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血栓病复发(世界血栓日)

2021年10月13日是第八个世界血栓日,一年一度的疾病宣传活动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拜耳公司参与支持。今年世界血栓日的主题是 “发现血栓” ,本次活动口号是 “栓不住,动起来”,从三个层面号召公众采取积极行动对抗静脉血栓:首先是积极关注静脉血栓的早期症状,发现血栓行动起来,其次是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静脉血栓风险行动起来;第三方面是一旦确诊静脉血栓,坚持抗凝治疗行动起来。总之,要想“栓不住”,就要“动起来”,做预防静脉血栓发生与再发生的第一责任人。

怎样防治血栓病复发(世界血栓日)(1)

发现血栓 行动起来

静脉血栓,广义上讲是在静脉血管中产生的血栓,临床科学用语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后者是血栓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其中,深静脉血栓发病隐匿,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且经过危险期过后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符伟国教授介绍说:“虽然发生隐匿,但一般也都一些报警信号,比如腿部肿胀,疼痛。两种人需要尤其关注早期症状,一类是住院患者,或者长期卧床制动的人,由于腿部血流不畅,再加上某些基础疾病或者用药,造成血液处于易于凝结的状态,患者或者家人需要特别关注,早期发现静脉血栓症状;还有一类是近期遭受过腿部外伤或者脚踝扭伤的人,由于腿部血管有创伤,启动了机体的反馈,容易在局部形成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再随着血液到达肺部,导致肺栓塞的严重后果。”

在谈到发现血栓这个问题时,符教授强调:“目前医院对于静脉血栓的防控非常重视,都会针对住院患者进行静脉血栓预防知识的科普教育,希望患者能积极参与,积极配合,做预防静脉血栓的第一责任人。而对于院外的潜在患病人群,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出现腿部红肿,发热,疼痛,或者突然发生胸闷气喘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预防血栓 行动起来

那么如何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呢?符教授说:“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身上,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使你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符教授建议:“首先是要‘动起来’,因为适量运动会有效的降低血栓风险,腿部肌肉的活动会刺激血液循环,让血流‘动起来’。如果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比如乘飞机进行长途旅行,甚至是在办公桌前久坐,建议花一点时间站起来走动一下,或者伸展腿部做翘角尖的动作,这对健康的血液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应该多喝水,避免血液黏稠。”

坚持抗凝 行动起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史振宇教授说: “尽管静脉血栓凶险,但治疗方法还是很多的,急性期可以采用溶栓治疗、微创抽栓治疗、选择性植入滤网也可以有效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慢性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压力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等。但如果要避免严重后果发生,一个关键点必须注意:就是要坚持抗凝治疗,抗凝是对抗静脉血栓的核心,贯穿治疗全程。 “

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都指出,抗凝是预防和治疗有潜在致命风险的血栓性疾病的基石。史教授特别强调:”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从医嘱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一段时期,至少3个月,或者根据病情需要更长时间。否则将面临复发风险,严重者突发肺栓塞危及生命。目前我们已经有更加方便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克服了传统抗凝药的局限,口服、快速起效、抗凝效果可预测,无需常规凝血监测或频繁调整剂量、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风险低、较少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复发的危险。“

史教授教授还强调:“患者朋友在院外治疗的时候,万万不可因为症状减轻,而随意停药或私自调整剂量与用法。患者的家人朋友也应该多了解疾病危害,以及长期抗凝的必要性,帮助患者坚持治疗,家人的支持是患者的有力保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