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非遗抖音(龙乡非遗戏剧抖)

陇县非遗抖音(龙乡非遗戏剧抖)(1)

“说唱濮阳”抖音直播间成员在直播。

“濮阳文明六千年,今又是盛世年华”“我常在四牌楼下玩耍,八都三尚书都是咱的邻居呀”“豫北平原濮阳县,家门口流淌着母亲河”……

每天下午3时,濮阳县文化馆戏迷长廊就会传来阵阵戏曲声,多名《梨园春》明星擂主相聚“说唱濮阳”抖音直播间,拿出各自绝活,大平调、大弦戏、大高调等本土剧目轮番亮相,上演了一场场传统非遗戏剧与网络直播相互碰撞的奇妙好戏。

说起由濮阳县振兴曲艺说唱团创建的“说唱濮阳”抖音直播间,可谓近期戏曲界妥妥的“濮上网红”。自正月初六开始直播以来,该直播间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从零基础发展成拥有5万粉丝的“蓝V”账号,每天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直播20余个节目,浏览量10余万人次,点赞数超过15万,在几名线上“名角儿”主播颇具濮阳韵味的唱腔中,龙乡非遗戏剧火速“出圈”,“飞”上了网络云端,“抖”进了千家万户。

先“活下去”,再“火起来”。据了解,直播间创建初始其实是说唱团的无奈之举。受疫情影响,说唱团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演出,线下定期开展的“送戏下乡”活动也被搁浅。为摆脱困境,说唱团多方寻求方法。在了解到抖音平台2021年非遗戏剧类视频累计播放600亿次的数据后,他们决定把握群众需求,充分发挥说唱团优势,将戏台搬进直播间。随后,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广旅体局的帮助下,直播间顺利搭建。

令说唱团各位“老戏骨”没想到的是,网络云端搭起的“新戏台”竟然打开了流量密码,让线下演出艰难生存的非遗戏剧柳暗花明,迎来了“第二春”。直播间开播时正值春节过后,节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本地戏迷和票友,还在广大河南老乡间传播开来。“之前每年都会领着父母看戏,今年因为疫情没有看成非常遗憾,所以刷到正宗的濮阳本土戏剧非常激动。”一名在广州打工的濮阳老乡留言,随后他将父母拉进直播间,并专门为老人点了一出爱听的戏,亲切的乡音勾起了广大在外务工濮阳乡亲对家乡的回忆。

直播间的迅速走红,一方面和说唱团的实力分不开,说唱团集合了国家级非遗大平调传承人张相彬、国家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梁珂珂、河南省“牡丹奖”节目金奖获得者姬厚震、著名坠子演员赵翠英、《梨园春》年度总决赛金奖获得者董华盖、河南省“群星奖”获得者史亮亮、全国曲剧十大新秀韩平平等有着过硬功底的演员;作为基层文艺队伍,说唱团曾走遍濮阳县百余个乡村,在群众中打响了名号。另一方面,则源于本地厚重的文化底蕴,濮阳堪称中国戏剧之乡,是河南原生态地方传统戏剧的核心区,目前有大平调、大弦戏等21个剧种仍活跃在舞台上,拥有广阔的演出市场和较多的受众群体。

沉浸式的直播观赏体验吸引了大量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这其中不但有戏剧爱好者,也有刚刚接触戏剧的年轻人,还有家长留言想让孩子报名学习戏曲。受众范围的更新扩大和满屏的点赞,让非遗戏剧传承者们看到了戏曲发展的新希望。直播间评论区逐渐从讨论戏曲、点评唱腔扩展到“濮阳在哪?有什么名胜古迹?”“有啥好吃的、好玩的?”“有机会也要去濮阳旅旅游”等,直播间成了宣传、推介濮阳,让外界了解濮阳戏曲的窗口和平台。

“我们计划将更多濮阳元素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主旋律融入新剧创作,结合杂技排练一些特色小戏,并通过直播将壮馍、香肠、牛肉耗辣椒等濮阳非遗产品推广出去。”濮阳县文化馆馆长张相彬表示,直播将继续以创新拥抱新时代,不断加入新点子、开辟新玩法,让观众人人皆可入戏、学戏、爱戏,并将经验做法推广至其他传统文化项目,切实解决非遗传承难、曝光难、变现难等问题。

除戏曲直播外,濮阳县还通过组织开展沉浸式戏曲体验活动、主播带你看非遗、文创展、书画赛、传承人培训等活动,不断打破圈层,以新形式、新内容让全县137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宣传更富生命力,让大众不只是“走近”,而是真正“走进”传统文化,同时积极申报新一批非遗项目,为实现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添砖加瓦。记者 刘阳 通讯员 程正锋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