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

《惊魂记》

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众多,其中《惊魂记》被很多影迷评为"经典中的经典"。《惊魂记》中的经典"浴室谋杀"片段,更被很多专业电影人称为"教科书"级别的作品。精益求精的希区柯克,运用了78个机位和52次剪辑为影史贡献出经典的3分钟。

此后这个片段被无数影视作品改编和借鉴,电影人们通过不同方式向希区柯克致敬。纪录片《78/52》请来多位专业电影人详细分析了这个经典片段的精彩及过人之处。

"浴室戏":与女性相关的镜头,体现希区柯克的艺术严谨和现实反思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2)

希区柯克顾虑到某些场景较为血腥,观众难以接受,于是将《惊魂记》制作为黑白电影。恰恰黑白画面效果,加之雨夜、荒野旅馆等场景结合,更加凸显了影片悬疑色彩,进一步烘托了紧张氛围。虽然"浴室"片段中观众看不到鲜红血色,然而音效、剪辑的配合下,观众们的神经始终跟随着希区柯克的镜头一直紧绷着。凶手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这样的疑问,一直贯穿到影片结尾。

《惊魂记》浴室片段的替身女演员回忆到,拍摄这场戏的时候,希区柯克全程穿着西装、黑色领带、白衬衫,原定3天完成拍摄的镜头,竟然拍摄了7天。替身女演员曾经开玩笑,遮挡身体的道具总是滑落,建议干脆扔掉,希区柯克严肃拒绝,直说"不"。希区柯克对于镜头的严谨态度和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可见一斑。

纪录片中采访的多位电影人感叹,如今电影中拍摄一段"谋杀"戏份,一天就能拍完,希区柯克却用了7天,这在当时来讲,是前所未有的,着实令人钦佩。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3)

《惊魂记》

当时,美国电影中诸多谋杀镜头,与《惊魂记》无法媲美,希区柯克使用了近距离拍摄手法,紧迫情绪逼人神魄,这个简短的片段,调动起整部影片的情绪。

《惊魂记》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末,希区柯克首次在镜头下展现对女性的侵害,电影的轰动程度及对观众的视觉冲击也可想而知。20世纪初的美国,女明星对票房号召力极大,40世纪时影响减弱,到了《惊魂记》拍摄时期,很多女明星无法出现在一线大片电影之中。希区柯克在恐怖悬疑电影中,利用女性受害这样的故事,从另一方面表达对这种现象的讽刺。女性在电影内外的地位都在遭受着"伤害",这是需要反思并值得反思的。

"浴室"里的危险:对"天真"美国人的批判与讽刺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4)

英国导演希区柯克在好莱坞打拼多年,他反感于美国社会对现实过于天真的态度,希区柯克在诸多作品中对此进行讽刺。《荆手催花》拍摄于珍珠港事件一年半以后,台词提到"你看清这个世界了吗,它是一座肮脏的猪圈"。这个故事都讽刺了美国小镇居民与生俱来的"天真"和"乐天"。

《惊魂记》拍摄于1959年11月,开拍后不久,美国堪萨斯州便发生了一起家中命案。美国人对自己的居所存在天然的"自信",觉得待在家就没有危险,而这样的真实事件恰恰给人们敲醒警钟,也让他们认清现实。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5)

《惊魂记》

《惊魂记》的浴室戏份的讽刺直截了当,而且出乎意料地给了"马桶"特写。此前,未曾有人通过马桶的镜头与重要的电影情节联系起来,这同样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观念。这一切,都仿佛希区柯克在质问着人们,"你以为在浴室里就安全吗?太天真了"

正如希区柯克在《群鸟》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抗衡和随机性,他一直想要传递的思想便包含了这样一种"不确定性"。人生就是如此,你无法预想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降临。所以,在浴室里,当你褪去一身负累和疲惫,想要舒缓心情的时候,也许一双危险的双手正在浴帘后面伺机而动。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6)

《78/52》

《惊魂记》出现在美国流行文化特殊时期,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种族暴力和政治谋杀问题不断,现实困境就在眼前。希区柯克已经不屑于拍摄"华而不实"之作,"傻白甜"好莱坞爱情故事也不足以适应当时的时代,美国明艳的彩色电影在黑白色的《惊魂记》面前已经黯然失色。

即便是在如今,美国社会中天真乐天的思想依然存在,种族问题和矛盾也依然严峻。早在上个世纪,希区柯克作为电影人,就已经通过他的"夸张"手法,对此进行着批判。《惊魂记》到现在,独具的意义依然存在。

《惊魂记》首映:改变了电影的展现方式,悬疑电影的效果达到"该有的预期"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7)

《78/52》

在《惊魂记》之前,电影首映时人们可以随意进出,而当人们如往常一般走入希区柯克的《惊魂记》首映厅时,影院广播里传来了希区柯克的声音,他要求大家在观影中途不得离场,要对电影的情节进行保密。

他后来对此解释,因为女星珍妮特·利饰演的角色会在中间被谋杀,他不希望人们因为错过了重要环节,交头接耳去询问女主角去哪里了。预告片里,希区柯克向大家提示浴室中将上演"重头戏",但观众们几乎想不到女主角会在此丧命。为了营造悬疑电影该有的气氛,希区柯克史无前例地要求首映观影观众"不得离场"。

正是因为这样的要求,影院里的观影效果达到预期。浴帘被掀起,人们随之尖叫;女主角被刀刺伤,人们错愕不已。纪录片《78/52》回忆到,人们的惊呼声"啊",一直持续到这个片段结束,根本听不到电影的声音。

电影人评价"那一幕,标志着美国和世界电影迎来新的时代"。当红明星在希区柯克的电影里饰演的角色居然遇害了,希区柯克打破了观众与电影人之间的契约默契,心理落差带来的精神震撼,在那时是无比轰动的。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8)

《78/52》

女主角被刺伤的尖叫、观众们的惊呼搭配电影中惊悚独特的音效,悬疑电影的效果达到了该有的的样子。试想,如果观影中人们来回走动,观影过程断断续续,电影情节一知半解,对于一般的爱情故事影片也许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情节紧凑、环环相扣的悬疑电影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优秀的悬疑电影取决于关键时刻观众的反应,希区柯克不仅改变了电影展现方式,更进一步提醒人们电影并非如此可有可无,从而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地位。仿佛他在告诉观众,如果认真观看,电影带来的影响和震撼将是巨大的,尤其是希区柯克的悬疑电影。

"浴室戏"的惊艳要素:水、画作、母亲、精神分裂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9)

《惊魂记》

《惊魂记》的经典场景,拍摄手法上不仅具有希区柯克特色,更在镜头、音乐、剪辑、演员的配合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女主角玛丽安偷盗4万美金,雨夜驱车前往西部。雨刷在车窗上摇摆,模糊了女主角的视线,前路湿漉且模糊,她即将前往"命运"的中转站。西部,在当时的美国人心中,是一方自由之地,而却成为电影女主角迷途知返不得愿的丧生之处。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0)

《惊魂记》

水的铺垫很长,从生至死。因为雨夜,女主角得不得寻找栖身之所,在旅馆的淋雨在中丧命,而后又被装进汽车推入湖水。雨水、淋雨、血水、湖水,在电影里慢慢蔓延,而后形成一段完整的段落。女主角出轨有妇之夫,又偷盗了老板的4万美金,内心背负良知拷问,最终决定回城承认错误时,不幸遇难。她的离去,无人得知她曾经想过回头,浴室中的水没有洗刷掉罪恶感,反而与她的血混为一体。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1)

《78/52》

男主角贝茨拿下墙上的画作,透过孔隙偷窥房间中的女主角。这场偷窥戏从"那副画"开始就已蕴藏玄机。那副画,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作品,名为《苏珊娜和老人》。讲述的是一位女性,在自家花园淋浴,两位老者对其偷窥。这幅画背后展现着关于道德与伦理的主题,与女主角的出轨、男主角的精神分裂、男主角的偷窥都存在着联系。

所以,希区柯克选在这幅画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做过深刻考量,与故事形成互文,与角色构成联结。一幅画带来的隐喻,仿佛像是埋在电影中的一颗彩蛋,当人们了解到其中寓意后,更加加深了这部电影以及这段戏份的印象。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2)

《惊魂记》

男主角贝茨对母亲存有依恋,精神分裂的另一个人就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他在进行"偷窥"行为时,亦是两个人在矛盾挣扎。一个是贝茨对玛丽安的爱慕,一个是母亲对玛丽安的敌意。母亲的线索在影片中多次提及,玛丽安与男友约会交谈时、与同事交流头痛状态时、与贝茨简短聊天时,侦探、男友、姐姐来到旅馆寻找玛丽安远远望去的老妇人身影时,"母亲"一直出现在电影诸多情节之中。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3)

《惊魂记》

于是,当贝茨装扮成母亲实施伤害行为的谜底揭晓时,"母亲"对于观众并不陌生,仿佛观众一直在等待着这个答案。一种"终于被我猜到了"的惊喜,成为观影体验中特别惊艳的部分。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4)

《惊魂记》

整个片段,女主角死亡的过程缓慢又有节奏,女主角的一只手从浴室的瓷砖墙上缓缓滑落,然后面对镜头,伸向浴帘,扯下帘子,铜环脱落,生命终结。此前的电影中,导演们在表现死亡过程时,大多选择快速交代并配合演员夸张的表情,可见《惊魂记》在当时给人们带来的观感多么不同。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5)

《惊魂记》

总之,这样的一场戏,希区柯克突破了当时很多电影拍摄上的传统,水为线索、画为彩蛋、母亲为暗线、精神分裂为谜底,这些要素加之特殊的音效和画面剪辑,最终"浴室谋杀"戏份在女主角一双带光却惊恐的眼睛特写中结束。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6)

《78/52》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7)

《78/52》

这场戏无论是达到的艺术效果还是影史意义,亦或者拍摄手法,都成为经典之中的经典。后来,这场戏被无数影视剧进行改编、复拍、借鉴、致敬,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动画片,希区柯克《惊魂记》的浴室谋杀戏份成为了电影人及观众心目中的珍贵宝藏。

关于"浴室谋杀"片段的三点启示
  • 1.精神震撼远胜于视觉冲击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8)

《78/52》

《惊魂记》的"浴室谋杀"片段历经几十年,还能够如此经典,除了希区柯克在技术和表现手法上屡创先河,更重要的是,这个片段以及整部影片带给人们的精神震撼。现在电影技术越来越先进,从胶片到数字,从武行到特效,几乎已经没有人类拍摄不出来的片段了。当技术不再是阻碍的时候,我们便更需要在意识和思想上创新的作品。

希区柯克同期以及后来,电影史上仍然出现很多悬疑类电影,很多片段的表现形式比希区柯克当年要先进太多。我们现在看《惊魂记》,凶手转身离去时带的假发套那么明显,如果是现在拍摄,一定会完全做到绝对逼真。

然而,现在有多少片段能够达到《惊魂记》片段带来的精神震撼呢。《惊魂记》不止是在剧情上体现"惊魂",更是在核心意义上体现"惊魂"。影片最后,并没有给出十足的道德审判,毕竟凶手的精神状态处于病态。贝茨属于自己的人格属性时,是无辜的、是令人怜惜的。甚至有那么一刻,观众对他报以同情之心。

这样的电影,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希区柯克就已经开始去讽刺美国人的天真、去探讨人性的复杂、去论证情感的辩证。所以,这样的片段置于那时那刻直到今时今日,都还是这样经典。

希区柯克凭借自己从默片时代走来的经验,用黑白电影完胜当年彩色影片,一方面是他功力深厚,另一方面则说明精神震撼的效果之强。很多悬疑电影中,倾向于用血腥镜头展现张力,但是希区柯克却用情感冲击在人们心里刻下了《惊魂记》深深的烙印。

  • 2.暴力与美学的平衡关系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19)

《惊魂记》

诚然,悬疑电影等特殊题材影片,离不开某些特殊镜头,那些镜头在贯穿情节、展现主题、渲染情绪上都占据重要分量。难免,这些镜头会带有某些"暴力"元素。电影艺术离不开视觉、听觉语言的配合运用,但是并非意味着做到极端效果才能突出重围。

很多恐怖题材电影,在某些镜头的表现上用力过猛,其实大可不必。希区柯克的电影中纵然画面令人惊叹,但却不会令人产生不适之感。终究,作为艺术作品,即使是表现暴力的镜头,依然要兼顾美学效果。暴力画面表达得产生美感,那样的效果才会使得人们透过现象去洞察影片本质。

前不久,被广泛热议的电影《饥饿站台》,被用来与奉俊昊《雪国列车》进行对比。但是,就画面表现上来看,《饥饿站台》的镜头过于直接和粗暴,而反观《雪国列车》,并没有太多血腥画面,但让观众产生的关于"等级"之思更为深刻。有些观众,反映看完《饥饿站台》觉得"胃部不适",这种效果多与镜头表现用力过猛有关。

电影人,希望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终究还是故事的核心精神,而非面对镜头展现的那一时错愕,《惊魂记》的"浴室谋杀"片段便展现一种具有生命张力的"暴力美学"。

  • 3.创新突破基于对现实的反思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20)

希区柯克《惊魂记》中无疑包含诸多突破,浴室中的谋杀戏份、女性受害者的死亡过程、马桶的特写镜头、首映时的"保密"要求等等,这一系列不完全是电影导演的一种特立独行,除了艺术坚持,更多的是经过现实反思而付诸的行为。这些行为是理性和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勇敢,不仅体现在电影故事的呈现上,更体现在对美国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英国导演在好莱坞拍摄电影,并没有通过作品去"谄媚",反而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这是电影人的责任,更是电影人的果敢,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更为不易。

这也是为何历经几十年,希区柯克立于影史重要位置的原因。优秀的电影人定是肩负社会责任与担当的,《惊魂记》中讽刺的美国人天真态度,到现在我们看,似乎依然适用。

结语

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捉凶记(希区柯克惊魂记)(21)

希区柯克一生共拍摄53部电影,监制无数剧集。希区柯克诞辰120周年之际,北京电影节对其5部经典电影进行展映,放票瞬间抢售一空。他一生5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名单,却终究无缘获奖,但那又如何。希区柯克依然凭借他的经典作品成为无数影迷心中的悬疑电影之王,《惊魂记》也是多数影迷的"心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