视网膜脱落,那会儿我们两口子全懵了,四处找人。那会儿张文甫老师的女儿还在同仁医院,文甫老师那年也刚做完手术还在医院治疗。我直接找到了怹的女儿,虽然不算及时吧,也算是保住了眼睛,但是得长期佩戴眼镜了。

苗阜在相声界地位怎么样(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3)

认识王梓然的同仁也不少,他长的有点像我们相声的老前辈张永熙先生,史清元伯伯见面总戏称他为“永熙老”。就这么一个阳光向上的孩子,承受着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带来的巨大伤痛,眼球上压着厚厚的一沓纱布,两只眼睛全都缠着,第二天才能拆开。孩子咬着牙努力的不让眼泪流出来,看着孩子,我们的心都碎了。经过十几天的治疗,出院回家修养,因为恢复中看不清黑板,那年又赶上初三,学习比较紧张,怕影响孩子的恢复,我们就让孩子休学了。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里压力。白天还好,晚上睡觉必须要开着灯,灯关上就受不了,台灯、夜灯轮番来,就是必须得有个亮儿,要不不敢闭眼睡觉。

看着孩子这样,您说这心里能不急吗,可又实在没有什么办法。眼瞧着好几个月啊,这么大孩子,这以后怎么办啊。正在我们两口子一筹莫展的时候,苗阜来北京办事,到家来看我们,聊天中,我们把孩子现状跟他说了。苗阜非常诚恳的对我说“哥,让梓然跟我走吧,正好我们全国巡演,让他跟我们演出,平时人也多,有人陪着他,没准能好点儿”。“那太好了”!说是这么说,我这心里也真没底啊。征得了孩子的同意,第二天苗阜带着他就出发了。第一站到了沈阳,然后长春,上海,西安乃至新西兰。王梓然跟着青曲社团队一起演出,晚上青曲社的大秦负责他的起居,白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甭提多美了。后来,他再到西安,根本不住酒店,都是住在王声家里,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舞台的历练,增长了孩子的见识。同时,怕黑的问题也一点点解决了。三个多月,再回来,孩子恢复了往日的阳光大气。也就是在这个巡演的过程中,青曲社的青年演员张再驰发现王梓然长得像张永熙先生。

苗阜在相声界地位怎么样(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4)

前排左起:王梓然、吕纳超、张再驰、岳峰

后排左起:大秦、任海峰、王声、苗阜、纪鸣亮

用我爱人的话说,真得感谢苗阜,王声,感谢大秦,感谢青曲社的老少爷们儿。您也能想到,演出队伍都是成年人,带着他一个孩子,那得多多少事儿啊。我是由衷的感谢他们。

孩子应该跟西安有着不解之缘。高考考上了西北大学文学院,学校就在西安,从考试到入学,苗阜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有时间了还安排到剧场去演几场。青曲社的老少爷们还经常把孩子叫到家里吃饭聊天儿,解决了我们远在北京不便照顾的后顾之忧。

去年,苗阜顶着压力促成了首届西安相声节,让全国各地的小剧场演员再一次相聚古都西安,成功接过了“天津相声节”的接力棒。不管别人怎么说,这个善举将会写进相声的历史。

今天,我们所得到的这一切,都应该感恩相声这门伟大的艺术,是相声把我们连接的更紧密,更亲近。要说的真是太多了,最后还是希望苗阜王声和他们带领的青曲社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全国相声同仁继承相声的优良传统,优良的行业风气,共同为这门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物简介

苗阜在相声界地位怎么样(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5)

苗阜,西安市青曲社创始人 ,1982年出生于陕西省铜川市,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曲艺青年工作者联盟秘书长、陕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西北大学苗阜曲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 。

2007年,创立陕西青年曲艺社。2014年在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表演相声《学富五车》 ,同年作品《满腹经纶》在第七届电视相声大赛获金奖。2015年参加央视春晚,与王声搭档表演相声《这不是我的》。2017年参加央视元宵晚会,表演相声《打灯谜》 。

苗阜在相声界地位怎么样(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6)

王波,著名曲艺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石景山区曲协副主席;西城区文联理事,西城区曲协秘书长。师从北京曲艺团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学义先生,在双簧、太平歌词、北京琴书等的创作表演方面颇有建树,代表作品有:《老少乐》《小白杨》《新货郎》等。多次到欧美多国进行交流演出,是双簧艺术走出国门的第一人。

以往链接:

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一)丨“相声侠客”的“刀切账”

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二)丨我欠师父一张车票

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三)丨洪沂先生授我相声的“精品意识”

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四)丨李金斗先生给我“送礼”

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五)丨马老师给我们定“规矩”

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六)丨玩摇滚的相声圈里人

相声界那些暖心的故事(七)丨相声传承情与义

本文部分照片由王波提供

编辑整理:谦小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