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34天)

都市快报讯 蓝天碧水,是人人都向往的居住环境。而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恰恰是与蓝天碧水联系最直接的两个指标。

去年,杭州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情况如何?今年在治水、治气上还会出台哪些有力举措?市民可以期待哪些变化?

今天(2月4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0年水、气环境质量状况及2021年治气治水重要举措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全市公开2020年杭州市水、气生态环境质量相关数据,并解答上文提到的这些问题。

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34天)(1)

2020年杭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大气环境方面:2020年,杭州首次实现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部达标和所有国控站点PM2.5年均浓度全部达标。

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34天,同比增加47天; PM2.5平均浓度29.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O₃(臭氧)浓度1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6%。

水环境方面:2020年,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达标率和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为100%,同比上升均为5.6个百分点。

全市县控以上断面中无劣Ⅴ类断面。

这张“成绩单”是相当亮眼的,大家最关心的PM2.5平均浓度、臭氧浓度等数据,都有了显著下降,杭州的水、大气环境正在不断改善,百姓对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去年,杭州首次实现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部达标,这六项指标分别是:PM2.5 、PM10、SO₂(二氧化硫)、NO₂(二氧化氮)、O₃(臭氧)、CO(一氧化碳)。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专员骆荣强表示,前几年都是其中几个指标达标,去年齐全了,这意味着杭州空气质量全要素整体向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21年,杭州市正处在后峰会、前亚运、城市化的关键阶段,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之间,找到破局良策?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已提前谋划,聚焦大气和水环境治理中的难点,施行精准治理、数字治理等有效手段,持续推进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提升。

2021年,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杭州将以PM2.5和O3协同控制为主线,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坚持每微必争、每日必争,争取PM2.5平均浓度稳定达标,臭氧浓度升高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着重在推动移动源、面源、工业源排放的“三化”管控上见成效。

推进移动源排放清洁化、面源污染管控精细化、工业排放清洁化。加快推进萧山区、钱塘新区等重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改进生产工艺,推动绿色发展。继续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杭州将做好治水“三加一减”,推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向“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的“五水共融”迭代升级,力争2021年基本实现全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覆盖,从根本上截断河湖外源污染输入渠道;每个区建设不少于1公里的河湖生态缓冲带,推进全域湿地建设,升级美丽河湖(幸福河)创建,建成美丽河湖100条(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