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小兵的衣服(清朝老兵衣服上)

不知道伙伴们在看清宫戏的时候,是否发现过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在清朝士兵的衣服上,正中间都会有一个大圆圈,里面不是写着“兵”,就是写着“丁”,要不就是写着“卒”或者“勇”。

那么“兵、丁、卒、勇”,这些不同的标签,分别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今天这个篇文章我们就来深入浅出地分析一下,清朝士兵身上的兵、丁、卒、勇这些字,分别代表着什么含义。

清朝小兵的衣服(清朝老兵衣服上)(1)

如果是从兵、丁、卒、勇这四个字上看,这个“勇”字,会给人留下一种挺狠的印象。那么,身上穿“勇”字衣服的人,那身份、地位应该不他是一般人吧?最起码也得是个狠人吧!

如果您要是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别看这个“勇”字好像在兵、丁、卒、勇这四个字里面挺鹤立鸡群的。但是,身上穿“勇”字的这帮哥们,身份和待遇却是在这些人面最差的。具体能差到啥程度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清朝小兵的衣服(清朝老兵衣服上)(2)

身上穿“勇”字的这帮哥们儿,说好听点那叫雇佣兵,说不好听点,那就是个临时工。也就是准备军事行动的时候,发现兵力不够了,就在民间随便招募点临时工过来凑数。等到行动结束之后,就把这帮人解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没有长期合同,也没有正规编制,纯纯的临时工。

但是,身上贴“兵”字的人,可就不一样了,这帮哥们儿是清军的正规部队,有编制,有正规合同!

所以“兵”和“勇”从地位和待遇上看,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是,到了清末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以团练起家,改非正式的乡勇为练勇。定兵制,发饷粮,称为勇营。这时候的“勇”也算是清朝的正规军了。

但是太平天国被团灭了以后,曾国藩手下集结了大批的“勇”,为了防止慈禧老太后起疑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令解散了练勇军,所以,“勇”啊,到啥时候都是个临时工。

再有,就是衣服上贴“卒”字的。虽然身上贴这个字好像不太吉利,但是普通的老百姓还真是想贴都贴不上!“卒”是干啥的呢?“卒”属于城防军,直接归衙门管。说白了,就是管理治安的士兵,比如说,衙役、狱卒啥的,这么一说就明白了吧?这帮哥们不用像“兵”和“勇”似的出门打仗卖命,而且手上还都有点小权利,那绝对是当地的地头蛇!

最后出场的是“丁”,为啥说“丁”安排在最后出场的呢?因为甲乙丙丁嘛,,按照出场顺序,第四个出场的是“丁”,这么安排没毛病吧!

清朝小兵的衣服(清朝老兵衣服上)(3)

“丁”跟前面的兵、勇、卒相比较而言,算不上士兵,只能算个“后勤人员”。比如果:看管库房的,就是“库丁”,管收税的就是“税丁”,管理咸盐的就是“盐丁”,总之吧,就是干一些后勤工作,也没啥危险性,而且油水还不少!

如果穿越到清朝,伙伴们会选择“兵、丁、卒、勇”哪一种呢?评论区咱们一起聊一聊,再顺便给我点个小赞赞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