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像学的认识及其发展(1分钟带你了解影像学报告)

相信很多人都到医院做过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片、CT、核磁共振等。拿到检查报告后习惯性的打开看一下,瞬间感觉像读天书一样,眼脑金光,不知道说的什么。这篇文章带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影像学报告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常见术语。

对影像学的认识及其发展(1分钟带你了解影像学报告)(1)

1、肺纹理增多(增重/增加/增强)。

肺纹理主要包括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神经、淋巴管等结构。肺纹理增多常见的几种原因有:

支气管性纹理增强——常见于支气管炎。

血管性纹理增强——常见于心脏病变引起肺血改变

淋巴性纹理增强——常见于淋巴管炎、淋巴管转移

生理性肺纹理增多——常见于老年人和肥胖者。

总的来说肺纹理增多主观性较强。导致肺纹理增多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病理性的,也有生理性或技术性的。孤立地报告肺纹理增多,临床价值不大。只有认真的分析肺纹理增多的具体性质和原因,并且与其他X 线征象、临床病史及技术条件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影像学的认识及其发展(1分钟带你了解影像学报告)(2)

2、两肺索条、钙化,必要时定期复查

索条:指纤维性病变或纤维化,常见于慢性炎症或增殖性病变在修复愈合过程中,纤维成分逐渐代替细胞成分而形成瘢痕。

钙化:多属变质性病变,破坏的局部组织内钙盐沉积所致。

两者都属于陈旧性病变的范畴,要结合其它影像学征象和临床表现确定病因,建议1年复查一次。若考虑是结核病所致,一旦患者有临床症状应即刻复查;如果病变范围增大或钙化密度减低时,也要进一步检查。

对影像学的认识及其发展(1分钟带你了解影像学报告)(3)

3、双侧基底节区腔隙灶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灶是CT诊断常用的非规范性术语,主要包括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脉络膜裂囊肿等,这些在CT图像上无法区分时,就会用腔隙灶来诊断。鉴别腔隙灶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就要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必要时还需要头颅磁共振(MR)检查。

对影像学的认识及其发展(1分钟带你了解影像学报告)(4)

4、考虑占位性病变,建议某某检查

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专用名词,通常出现在X射线、B超、CT等检查结果中。是指被检查的部位有一个“多出来的东西”,这个“多出来的东西”可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占位性病变通常泛指肿瘤(良性的、恶性的)、寄生虫等,而不涉及疾病的病因。占位性病变并不等于是癌症。 临床工作中,如果征象典型,可靠性80%-90%以上,一般报告肺癌可能性大、肝癌可能性大等。若可靠性在60%-70%,表述为:考虑占位性病变,医生会要求患者提供更详细的病史,以及参考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各系统占位性病变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疾病的表现千变万化,影像表现为非占位性病变也可以是肿瘤。

5、某某病变,考虑: ①,②,③,建议某某检查

当影像学报告列举了多种诊断结果时,说明病变性质较难确定,需要做其他检查、治疗性诊断、活体组织检查等

某某病变,考虑: ①,②,③,… 。这时的①,②,③是根据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按照可能性大小排列的, ①>②>③。

举个例子,右肺中上叶实变,考虑下述病变可能: ①炎症 ②肿瘤 ③结节病,建议: ①抗炎治疗后复查 ②肿瘤标志物检查 ③活检。

对影像学的认识及其发展(1分钟带你了解影像学报告)(5)

6、不除外某某病变

“不除外某某病变” 表示诊断该病变的可能性小于30%-40%

“右肺中叶实变影,考虑炎症,不除外肺结核”的表述时, 提示:肺结核不是第一诊断,但又不能完全除外结核,需要抗炎治疗后复查,观察疗效。

“不除外的病变”大多指肿瘤或结核等恶性病变或传染性疾病,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对患者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左肺中上叶团片影,考虑肺结核,不除外肿瘤性病变,建议:痰查病原菌或再次活检。

7、影像报告中的建议某某某

报告中提到请结合临床,可能因为以下情况:病史不详、无其它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需要结合其它检查、职业史、生活史、饮食习惯等

报告中建议进一步检查:本次检查不能满足诊断需要,需进一步检查,内容包括:增强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PET-CT检查、病原微生物检查、内窥镜(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实验室检查(AFP、PSA、瘤标等)、穿刺活检等等

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炎症和其他病变鉴别困难时,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抗炎治疗后病变变小或消失时说明是炎症,并能观察疗效;如果没有变化则考虑其它病变或特异性感染等,需要进一步检查

建议痰查病原菌:肺部病变可能为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时要痰查病原菌,主要针对肺结核病、真菌等感染

建议定期复查/密切观察:抗炎治疗后复查:(2-4周);建议密切观察(3月内);建议定期复查(3月、6月、12月、24月)

举例:无恶性征象的肺小结节定期复查时间(参照Fleischner协会指南):

<5mm结节,6月(高危)-1年复查一次,无变化1年复查一次,连续2年

5-10mm结节,3月(高危)-6月复查一次,无变化6月、1年分别复查一次,无变化每年复查一次、连续2年

>10mm结节,除3、9、24个月复查外,应积极进一步检查,如动态CT增强、PET、活检等

部分实性或磨玻璃结节复查时间要相对延长(3-5年)

在诊断结论部分,大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不明确写什么什么病,而是一长串类似于上方描述的话,这说明病情复杂,不好直接下结论。

好了,我们在再总结一下:

“占位性病变”,一般是指肿瘤;

“血管粗细不均或信号缺失”,一般指血管狭窄;

“炎性病变”,是大类型,不好确定是什么感染;

“可能性大”,是诊断顷向性;

“不除外…”,是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

说到期、型、度等概念,是对病变的进一步描述,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好把握疾病特征。

对影像学的认识及其发展(1分钟带你了解影像学报告)(6)

影像报告单只是影像医师个人阅片结果和个人经验的表达,是影像诊断而不是最终临床诊断,最终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化验等其它检查综合诊断。有相关疑问时,可以直接去请教放射科医师。

所以要体会“影像诊断意见”的深层含义,不能只看诊断意见。要重视“影像学表现”的描述,影像描述一般比较客观,诊断意见有一定的主观性。“影像诊断报告”仅供临床参考,最终诊断是综合性的。当然,放射诊断报告是医疗文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供临床医生参考,病人或家属最好是咨询影像医生或临床医生,千万不可凭一纸报告,一知半解,盲目推断,空添烦恼或遗误病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