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全球化作用(资本主义全球化五百年)

导言 1492年8月3日,一个叫哥伦布的意大利探险家拿着由西班牙国王提供的风险投资,率领由三艘大船组成的船队,开启了一次环球海洋探险哥伦布此次海上探险的时代背景是:数百年的欧中贸易爱陆被中东的伊斯兰势力控制,面临封杀而那些渴望来自亚洲中国、印度奢侈品的欧洲人迫切希望获得这些亚洲过来的财富,不断开启他们奢华的生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资本主义全球化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资本主义全球化作用(资本主义全球化五百年)

资本主义全球化作用

导言

1492年8月3日,一个叫哥伦布的意大利探险家拿着由西班牙国王提供的风险投资,率领由三艘大船组成的船队,开启了一次环球海洋探险。哥伦布此次海上探险的时代背景是:数百年的欧中贸易爱陆被中东的伊斯兰势力控制,面临封杀。而那些渴望来自亚洲中国、印度奢侈品的欧洲人迫切希望获得这些亚洲过来的财富,不断开启他们奢华的生活。

这年的10月12日凌晨,准备入寝的哥伦布被一阵喧哗的声音吵醒。有船员前来告诉他,发现了一座小岛。哥伦布当时并不清楚他们当时发现的地方是中美洲的一处,而不是他们一直梦想寻找的印度。按照他与国王签下的对赌协议,他的冒险目标是要寻找到香料的原产地印度。不过,哥伦布到死都认为他寻找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所以,他把他在那儿遇见的地著人称为印地安人。

这个叫哥伦布的欧洲海盗不会想到,他挑起的事端开启了一个划时代的历史。若干年后,甚至于几百年后,影响仍然至深至远,今天的全球发展格局至今与这一行为息息相关。从全球殖民地开拓,到两次世界大战,包括至今才发生不久的俄乌战争。追踪当今全球化下发生的种种冲突和矛盾,讲到历史的源头,无不与那天这个海盗的发现息息相关。

五年以后,哥伦布再度率队前往。这次的队伍更加庞大。这一次,那些曾经接待过他们的土著人印地安人再没有了五年前的幸运。他们曾经用淡水救济过的欧洲白人,直接掠夺他们的财富,屠戮反抗者。他们把男人锁在于阴暗潮湿的舱底,女人则作为他闪发泄兽欲的工具。他们到达目的地,就把这些印地安人当成奴隶贩卖。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志中就这样写道:

就像买卖庄稼一样,100个西班牙币就能买到一个美人儿,这种买卖非常普遍,有无数商人求购姑娘,特别是那些9至10岁的小美人儿们供不应求。感激我吧,没有我,你们享受不到这么廉价的好处!”

据保守估计,在哥伦布登岸后的50年内,非正常死亡的土著居民达到500万之多,而当时所有土著居民加起来都没超过1000万。

哥伦布向我们展示了资本血淋淋的本性。

事实上,哥伦布五百多年前向我们展示的资本故事同当下资本发生的一切,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至少我们知道一百年前发生了什么:欧美资本主义在全球开疆拓土发展殖民地,不惜大打出手,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们也知道大航海时代开启了欧洲全球殖民主义的时代。但我们却意识不到,我们至今就生活在新殖民主义的氛围中。我们许多人意识不到,我们今天表达的一些话言,已经是欧美资本潜移默化处理过的话语体系。我们还为此冠以一些时尚又高雅的词汇:文明、现代化,等等。要剥离这些虚伪的浮华,看清表象后面的本质,就要理顺清楚自十五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开拓殖民地,开始资本全球化,这数百年间,历史发展的内在因果有什么关系。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写的《全球通史》与一些世界历史著作有所不同。它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基本的历史阶段:大航海时代之前和大航海时代之后。即以十五世纪末,哥伦布航海探险为分界点。按照他的划分,人类至今往前到十五世纪末大航海这一阶段,数百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我最初并没有深究这一划分的玄机和意义。及至这些年动荡的国际时局,中美贸易战,以及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开始触发我对这一现象的思考。中国经济已经溶入全球,个人自身的经济发展也与国际时局息息相关。而今年二月份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自媒体上观察了许多分析的观点,重新触发我翻阅这部书,理解了这一划分的深远意味。这也是引发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之一。

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一世界格局,仍然是大航海时代之后历史格局的延续。

借助对史料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将当今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五百多年历史,划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透过这些历史片段,我们就能看到不太久远的未来,资本主义的未来在何方:

第一阶段:大航海至一战前夕,经过数百年的殖民拓展,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市场和经济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征服,形成了血腥无比的庞大的全球化殖民地;

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在全球市场瓜分完成后,在这一阶段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从对手手中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和资源,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大打出手,打开了番多拉的魔盒,开启了血腥无比的战争总动员;

第三阶段:二战结束至今: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在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的废墟上,诞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争取民族存亡的民族主义国家;从二战至今的数十年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的斗争成为了人类社会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要矛盾。抗美援朝、美苏竞争、苏联解体、东欧裂变、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中东战争、朝鲜核危机、今天的俄乌战争等等,都是这一对抗过程中具体的表现。而在资本主义方面,则形成了新殖民主义奴化和控制对手。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政治形态强制输出、金融垄断和科技垄断。站在欧美立场,那些反对他们的行为都是反人类、恐怖主义,但你听过他们说屠杀印第安、贩卖黑奴是反人类的么?他们今天动用各种手段实行新殖民主义是反人类的么?

尾声:资本主义集团还能维持住自己的顶端生态么?

第一阶段

至少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人类社会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自己数百数千年独特的生活方式日升而起、日落而息。他们还以自己的生存方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此之前,人类之间的发展很少存在关联。

简单的以中华文化为例,在大航海时代之前,中国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东凭大海、西依险山,与世隔绝,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形文字,在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以儒教为信仰的传统文化思想。在这种文化的孕育下,中国文化保持了难得的历史传承。宁静、安怡、安定的生活,让中国民间可以以家族的方式得以记载。中国远无同一时代的欧洲陆更频繁的战乱,各种宗教势力在亚欧大陆的西面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台”。中国人的这种生活方式,直到欧洲人在1840年以鸦片战争的形式入侵之后,才被彻底打破。

自十五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数百年间,欧洲人倾巢出动,凭借着坚炮利舰,欧洲殖民者在全球范围内开疆拓土,攻城掠地,在牺牲了数以亿计的原住民生命的基础上,欧洲殖民者将他们的“殖民文明”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中,专门在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详细地论述了过去的几百年的时间里,殖民地经济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全球财富的掠夺是如何助推资本暴富的。总结这段历史时,就深刻指出了原始资本积累的残酷性:

但是,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研究殖民地我状况。我们感兴趣的只是旧大陆的政治经济学在新大陆发现并不声宣布的秘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积累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以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劳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里,也专门在第七章《论殖民地》里狠狠地讲述了殖民地经济问题,尤其讲述了欧洲殖民者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将殖民地经济如何一步步掠夺一空,并将欧洲推往富庶的过程。就连斯塔夫里阿诺斯也在《全球通史》中引用了《国富论》的说法:“他提到,殖民地的存在增加了欧洲诸殖民宗主国的财富(西班牙和葡萄牙除外)”。所以,在这章的结尾,亚当•斯密针对那些专门垄断殖民地业务的专营公司,也不无感慨地总结性地说道:

专营公司在任何方面都是个祸害;它给建立这种公司的国家或多或少带来不利,对不幸受它统治的国家则造成破坏。

不过总体认识上,两位大师道不同,立场也不同,角度不同。他与马克思的观点也是南辕北辙。但在谈到殖民主义的本质上时,两者的看法还是有许多的共同之处。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她著名的自传体小说《情人》中,对欧洲人在殖民地的生活有很细致的描述。小说讲述了作者小小少女时期,一段在异国他乡的迥异爱情。我这里敲黑板划重点要说明的,是小说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即二十世经初期的法属殖民地越南。这一时期已经是殖民地时期的晚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连作者的家庭也在异国他乡败落了,也要委身于他们根本瞧不上眼的黄种人的财富中。这部小说有助于我们了解欧洲殖民统治者在被殖民统治的国家里,是处于什么状态的,是如何看待被征服者的。而且,从小说描述的殖民地时代来看,也能够推判殖民地经济已经走过了其最兴旺的阶段,而正是这种即将到来的衰退景象,为即将来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爆发的种子。

欧洲人在对全球攻城掠地的殖民过程中,处理原住民采用的手段也并不一样。在最早发现的所谓新大陆南美洲和北美洲,真正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基本上被屠杀殆尽,幸存下来的反而成了类似于观赏动物,极少极少。在非洲大陆,黑人们的命运似乎要好一些,但他们被大量地贩卖到北美成为奴隶,许多人死在长途的贩卖运输中。事实上,欧洲人开拓非洲的历史要比南北美洲早许多年头。因为历史上的诸多原因,比如环境,资源,商业价值,欧洲人当时的实力等等,非洲全面殖民化要比美洲晚许多时间。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这几十年,整个非洲才落入欧洲人之手,彻底地被殖民统治。 从非洲国家规规矩矩的边界线划分上,就可以看出欧洲人当年对整个非洲大陆是如何划分势力和分赃的。

而对亚洲的入侵,欧洲殖民者远在十五世纪时,就有在东南亚殖民的完整记录。但对整个亚洲文明大规模入侵,则是在十八世纪后明显突出。这是因为欧洲殖民主义者通过几百年的时间沉淀,在南美、北美、非州、大洋洲等殖民地上有了宏厚的财富积累,可以开始与亚洲叫板了。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亚洲才拥有更成型的国家概念模式。像中国、印度、日本等国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历史,国家机制成熟许多。而亚洲在被殖民化的过程中,因为原有文明的历史沉淀,与殖民者的矛盾也更加突出,所以后期更容易产生民族主义革命运动。

当然,伴随着一系列对外征服的行动,还有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之间争夺市场、争夺资源的各种矛盾。重新瓜分市场、互相抢夺资源成为二十世纪前后欧洲殖民者最显著的特征。资本没有底线的呑噬最终在欧洲殖民统治者内部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产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在北美,导致美国先后爆发独立战争、南北方内战;在亚洲,最具代表的是对地大物博的中国大肆瓜分,并为之互相大打出手;而在全球范围内,则是终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全球殖民统治体系摇摇欲坠,在一些殖民者国家内部,以及被殖民的大国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最终导致一系列社会进步的后果产生。如苏联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印度领导的印度国大党的出现,等等。

今天人们在资本主义推行的新殖民主义物欲的熏陶下,对这些历史的演变规律已经麻木不仁,熟视无睹,对自已本民族国家的过往历史渐感麻木。许多人丝毫意识不到,他们今天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已经深植于新殖民主义传播下来的文化。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比如对经济看法,对法律看法,对科技的看法,对文化的看法,等等,都是被资本提供的文化范本引导了。而像中国数几千形成的道德意识则几乎荡然无存。在物欲价值观的引导下,人们用资本化的思维,去引导自己的思考行为。

在全球殖民化的过程中,作为政治和经济辅助手段的战争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资本主义开启全球化殖民地后,人类的战争性质也发生变化,战争的形式也不同以往。在第一阶段的殖民主义时期,欧美殖民主义者采用的手段主要还是赤裸裸的战争掠夺。一言不合即拳头呼啸而来。这一阶段,他们没有同原住民讲民主、自由,讲宪政。他们的沟通和谈判手段,主要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我们将这些战争在性质上进行归类,这也有助于我们在后面两个阶段中理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及演变。

第一类是欧美资本主义对全球各民族各国家展开的殖民主义统治战争。这类战争非常好理解。从哥伦布开始,欧洲殖民者掠夺全球财富,伴随而来的就是同时展开的各种战争手段。比如摧毁南美土著人的城池,围猎印地安人,又比如对中国进行的鸦片战争、朝鲜半岛战争、现代的伊拉克战争、肢解南斯拉夫的一系列战争等等。为了有效实现这些战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会开启舆论工具,强化宣传,以使战争合法化。

第二类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瓜分利益的战争。这种战争远在哥伦布时期就开始,最初还是以国家海盗的形式展开。所以,当你了解到远在几百年前,欧美国家与海盗们合作掠夺全球资源这段黑历史时,不用觉得奇怪。这就好比引爆911事件的阿拉伯人拉登。阿登的成长史,有相当一段就是美国人对他的栽培史:给他提供武器,培养他的军事战斗能力。当年主要是对付苏联。用完之后,美国又反手拍打拉登。

像我们所知道的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这类战争的顶峰表现。

第三类就是被殖民化地区或国家内部的民族战争。现在则称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或内部的战争。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推动全球殖民化以前,这类战争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内部的民族斗争,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也可以称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阶级战争。资本主义全球殖民化后就不一样了。从表面上看还是这些被殖民地区或国家内部之间争夺利益的战争,而实际上,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幕后操纵下的代理人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鼓动的被殖民地之间的战争。最典型最易被人们理解的代表,就是中印边界问题、当年的中苏边境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年欧洲殖民主义者给被殖民地区和国家留下的历史旧痕。

欧洲殖民主义者当年对全球实行掠夺时,都不曾谈过民主、自由、人权,也不曾谈和平。英国人敲开中国大门时,也不是谈法制的。从欧洲迁徙到北美大陆的欧洲人当年驰马荒野,狙杀原住民印地安人时,手上都没有拿着圣经,拿着自由宪法。

只是左轮手枪。

战争是改变历史进程序中重要的手段。人类的发展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默然无言的经济和文化活动,但每每在关键的节点上,被战争的细节所打断。虽然这无非是政治经济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产生的结果。战争推动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也改变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命运。

一战二战让旧有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让更多的民族主义国家出现。同样,由拉登引爆的911事件,引致后面出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里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一直到当下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改变了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格局,正在引导着资本主义体系加速下行。

今天欧美都很避讳这段历史,避谈历史的本质,如果要谈,也是原创出各种正义的理由。

第二阶段

导师有句语录很能阐明历史演变的本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放在今天,这句话仍然适用。 我中学阶段学习过一些辨证唯物主义。进入社会后发现,许多理论还是非常有效的。比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生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阴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个理论非常适合解说资本主义全球化殖民地的发展过程。一战与二战的爆发就是对这一关系的响亮回答。

我们不打算对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饱和式的描述。关于这一点,历史教材、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已经有汗牛充栋的史料。放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五百年的历史里,我们敲桌子讲重点,要弄明白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因为对这段历史的分析了解,是能够真正引导我们看清当下的国际时局,避险趋利,帮助我们分析休戚与共的经济问题。

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陷,被瓜分成为欧美等国的势力范围,这些国家为了争夺在中国的市场及资源,彼此之间并不顾及斯文,不惜大打出手。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拍摄了一部《二百三高地》的战争电影,讲述的就是当年日俄在中国东北旅顺争夺势力范围的一场战争。在这部电影中,被他们入侵的中国仿佛成了他们彼此间要保卫的国土。两个强盗在他人的领土上演一场恶劣的争斗,反而还可以用正义宣示,满满的都是嘲讽。

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如此这般的内战内耗,终于将矛盾激化到一个历史新高,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战火引向全球。

在威尔斯的《世界简史》第六十五章《欧洲的军备阶段与世界大战的爆发》里,他起笔就写道:

自然科学的进步,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建立在轮船和铁路基础上的美利坚合众国,也促进了海上霸主英国的对外扩张。然而,拥挤在欧洲大陆上的其它国家,却并没有因为这种科学进步而获得有效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国民被限制在土路和骑马时代划定的国界之内,只能当一名观众看大英帝国不断在海外扩张,而自己却没有那个实力。

然后他开始描述沙皇俄国如何批评扩张;法国及德国如何扩张,欧洲各国如何纵横捭阖彼此对抗。威尔斯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见证人,那时的信息资讯发展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但我们分析,就凭街面上刊发的新闻,威尔斯就可以得出上述结论。所以一战的起因,即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全球市场及资源,毫无节制地对外扩张,成了一战爆发的主引因素。

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谈到一战的根源,将其归纳为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不可调和的民族主义愿望以及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等几方面。 而这几条明面上的线索,都隐约地指向了一个事实: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互相争夺全球殖民地,争夺全球市场、资源。

另一位也亲自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列宁同志,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即1915年,写了《社会主义与战争》一文。文章第一章就有一个小标题“目前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个标题下有段文字总结得很有理论水平:

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已由反封建主义斗争中的民族解放者,变为各民族的最大压迫者。资本主义已由进步转为反动,它已经使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人类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就要在许多年内,甚至在数十年内熬受各“大”国为勉强保存资本主义(通过侵占殖民地、实行垄断,建立特权,实行各种各样的民族压迫)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列宁同志实际上是将我后来的这些总结提前做了预告。因为这场斗争至今还有延续。

在俄罗斯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里,有相当多的篇幅就是讲述一战期间,俄国与德国互相争夺利益的战争场面,电影借此歌颂沙皇俄国的马前卒高尔察克。当年作为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和德国都参与了对外的殖民侵略。而俄国扩张势力主要集中在中亚和东部,德国由于形成统一较晚,早期的殖民地范围并不多,所以,德国不得不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手中抢夺殖民地,并参与在全球范围内参与争夺。

一战是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经济,争夺殖民地而大打出手的一次全球性战争。毋庸置疑,这种战争用当今一些人的说法,就是反人类的战争,就是恐怖主义。不过我们今天回头看,当下的欧美各国根本就不将此历史视为教训。另外一部反映一战的电影《1917》讲述了两个英国人在英德前线战场的经历。好莱坞把这部电影拍得很艺术也很麻木。电影没有历史教训。在好莱坞,电影也只是商品。

有战争就会有胜负。在欧洲,那些战败的欧洲国家被肢解了。比如战后奥匈帝国被切割成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匈牙利等独立国家,还有部分领土罗马尼亚、波兰、意大利等国切割;退出一战的沙皇俄国由于国内十国革命的爆发,退出战争,在其它欧洲国家的策应下,分解出波兰、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等5国。这其中还有些枝屑末节这里就不追述了。而另外一个战败国德国,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战后的所有海外殖民地统统被其他战胜战瓜分,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第一年应赔付的10亿马克必须在5月31年日前交清,以后每年支付20亿马克,30年还清。若德国不予接受,协约国则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这一城下之盟也为时隔二十年的二战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动摇了许多被殖民统治的地区和国家纷纷反水,各地的民主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中国产生了五四运动,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回望人类发展历程,此褒扬决不为过),在印度,国大党领导的民族主义运动也高潮迭起;而在东南亚等众多的亚洲小国,各地也有许多的民族人士热火潮天地开展民族独立运动。

一战结束的最大后果,就是在沙皇俄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个新型的国家:苏联。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随着新生的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退出一战,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一战的战火平息后,都调转枪口,全力扼杀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奶酪,这是不被允许的。

此事略过不表。

在一战结束后将近二十年,另一场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紧接着爆发。在人模人样的正史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定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是什么意思呢?最开始闹矛盾的两方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的,吵着打着,后面就把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众多的民族主义的小国穷国拖进来了。战争的性质由此发生改变。而这个法西斯国家集团则是由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主要轴心国组成。德国的希特勒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已经是个常识,即与一战德国的战败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说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而具有法西斯主义性质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重新获取世界霸权,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采用的手段更加血腥、残暴。

整个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丧生,2000万人受伤。而第二次世界大战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受到战争的波及。战争中约7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五万多亿美元。

没有大航海的结果就没有两次世界大战的大打出手。为了资本的利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不惜以全球民众的生命为代价,发动两场死伤惨重的战争。虽然这些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当年制造战争的那些贩子们仍然还有一些人衣冠楚楚人模人样的长篇大论。资本主义对利益的关心远远大于对是非的关注,是教训的认可。站在历史发展的轨迹看,二战的尾声并没有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殴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积淀的矛盾,最终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最大的后果,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原有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互相绞杀,导致各国实力全面被摧毁,并让远离战火的美国借势做大做强,获得二战后最大的利益,一跃成为后来居上的新殖民主义的发起人;

第二,全球殖民地统治体系全崩溃瓦解,新老资本主义均无力再动用原有的基础再维持旧有的秩序。 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国家蓬勃发展起来。

第三,反抗欧美资本主义势力的大国纷纷崛起,奠定了两大阶级势力的对峙。尽管战后的对峙过程中,出现了苏联瓦解,东欧社会主义体系瓦解的局面,但因为东方大国的续存,各独立自主的国家得以存在,全球没有形成新殖民主义统治的局面。

第四,为了在对抗中继续维持资本主义国家原有的利益格局,美欧全面推广新殖民主义。其它就包含了所谓民主体制。这一体制的推广并非他们认可的民主,而是因为这一体制更便于资本利用和操控,而一党制度因其对资本主义势力形成了屏障,让资本主义势力难以渗透,所以,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抹黑其它国家的治理模型就成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不竭余力的作为。

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本质上还是西方列强内部瓜分全球经济的矛盾引起的,这些殖民者大打出手,祸及全球。 而大战的本质,也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引发的,而这个本质,我在段落的开端就阐明了:当生产力不适合生产关系时,一切就会暴露了。

第三阶段

真正值得我们敲桌子划重点的,应该就是我们当前正在经历着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与我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历史阶段。

先给我们今天的这个局面做个定性: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的废墟上,诞生了众多的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国家。所以战后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不断斗争,推动历史不断演变的过程。即已经进化成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为了资本的利益,通各采取各用手段,对它国实行新殖民主义统治。我们过去曾经非常熟悉的冷战就是这一时期的体现。至于说的各用手段,就是我们已经耳能详熟的局部战争、收买、文化输出、意识形态输出、强制政治体制、科技垄断、金融垄断、培养代理人等等手段。所以颠覆与反颠覆、反新殖民主义扩张也成了这一历史进程的一条线索。

有了这一定性,战后发生的各种现象,以及我们当下发生许多现象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了。我这里梳理了二战后发生的的重大国际事项,借此提供参考: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

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

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金融)

1946年3月,铁幕演说——冷战序幕拉开;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

7月,马歇尔计划

10月,关贸总协定(贸易)

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切断通往西柏林的交通要道;

1949年4月,北约成立;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朝鲜战争;

1953-1956年,中国三大改造,在国际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7月,日内瓦会议(解决朝鲜问题,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1955年4月,万隆会议

5月,华约成立,冷战格局形成

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苏关系因原则问题决裂;

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柏林墙修建) 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1963年,越南战争(越南与美国)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67年,欧共体和东盟成立

1969年,中苏边界先后发生珍宝岛、铁列克提冲突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货币体系破产

1972年2月,尼克格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去逝;

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

1979年,中国对越战争,中美正式建交;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9年,东欧剧变,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

2001年9月,911事件爆发;美国入侵阿富汗。

10月,中国加入世贸;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1年,在欧美的支持下,利比亚内战爆发

2018年,在欧美的支持下,叙利亚内战爆发

2020年初,中国武汉率先发现新冠病毒,随后全球爆发;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

从上述政治大事件里,我们可以看出二战之后几条清晰的发展脉胳:

一、随着二战接近尾声,帝国主义国家提前发始布局,有国际经济的发展方向上,建立起了新的框架。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联合国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等等框架的出台,都是帝国主义利用其数百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济经验,对国际局势提前布局,这些行为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白手套。也为日后险胜苏联帝国提供了优势的保障。同时,通过制定这一系列的所谓国际标准,也达到了帝国主义要实现一个目的:只许官州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样可以实现他们垄断技术、垄断话语权等多方面的目的。

二、帝国主义国家与被殖民国家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要么你打倒资本主义,夺取帝国主义的霸权优势,要么你被殖民,重新沦落为殖民地国家,成为美欧帝国主义的附属国。所以二战结束不及一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及不可待的成立,其目标指直,众人皆知。这就有了后面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数次的柏林危林,以及朝鲜战争,华约成立,越南战争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笼。

三、新势力的出现并不总是那些顺利。尽管中苏两国都有反帝反霸权的需要,但在追求国家建设、民族独立、安全保障等目标时,都有许多不尽相同的目标。这也是中苏后面破裂的原因。而许多的小国在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也忘记了初心,走上了歧途。一些加盟到帝国主义集团的小国,并没有达到富强、民主、独立的目标,反而沦陷到政治混乱、经济贫困、贫富差距悬殊的状况。而有的小国不屈服大国的政治,持意对抗,无法在两大阵营上找到存在感,最终没有靠山背书,有时机出现时,也被灭除。如早些年的伊拉克、利比亚等。

所以在过去数十年里,国际间斗争的主动权还基本掌握在美苏两大对立阵营手中。到了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僵局打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国鼎立格局。这一历史演变的现象说明,伴随着资本主义体系的土崩瓦解,新的发展方式已经初现。全球各国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并不甘心,千方百计利用二战后形成的有利于他们的国际框架,推销新殖民主义。

新殖民主义扩张是当代帝国主义对外扩张中最重要的输出形式。其目标就是重回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国家最高峰状况。

新殖民主义是二战后,西方美欧资本主义国家对其国实施实侵略所采取的政策。不同于二战以前的殖民主义手段,新殖民主义不再强调采用战争、入侵等暴力手段,而是利用软实力与硬实力相配合,从国家体制、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形态等多方面瓦解他国,从而操控他国的政治经济为美欧资本主义国家服务。

二战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延续着十五世纪末,大航海时代资本主义开拓殖民地的行径,想方设法颠覆它国,发展成为新的殖民地领地。相比过去的数百年的历程,新殖民主义除了手段上的翻新外,在操作上难度也大增。最大的障碍在于一些新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都拥有了对抗的实力,不再是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世纪的低生产力、封建国家状况的样子,全球各地区的和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明显有了改善。

苏联解体可以说是经过数十年的冷战对抗,资本主义国家战胜对手的一次不小的胜局,经历东欧分裂、苏联解体等许多重大事件,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运动在对抗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运动中,遭遇了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就取得完胜。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过去数十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轨迹,我们清晰可见,资本主义国家始终存在着自身无法结果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始终也不会停止。 这一点,建议有兴趣的不妨读一读列宁在1917年所写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一文。

二战之后,战争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不是因为二者对立的矛盾减弱,人们所谓的热爱和平,而是科技推动了武器的升级,原子弹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让各方投鼠忌器。如果没有原子弹的存在,当年的古巴危机也许就不是后来的结局。而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伊朗危机、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其本质也在于此。这也是当年中国为什么缩衣节食也要发展原子弹,为什么小国朝鲜也要拥有原子弹,为什么梦想拥有原子弹的伊拉克、利比亚被推翻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同归于尽,采用的手段更为隐蔽,更加凶残。各种杀伤力更强的常规武器不断推陈出新, 各种割韭菜式的经济手段更加高明。在美元金融的垄断下,全球财富成了美国富人的囊中之物。

当眼这些眼花缭乱的社会变迁现象很像十五世纪末以来,欧洲资本主义殖民者在全球范围内攻城掠地,抢夺财富抢夺资源;一边屠杀印第安人,一边贩卖黑人。那时他们是海盗,无需掩饰;很像十九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在中国蛮横划分势力范围的行径,抢夺资源抢夺市场,那时他们穿上了西装,动作斯文衣冠楚楚,开始学会了讲普惠的文明。到了当下,他们就整合好了媒体,用他们垄断的标准,发展形成了一套话术,用人权、民主、政治体制等术语来威胁利诱。 当形势可以一天遮天时,他们就又不加掩饰地采用战争的手段。当然,被绞杀者在他们的宣传中,不是独裁者,就是恐怖分子。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侵略性、剥削性在本质上根本就没有改变。

我们当下目睹的俄乌战争就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最好的样板。表面是被殖民主义国家与民族主义国家之间互相争夺利益的战争。而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代理人,与民族主义国家进行对抗。这俄罗斯这个国家,早期就是相信了资本主义的那套理论,才把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供手让出。而已经被肢结出来的俄罗斯,因为存在着原子弹,因为存在碰上民族独立的大国目标,不肯在新殖民主义的束缚下就范,仍然遭遇着西方诸国的围堵打压,各种制裁手段层出不尽。

战争的利益也表明,美国不允许它国染指自己的势利范围,不允许那些弱小的国家对其反抗。更不允许其它国家违抗美国意志,对市场和资源进行掠夺。

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只有当你成为独霸一方的猛兽,你就可以对着弱者说:来,让我们在市场决定胜败吧,这就是你们期盼的公平市场。结果就是强者制定游戏规则,

并能运用更强大的资源。而弱者剩下的机率,就是等待强者犯下错误的机率生存。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今天国际关系的主轴,事实上就是中美关系。中欧关系是中美关系,中俄关系是中美关系,台海问题也是中美关系。而中美关系的交点,就在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其有效实施新殖民主义的绊脚石,打断资本主义梦想不劳而获的发展目标。而在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背景下,美欧资本主义是否愿意放下对经济利益的贪婪,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打问号的问题。

尾声

我这些年闲暇之时,对西方的哲学和经济著作读得多些,有时会重温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些理论著作。先哲们的思想博大精深,至今影响深远,分析预测充满睿智。《资本论》很少人谈论了,但你会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轨迹至今还是沿着他们分析的过程和方向变化着,并没有因为社会变化,科技进步就有重大改变。如果对照列宁所写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一文,会发现经过近一百年的变化,这篇文章以逻辑思维的形式,科学地向我们展示了当今美国现状的必然结果。透彻地揭示了当今的美国为什么会依托金融吸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寄生虫。

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分析当今社会发展的走向,会发现经过五百多年的演变,人类阶级斗争的发展至今有序演化着,貌似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已经千疮百孔,为了维持在金字塔顶层的生活生态,仍然继续采用他们在大航海时代,以及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所采用的手段,继续掠夺全球资源,以金融等手段替代战争,通过收买、强制政体结构、意识形态输出、文化输出、经济垄断、科学技术垄断等等手段,来实现他们控制全球发展的目的,形成新殖民主义。当我们看到身边许多人具有新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思维方式时,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许多人都觉得这几年之间,美国仿佛突然变得更加邪恶。那是因为以中国为主导的第三世界经济在持续崛起,动了美国的奶酪。美国能垄断剥削的利益越来越少了。比如,美国当前所占优势的金融、科技,在市场上的分额正趋于减少。

所以,最清醒的导师早就看到问题的本质,指出: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看懂这五百多年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演变历程,我们就能理解当下美国的困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历史的风云变幻令人大开眼界。新中国会诞生的意义在哪里?强大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快速被解体?如何看待新中国的几十年?两伊战争、推翻伊拉克、推翻利比亚、推翻叙利亚,根本的原因在哪? 如何理解当下在进行中的俄乌战争?

有人问我,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出现?我说怎么可能不会?只要那些模式还在,那些挑起一战二战的体系还在,我就不能说大战的因素不见了。因为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是讲客观分析的。只要你了解一战二战产生的根源,你就不会轻信和平;只要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资本主义体系还在,大战的概率就在。不是我们不祈福和平,而是一个有核大国,当它的经济状态出现极限困难,当它无力摆脱困境时又黔驴技穷时,一切都会变得有可能。 一战他们能干出来,二战他们能够干出来,你以为事不过三么?除非资本主义消亡。 而且至今,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尖锐的斗争仍旧未分出最后的结果,继续扩张新殖民主义势力仍然是美欧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发展的目标。不能继扩张并维持住新的殖民地基盘,反复盘剥其国,那些印刷出来的美元、欧元如何轻松地就攫取全球的财富?

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高度回望,我们说导师是伟大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过程中,他不仅仅是建设这个国家,建设这个民族,还未雨绸缪,通过各种方式,在多个层面设防,防范未然,避免了中国出现东欧分裂、苏联解体等现象的发生。

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都逃脱不出剥削阶级模式的舍命。这种将小部分人的利益建立在大多数身上的苦难的行为最终还是会被人类发展的历史唾弃。尽管资本主义利益借助全球化将剥削由一国或一个区域拓展至全球,将金字塔的剥削体系建立在全球范围上,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经给这种模式敲响了警钟,而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新势力的出现就是这种斗争导致的结果。

在文章即将结束之前,我正好读到一篇新闻稿,很有意思,转发如下:

自本年3月份俄乌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北约动用各种手段(此处提示:建议有条件的读者查阅欧美等资本义国家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展过程所展现的各种手段,彻底了解这 一阶级的禀性,尽管他们穿西装的频率比以前高了)。

只要美欧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追求大航海时代的动力因素还存在,殖民奴役的阴魂就不会散去,一战二战的乌云仍然会笼罩在我们头上。尽管因为原子弹的存在,当年的利炮坚船已经变换成多种花样手段:可能是一场颜色革命,可能是一场来去无踪的病毒,可能是无中生有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可能是一场经济制裁,还可能……所有的手段都为了一个目的可来:新殖民主义的实现。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论,也是人类不断推动自己发展的历史内在动力。发展了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人类,不可能永远活在兽性的原始阶段,依靠压榨同类的价值观而踏步不前。资本主义的出现不仅仅在于它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尤其在科技、经济、军事等重要领域更是将人类社会跨越式的提升了许多,但是,这不能掩盖其血腥、在毁灭人类社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本质。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盛赞中国共产党的愚公移山精神。这是一种在革命斗争年代培养出来的精神。其哲学思想就是脚踏实地,不断进取。中国共产党是一党执政,确保了政策持续;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也给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明晰的道路。

导师有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白亦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