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行业市场份额(去年TMT领域未解的六大谜团)

tmt行业市场份额(去年TMT领域未解的六大谜团)(1)

2017的中国互联网领域跌宕起伏,各种新公司、新生态和新物种不断涌现,从共享经济到人工智能,从新零售到数字货币,从消费升级到汽车电商,也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在2018年初,熊出墨请注意邀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2017年TMT行业六大未解之谜,来看看这些问题留下的谜团能否在2018年得到答案。

来源:熊出墨请注意

商务合作、约稿等,请加QQ:6991084

收购合并还是继续拼下去?共享单车局要怎么玩?

tmt行业市场份额(去年TMT领域未解的六大谜团)(2)

本以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本以为摩拜和ofo“好事将近”,本以为2017共享单车的未解之谜只是摩拜和ofo合并后谁来操盘而已,毕竟作为最早呼唤二者合并的朱啸虎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撮合双方合并,业界还曾经流传出一个滴滴控制ofo来主导与摩拜合并的路径,尽管没有得到双方认可,但摩拜和ofo合并背后,阿里、腾讯以及滴滴等多方势力一直在暗自较劲中,大家觉得合并是迟早的事。

没想到的是,共享单车合并迷局在2018年元旦剧情有了180度大转变。1月9日滴滴就宣布要推出集合ofo、小蓝单车和自有品牌的共享单车平台,最值得关注的是,在滴滴平台上用户可以免押金使用共享单车。不仅如此,滴滴还宣布正式接管小蓝单车,其用户押金、特权卡、充值余额将通过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的方式返还。滴滴的这一动作无疑向外界宣告,“你们爱谁收谁收吧,我准备自己玩了!”

摩拜和ofo想要继续独立发展的意愿强烈但并不容易。根据财新的报道,截止2017年12月1日,ofo账面包括押金在内可动用的现金仅剩下3.5亿元,共计超过30亿元押金用于支付供应链欠款;而摩拜方面亦动用押金超过40亿元,账面现金尚有70亿元。因此,除了继续融资别无他法。1月3日,有消息称阿里即将完成对ofo的10亿美元投资,不过关于这一消息双方都没有回应。

熊出墨请注意点评:

从ofo和摩拜此前的种种布局来看,都是不愿意合并的,那么今年我觉得至少行业会有两个变化。第一,巨头自己入场来参战,免押金大势所趋。除了滴滴出行推共享单车平台之外,蚂蚁金服旗下的免押金骑行也成为一大看点,在这两大巨头的压力之下,ofo和摩拜的押金还能继续收下去吗?第二,共享单车这一场景难以支撑整个共享出行的故事,所以各个公司会不断向其他出行领域“入侵”,比如共享汽车、网约车、出租车等。从这两个变化来看,今年这几家还要再继续拼下去。

滴滴美团摩拜,出行领域又要掀起新一轮的补贴战了?

tmt行业市场份额(去年TMT领域未解的六大谜团)(3)

出行市场可能确实是太大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滴滴先后合并快的,整合优步中国,尽管已经在出行领域拥有绝对的份额和领跑优势,但仍然“四面受敌”。一方面,神州专车、易到等一众老牌竞争对手依然活跃在网约车领域,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新的竞争对手也开始布局这一领域。一如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评价出行行业时所言:出行市场足够大,虽然已经有了滴滴,但是痛点依然存在。

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挑战者就是美团。就在2017年末前几天,在低调试水10个月后,美团打车公布新的动态,根据其官方的公开数据,美团打车日订单量已经突破10万单,下一步将落地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美团打车还开放了北京司机端注册,打出“满20万人就开站”,“前5万名司机注册零抽成”等口号。

而除了美团,摩拜也开始展开对网约车领域的布局。除了在去年六月成立出行服务公司以外,还在去年9月与首汽约车达成战略合作,摩拜单车APP新增网约车入口,与首汽约车打通。并且在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多个城市落地,之后,摩拜单车又与嘀嗒拼车合作,在入口里新增拼车入口。11月份摩拜又进一步将业务拓展到新能源共享汽车领域,与贵州新特电动汽车合作推出共享汽车产品。

此外,滴滴也刚刚宣布完成新一轮40亿美元的融资,将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国际化和新能源汽车的生态建设。

熊出墨请注意点评:

我有预感,2018年还要上演一场出行领域的激烈交锋,这也意味着,用户们薅羊毛的机会又来了。但和上一轮单纯野蛮的补贴战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交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比如更加细分和场景化,而在这一轮网约车交锋战之后,各个小巨头之前的边界也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来越像A和T了。

广告大战结束后,汽车电商下一个战场在哪?

tmt行业市场份额(去年TMT领域未解的六大谜团)(4)

二手车电商,近两年互联网经济之下的新兴产物,但其渗透速度却令其他行业玩家汗颜,铺天盖地的广告就是其制胜法宝。

获得融资之后,二手车电商领域众多玩家的规划路径都是一致的,打开知名度,吸引流量。于是便有了电视、网站、电梯、车站随处可见的广告,并且其鬼畜的广告形式更是很容易让受众形成记忆点,多轮广告轰炸之下,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够轻松地背出洗脑广告语。

广告大战的预期效果达到了,钱也烧掉了不少,各家都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下一步的方向。而同样作为电商,自然是绕不开一个词——新零售,毕竟今年是“新零售元年”。航线清晰之后,布局也悄然开始了。

熊出墨请注意点评:

当广告位不再是兵家必争之地时,线上线下打通的新零售模式成为汽车电商们集体追逐的下一个落点;而由于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各家也开始发力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来扩大盈利空间,因此,汽车金融业务的布局也成为各家版图不可或缺的部分;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似乎“汽车电商”这个词在2018年也要重新改过了,命名也决定了下一个战场到底在哪里。

遍地开花的无人货架即将迎来倒闭潮?

tmt行业市场份额(去年TMT领域未解的六大谜团)(5)

在新零售领域,不得不提的两个重要赛道就是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货架。并且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去年上半年无人便利店风风火火,到了去年下半年则换上了无人货架粉墨登场。

无人货架有多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超过50个玩家入场,已经涌入的资金至少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上演了一幕巨头、创业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跨界布局的交锋。

首先是巨头的涌入,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业务成功入住腾讯、携程、58同城等知名企业、饿了么的“e点便利”、顺风的“丰e足食”、盒马鲜生也都相继开始布局;其次是众多创业玩家的涌入,猩便利、便利蜂、魔急便 Mobile Go、哈米等;最后是互联网企业的加入,类似猎豹移动这样与新零售不搭边的玩家也禁不住诱惑跨界前来,计划在去年底冲击1万个点位。而此前就布局生鲜电商领域的每日优鲜也在近日宣布将孵化半年的无人零售项目分拆出来运营,并已经获得2亿美元A B轮融资。

这样的交锋混战之下,很多无人货架玩家采取了先撒网的打法,能不能捞到鱼目前还不好说,毕竟已经有不少网友表示,无人货架在自己公司被吃垮了。

熊出墨请注意点评:

其实无论是无人便利店或者是无人货架,其背后最为关键的是供应链、物流体系和大数据的整合,在资本和巨头的敦促下,几乎所有的新兴领域都成了“先圈地后跑模式”的路径,尤其是在无人货架的圈地上,谁先抢占全国这数量有限的写字楼据点,谁才有胜出的机会。在我看来,最多半年,这一轮野蛮圈地之后,洗牌也会随之而来,从千团大战到去年的共享单车,都是前车之鉴,所以今年对于无人货架玩家来说可能会上演一波“倒闭潮”。

数字货币在经历过山车之后还能火多久?

tmt行业市场份额(去年TMT领域未解的六大谜团)(6)

2018年,比特币是先涨至6万美元还是跌先至5000美元?这一问题连比特币交易平台TenX的联合创始人Julian Hosp都无法给出确定答案。就日前比特币过山车似的疯狂表现,怕是很多人宁愿会相信后者先来临。

2017年12月中旬,比特币价格达到高峰19800美元,不料随后却又迎来崩盘,一天之内价格蒸发1/3暴跌至不足11000美元后,再次站上16000美元。如此惊险刺激,外界评论称和过山车有得一拼。但异常的不稳定性这也正是比特币的魅力所在,Julian Hosp也表示,价格较低时,是一个绝佳的买进时机。

但与疯狂的投资者形成对比的是,不少分析师对这些加密货币不以为然,很多国家都开始对其进行严管,中国在2017年9月份叫停国内比特币交易,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相继禁止比特币相关交易活动,英国和韩国也表示很快将采取行动。

但这似乎并未对投机者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毕竟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当平民一夜暴富、ICO融资被严打、上市公司名字加入“区块链”就被热捧等信息交织到一起后,数字货币领域已经成为了现象级的话题,而除了比特币,以太坊、比特币现金、瑞波币以及各种币种正在崛起。

熊出墨请注意点评:

本以为禁止比特币交易后会对这一市场造成打压却未曾料到反而有更多的数字货币币种正在崛起。相比2017年热追比特币的疯狂,今年比特币的份额可能会被其他种类的数字货币所分化,但热度还能火多久这个真的不好说,毕竟作为投资品,数字货币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新零售大战,选A还是选T?

tmt行业市场份额(去年TMT领域未解的六大谜团)(7)

从去年乌镇饭局开始,阿里与腾讯的隔空交锋似乎越来越密集。的确,在百度主攻人工智能之后,BAT的格局更多变为阿里(A)和腾讯(T)的交锋,马化腾曾经指出,“我们可能在十几个地方都有竞争”。

尤其是随着线上线下以及新零售行业的火热,尽管路径不一样,但阿里和腾讯的交锋更加白热化。阿里是最先提出“新零售“概念的,主要以中心化战略为主,自己做生态圈的核心,通过大平台来支撑前端入口,一方面,阿里通过自营的“盒马鲜生”打造新零售新物种,另一方面,通过参股、收购、投资等方式与传统零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输出线下线上融合的模式。如今包括苏宁云商、三江购物、新华都、联华超市、中央商场、百联集团、东方股份、高鑫零售等都属于阿里的新零售阵营企业。

腾讯则强调去中心化的赋能策略,选择与相关领域中更有效率的企业合作,腾讯不控股,更多开放微信小程序为商家赋能,加强与京东的“京腾计划”,更多做基础设施、连接与赋能。从布局来看,去年初腾讯投资了每日优鲜,去年中投资了拼好货,并在去年末入股永辉超市,与京东携手入股唯品会,今年初,又进一步开放微信生态,与京东、美丽联合集团开拓社交电商领域。

熊出墨请注意点评:

其实不止是新零售,出行服务、娱乐、电商、社交、游戏、本地生活、人工智能,只要是A和T有交锋的地方,都会面临着二选一的问题,反而百度看起来相当寂寞啊。

来源:熊出墨请注意

商务合作、约稿等,请加QQ:699108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